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哈藥總廠肆意排污被令停産減産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9日 17: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哈藥集團制藥總廠被曝明目張膽偷排亂放:工廠周邊廢氣排放嚴重超標,惡臭難聞;部分污水處理設施因檢修沒有完全啟動,污水直排入河,導致河水變色;大量廢渣要麼不分地點簡單焚燒,要麼直接傾倒在河溝邊上。而且,這種水陸空立體排污,已非一日。黑龍江政協委員對藥廠相鄰區域空氣質量檢測結果顯示,硫化氫氣體超標1150倍,氨氣超標20倍。事實上,這已不是這家年銷售額近50億元、年廣告費用達5億多元的制藥巨頭第一次遭遇環保指責。

  廢氣超標千倍

  在哈爾濱學府路哈藥集團制藥總廠附近,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即使在夏天,仍有人戴口罩。

  據哈爾濱市民介紹,多年來這裡都能聞到一股臭味,“上來一陣子味兒都熏死人”。這股臭味來自於緊鄰居民區的哈藥總廠,住在周邊的居民常年不敢開窗。一位在附近住了十多年的老住戶説,根本不敢開窗戶,那味兒“比廁所味兒還難聞”。也有居民説,長期被嗆,會得氣管炎、肺氣腫、口腔炎,並稱自己就被熏病了。

  哈藥總廠位於哈爾濱城區西南部,它所釋放的臭味影響範圍波及周邊高校、醫院和居民區。由於藥廠位於哈爾濱的上風口,有市民反映在離哈藥總廠很遠的地方都能聞到臭味。

  在哈藥總廠廠區內,隨處都可見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越往廠區內部走,臭味越濃,讓人難以忍受。據調查,産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藥廠青黴素生産車間發酵過程中産生的廢氣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養烘乾過程和污水處理過程中沒有全封閉的廢氣排放。

  兩年前,黑龍江省多位政協委員曾就此聯名提案,並提供了對藥廠相鄰區域空氣質量檢測的結果,發現硫化氫氣體超標1150倍,氨氣超標20倍,均超過國家惡臭氣體排放標準。據了解,廢氣長期吸入可能導致隱性過敏,産生抗生素耐藥性,還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呼吸道以及眼睛刺激等症狀。

  廢水直排松花江

  在哈爾濱城區有一條30多公里長的小河,叫何家溝。河水流經哈藥總廠後,顏色從青白色變成了土黃色,並散發出非常刺鼻的臭味。

  污水排放口位於哈藥總廠廠區深處,排放口旁邊立著“治理環境,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牌子。

  從排污口處取的水樣經環保部門檢測表明:哈藥總廠排污口水體色度為892,是國家規定極限值60的近15倍;氨氮為85.075,是國家規定極限值35的兩倍多;COD為1180,是國家規定極限值120的近10倍。直觀看,水樣在正常環境下放3天后,由土黃色變成了墨黑色。

  哈爾濱市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彭旭證實,今年3月8日開始,哈藥總廠排放的污水的確污染物超標,污水通過何家溝直接排到松花江。目前哈爾濱市政府正在實施何家溝管網截留工程,工程部分已經完工,哈藥一部分污水已經截留到群力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據調查,廢水直排的直接原因是藥廠污水處理設備出現故障。經過環保部門同意後,藥廠已開始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檢修,預計本月中旬,設備將重新投入使用。彭旭説,將確保在檢修期間,哈藥總廠不再將污水直接排入松花江。

  廢渣隨意焚燒

  哈藥總廠的製劑廠距離藥廠排污口幾百米遠,在何家溝岸邊,主要以生産頭孢類藥物及保健品為主。

  在製劑廠廠區外,有一個所謂的焚燒爐,用磚搭建而成,裏面有大量廢渣在燃燒。製劑廠職工説,焚燒爐裏燒的是藥廠的垃圾,“藥廠車間的垃圾全往這兒倒,啥都有,鹽酸、硫酸,都是化工産品”。

  然而,即便是簡單的焚燒,有時也是不分地點,隨意進行。部分廢渣經過簡單焚燒後會流入河流,還有大量的廢渣被直接傾倒在河溝邊上。

  彭旭確認,哈藥集團的製劑廠存在固體垃圾隨意焚燒的問題。因為焚燒點距離哈藥總廠很近,對哈藥總廠周邊的環境的確造成了影響。

  多年投訴無果

  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均爆出哈藥總廠刺鼻氣味影響周邊居民的消息。哈藥方面雖屢次稱即將解決問題,但居民投訴卻一直不斷。

  早在2005年5月《黑龍江日報》的報道中,就稱“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的氣味污染一直是其周邊群眾關注的熱點,環保部門每年接到的投訴很多,也是人大、政協提案重點問題”。

  報道稱,2004年,哈藥總廠針對上述問題投資400萬元在全國徵集篩選治理方案,並對群眾反映大的一廠污水處理廠硫化氫氣體進行了綜合治理。哈藥總廠有關人士還表示:“經過長時間的治理,目前制藥總廠排放的氣味濃度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現在排放的氣味對人體沒有危害。”

  儘管環保部門多次要求哈藥總廠限期進行異味治理,但由於哈藥總廠處於哈爾濱城市的上風向,加之其治污系統始終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周邊居民的投訴始終沒有中斷過。2007年環保部門稱,哈藥總廠對異味污染進行了深度治理,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此後的2009年、2010年仍然不斷有居民投訴,當地媒體也有大規模的報道。

  被令停産減産

  因為目前哈藥總廠的污水處理設備還在檢修,環保部門已經嚴令哈藥總廠對産品進行停産或減産,通過這種方式,降低排出廢水的污染濃度。彭旭説,101車間的TDA産品全部停産,107車間的頭孢四號六號已經停産,104車間的HR756和121車間的頭孢曲松月減産12噸……

  搬遷已有眉目

  黑龍江省政協委員、哈醫大二院超聲科主任、博士生導師田家瑋教授曾連續兩年分別聯合51名、47名政協委員進行聯名提案,分析了藥廠怪味兒的危害性,提出了整改、搬遷、核心部分搬遷等一系列建議。從2004年開始,哈藥總廠投入3000多萬元資金進行治理和整改怪味兒,但是收效不大。

  彭旭説,作為一家老企業,只能在既有條件下進行整改、修補,從根本上去除怪味兒還是要從源頭上用新工藝新技術來解決,這種修修補補的整改很難達到治理的效果。

  要想根治怪味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産生怪味兒的車間實施異地搬遷。彭旭説,經過多年論證、選址,目前異地搬遷已經有了眉目,哈藥總廠的青黴素車間將搬遷至哈爾濱市的阿城區,本月中旬正式簽約。一旦搬遷完工,哈爾濱市民就會徹底告別怪味兒。那麼搬遷是否意味著污染也隨之轉移呢?彭旭表示,車間搬遷必須滿足三個條件才可動工:一是遠離居民區;二是應當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第三個是不能簡單地異地搬遷,而是通過新技術新工藝,從根本上解決異味的排放。

  哈藥總廠青黴素車間選搬新址已經被納入2011年哈爾濱市産業結構規劃中。哈爾濱市環保局方面的消息顯示,確保年內哈藥總廠的污染車間搬遷。

  質疑

  廣告投入是環保27倍

  燒錢營銷卻無力治污?

  一家年銷售額上百億元的制藥業巨頭,寧願一年花5億元鉅資做廣告,卻遲遲不根除困擾周邊居民多年的環保問題。

  “最直接的原因是環保成本太大了。”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潘廣成表示,“由於各個廠家生産品種龐雜,不同産品相關的環保標準各異,相關的成本投入都不是個小數目。”

  他估計,這次哈藥總廠僅污水排放一項改造,就至少需要4000多萬元人民幣,“全部改造完成,怎麼也在1個億以上。”

  《制藥行業水污染排放標準》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執行。按規定,新建(改/擴建)制藥企業或制藥設備于2008年7月開始強制執行新標準,而現有企業或設備也必須于2010年7月1日起向新標準看齊。根據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的預計,制藥工業為達到這一標準需投入數百億元的環保資金。

  哈藥股份在公告中稱,近年來,公司已累計投入4億元用於清潔生産和環保治理,主要建設了廢水預處理及污水處理、氣味、鍋爐煙氣、噪聲等各項污染處理設施。每年各項環保設施的運行費用約5000余萬元。

  在2010年的年報中,哈藥股份稱,報告期內公司為推動減排及清潔生産,新投入約1960萬元用於廢水、氣味、煙塵、二氧化硫減排等方面的治理。而關於“制藥總廠氣味綜合治理項目”的預算則是356.68萬元,當期投入157萬元。

  相對於2010年1960萬元的環保投入,哈藥股份當年的廣告費用可謂驚人,達到5.4億元。2008年、2009年哈藥股份的廣告費用均在4億元以上。

  在業內,以黃金時段廣告投放為顯著特色的“哈藥模式”至今仍是醫藥營銷的典型範例。哈藥六廠的廣告轟炸模式一度是其他産品競相模倣的對象,醫療保健品領域迅速颳起“哈藥模式”。時至今日,儘管哈藥對廣告的倚重有所降低,但哈藥在廣告投放上的大手筆一直都令市場印象深刻。

  然而哈藥總廠仍在“哭窮”。去年11月,有居民在黑龍江省環保廳網站上詢問“‘哈藥怪味’何時了”,黑龍江省環保廳引用了哈藥總廠自撰的材料進行回答,結論是“搬遷是解決氣味問題的根本辦法”。哈藥總廠稱,由於異地建廠的投資巨大,原料藥産品的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預計投産後2年至3年內不具備競爭優勢,因此“極易造成企業處於虧損境地,造成企業無法生存的後果。”該公司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在新廠址選擇問題上給予各方面政策支持。

  資料

  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始建於1958年,目前已發展成為以生産抗感染藥為主、以粉針劑、膠囊劑和片劑為最終效益的大型綜合性制藥企業,年銷售額近50億元,位列全國醫藥“百強企業”。

  哈藥總廠院內有綠樹、花草,給人的感覺非常環保。在廠區內路邊還豎著一塊牌子寫著企業的核心理念:做良心人,制精品藥,追求人類健康。企業宣稱以“品質至上、追求人類健康”為企業理念,以“厚德載物、兢兢以強”為企業精神,以“質量至善、服務至美”為經營宗旨。

  聲音

  執法失職的鏡子

  很難想象一家以“做良心人,制精品藥”自詡的企業,竟然以這樣的姿態“踐行”著自己的環保義務。廣告吹得再響,一回到違法排污的現實,便露了餡兒。哈藥總廠傲慢排污的新聞,遠比滿天飛的商業廣告更有力:一家連最基本的法定環保義務都不肯履行的企業,其公信力可想而知;一家時刻傷害著周邊居民健康的企業,又怎麼可能真正關心病人的健康?

  沒有執法者的縱容包庇,就不會有污染者的傲慢猖狂。哈藥總廠如此明目張膽地偷排亂放,當地環保部門不可能毫不知情。事實上,2009年8月,《人民日報》就曾對哈藥總廠“怪味擾民”一事進行過報道;黑龍江省多位政協委員更是連續兩年聯名提案。但是這一切都無法撼動哈藥總廠肆意排污的“特權”。

  毋庸諱言,這又是一起類似紫金礦業那樣的惡劣污染典型。因為哈藥總廠是全國醫藥“百強企業”,是當地的利稅大戶,所以執法部門就對其格外關照法外開恩。殊不知,越是知名企業越應做好表率,越是利稅大戶政府部門越應嚴格要求。因為對社會公眾來説,他們完全有理由對知名企業提出更高的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而對政府部門而言,連知名企業都管不好又怎麼有公信力去管其他企業?知名企業的惡劣環保現狀,其實就是當地環保部門執法嚴重失職瀆職的一面鏡子。

  環保指標為何屢遭漠視?這是因為,在以GDP為中心的落後發展觀作用下,污染企業的污染行為不但無損於官員政績,反而是污染得越多GDP越高,政績也就越大。哈藥總廠的傲慢污染,很大程度上昭示著這種舊有發展理念的延續。所以,在哈藥總廠違法排污問題上,追究企業違法責任之外,還要追究地方政府瀆職責任。一言以蔽之,國家環保法規必須得到尊重,周邊居民健康利益必須得到維護,傲慢排污的哈藥總廠當要嚴懲,失職瀆職的監管部門更需嚴查。(盛翔)

  分析

  原料藥生産高污染

  “哈藥總廠的主要産品還是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還有一些原料藥中間體等,這些都是屬於比較高污染高耗能的産品類型。”一位業內環保專家説。

  他表示,由於哈藥總廠目前主要産品仍以原料藥為主,加之環保投入不能完全跟上,“污染問題爆髮根本不出意料,這是一個行業的普遍問題,不只是哈藥一家。”

  作為成品藥物(製劑)的前提部分,原料藥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醫藥産業最重要的一塊。由於環保和成本壓縮的考慮,不少發達國家逐步將其原料藥生産向印度和中國轉移。

  “近兩年,就連印度也開始將他們的原料藥業務轉包給中國來做。”該專家説,“但我們的企業環保意識還是太差,在環保上投入得太少了。”

  延伸閱讀

  松花江污染事件國家買單78億

  6月1日,國家環境保護部在其官方網站上透露,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發生5年來,國家已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累計投入治污資金78.4億元。同時,根據國家2006年批復並實施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為防止松花江流域水污染,安排治污項目達222個,總投資約134億元。

  此消息一齣,公眾質疑聲一片:由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中石油造成的污染事故,防治數目如此之大,卻為何讓國家和納稅人來買單?

  2005年11月12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爆炸事故發生後,監測發現苯類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水質污染。苯類污染物是對人體健康有危害的有機物。受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響,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在事故發生後,中石油向吉林省政府捐助500萬元,支援松花江污染防控工作,並向當時的環保總局繳納了100萬元罰款,這在當時就引起質疑。有業內人士指出,為何是捐助而不是賠償?中石油明明是事件的當事方,何以成了“局外人”?

  而在松花江污染事件中,各級政府為處理此次事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其鄰省黑龍江從省長基金中撥出1000萬元專款用於事故應急,哈爾濱全城停水多日,吉林省松原市停水多日,但是中石油及其下屬的吉林石化公司始終不言“賠”。

  而在國外,若像中石油一樣製造如此大的污染,肇事企業通常需向受害公眾提供鉅額經濟賠償。

  “中石油沒有被重罰與法律法規的缺失有很大關係,國家缺乏造成重大污染之後該如何賠償的法律。僅靠國家環保部來開罰單,而不是通過法律程序進行訴訟,企業大多存在僥倖心理,這實質上是一種縱容。”能源專家説。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法教授周柯表示,在美國和墨西哥,上市公司一旦發生這樣重大的污染,賠償的數額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企業應當承當相應的部分,而不是用納稅人的錢來買單。而在我國,主要是通過行政手段和行政干預來處理這樣的事情,這樣有時候效果會很好,但也導致一些大型企業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自己的責任。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