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鉅額廣告投入 哈藥燒錢式營銷卻稱無力治污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8日 08: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家年銷售額上百億的制藥業巨頭,為何寧願一年花5億鉅資做廣告,也遲遲不根除困擾周邊居民多年的環保問題?

  6月5日“世界環境日”,哈藥集團制藥總廠(下稱“哈藥總廠”)廢水、廢氣和廢渣違規排放再次被曝光,相關報道中甚至指出,哈藥總廠産生的“廢渣直排河

  流,硫化氫廢氣超標千倍”。

  昨天,哈藥股份(600664.SH)發佈公告,對上述報道進行回應。公告稱,哈爾濱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多年來多次組織對哈藥總廠的專項監測,檢測結果表明該廠硫化氫排放量多數達標。環保部門已于6月7日重新進行檢測,目前尚未有檢測結果。

  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均爆出哈藥總廠刺鼻氣味影響周邊居民的消息。哈藥方面雖屢次稱即將解決問題,但居民投訴卻一直不斷。

  多年來居民的心頭之患

  “這兩年還好一些了,前些年根本不能開窗戶,聞著這個味兒,頭暈眼花的。”昨天,《第一財經日報》在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三街鴻朗花園採訪時,小區居民指著門前的一條污水溝告訴記者。這裡是受刺鼻氣味污染的“重災區”。

  當地居民告訴本報,因為哈藥總廠制藥車間的污水排放,這條五米寬的水溝常年氣味刺鼻,即便夏天,鴻朗花園的住戶們,大多也都是門窗緊閉。

  而這條臭水溝在哈爾濱也很有名,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一般都不會上那邊去拉活,送個人都得趕緊走,味兒太大。”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哈藥因為環保問題第一次遭到“投訴”。

  早在2005年5月《黑龍江日報》的報道中,就稱“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的氣味污染一直是其周邊群眾關注的熱點,環保部門每年接到的投訴很多,也是人大、政協提案重點問題”。可見此問題長期以來就已存在。

  上述報道稱,2004年,哈藥總廠針對上述問題投資400萬元在全國徵集篩選治理方案,並對群眾反映大的一廠污水處理廠硫化氫氣體進行了綜合治理。哈藥總廠有關人士還表示:“經過長時間的治理,目前制藥總廠排放的氣味濃度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現在排放的氣味對人體沒有危害。”

  但到了2007年,居民的投訴仍在繼續。當時哈爾濱市環保部門一項公開的調查結果就顯示,哈藥總廠向大氣散發的異味主要來自於青黴素車間産生的發酵氣味,以及污水處理過程中産生的硫化氫等揮發性氣體。儘管環保部門多次要求哈藥總廠限期進行異味治理,但由於哈藥總廠處於哈爾濱城市的上風向,加之其治污系統始終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周邊居民的投訴始終沒有中斷過。但當時環保部門也稱,哈藥總廠對異味污染進行了深度治理,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此後的2009年、2010年仍然不斷有居民投訴,當地媒體也有大規模的報道。

  原料藥生産高污染高耗能

  據了解,黑龍江省政協委員、哈醫大二院超聲科主任、博士生導師田家瑋教授曾連續兩年分別聯合51名、47名政協委員進行聯名提案,分析了藥廠怪味的危害性,提出了整改、搬遷、核心部分搬遷等一系列建議。

  哈醫大二院和哈藥總廠一街之隔,委員們在提案中表示,在對哈醫大校園內空氣質量進行調查後顯示,空氣中硫化氫氣體、氨、COD(有機物)均超過國家標準很多,硫化氫氣體超標達1550倍,氨氣體超標達20倍左右,對藥廠排放的廢水進行檢測,氨氮、硫化氫、甲醛、酚、COD、二硫化碳等均超過國家標準很多倍。

  央視的報道則稱,哈藥總廠排污口色度為892,高出國家規定極限值60近15倍。排污口氨氮為85.075,高出國家規定極限值35兩倍多,排污口COD為1180,高出國家規定極限值120近10倍。

  哈藥股份昨天對此的解釋是,環保車間目前正處於檢修的特殊時期,總廠雖已採取了相關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但因部分設施、設備暫停運行,造成污水排放指標未達標。

  作為哈藥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哈藥總廠是全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年銷售額近50億元。

  “他們的主要産品還是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還有一些原料藥中間體等,這些都是屬於比較高污染高耗能的産品類型。”昨日,一位業內環保專家告訴記者。

  他表示,由於哈藥總廠目前主要産品仍以原料藥為主,加之環保投入不能完全跟上,“污染問題爆髮根本不出意料,這是一個行業的普遍問題,不只是哈藥一家。”

  作為成品藥物(製劑)的前提部分,原料藥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醫藥産業最重要的一塊産業。由於環保和成本壓縮的考慮,不少發達國家逐步將其原料藥生産向印度和中國轉移。

  “近兩年,就連印度也開始將他們的原料藥業務轉包給中國來做。”前述專家告訴記者,“但我們的企業環保意識還是太差,在環保上投入得太少了。”

  投鉅資營銷為何不徹底治污?

  “最直接的原因是環保投入太大了。”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潘廣成昨天向記者表示,“由於各個廠家生産品種龐雜,不同産品相關的環保標準各異,相關的成本投入都不是個小數目。”

  他估計,這次哈藥總廠僅污水排放一項改造,就至少需要4000多萬元人民幣,“全部改造完成,怎麼也在1個億以上。”他説。

  而此前,《制藥行業水污染排放標準》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執行。按規定,新建(改/擴建)制藥企業或制藥設備于2008年7月開始強制執行新標準,而現有企業或設備也必須于2010年7月1日起向新標準看齊。根據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的預計,制藥工業為達到這一標準投入數百億元的環保資金。

  哈藥股份在公告中稱,近年來,公司已累計投入4億元用於清潔生産和環保治理,主要建設了廢水預處理及污水處理、氣味、鍋爐煙氣、噪聲等各項污染處理設施。每年各項環保設施的運行費用在5000余萬元。

  在2010年的年報中,哈藥股份稱,報告期內公司為推動減排及清潔生産,新增投入約1960萬元用於廢水、氣味、煙塵、二氧化硫減排等方面的治理。而關於“制藥總廠氣味綜合治理項目”的預算則是356.68萬元,當期投入157萬元。

  相對於2010年1960萬元的環保投入,哈藥股份當年的廣告費用可謂驚人,到達5.4億元。去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則是達到124億元。2008、2009年哈藥股份的廣告費用均在4億元以上。

  在業內,以黃金時段廣告投放為顯著特色的“哈藥模式”至今仍是醫藥營銷的典型範例。一時間,哈藥六廠的廣告轟炸模式使其他産品競相模倣,醫療保健品領域迅速颳起“哈藥模式”。時至今日,儘管哈藥對廣告的倚重有所降低,但哈藥在廣告投放上的大手筆一直都令市場印象深刻。

  然而哈藥總廠仍在“哭窮”。到去年11月,有居民在黑龍江省環保廳網站上詢問,“‘哈藥怪味’何時了”。黑龍江省環保廳引用了哈藥總廠自撰的材料進行回答,結論是“搬遷是解決氣味問題的根本辦法”。哈藥總廠稱,由於異地建廠的投資巨大,原料藥産品的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微薄,預計投産後2~3年內將不具備競爭優勢,因此“極易造成企業處於虧損境地,造成企業無法生存的後果。”該公司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在新廠址選擇問題上給予各方面政策支持。

  事實上,哈藥總廠青黴素車間選搬新址已經被納入2011年哈爾濱市産業結構規劃中。哈爾濱市環保局方面的消息顯示,確保年內哈藥總廠的污染車間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