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6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在防通脹和擔心經濟下行之間,短期貨幣政策的天平或許仍會傾向於前者。針對5月CPI可能創新高及繼續上升的通脹預期,分析人士預計,央行6月或再度加息。但同時,應避免過度緊縮。在通脹得到抑制後,調控可能會更加謹慎。目前政策處於微妙的權衡中。
進入5月,價格運行情況有所變化。中旬以來,蔬菜和豬肉價格上漲顯著,水産品、雞蛋季節性漲價均超出歷史同期水平。此外,物價繼續呈全面上漲態勢而不僅局限于食品領域。3月和4月非食品價格漲幅均超出歷史平均水平,5月仍面臨上漲壓力。
多家機構預測,5月CPI同比漲幅將維持高位,可能創年內新高。如果對以往央行在CPI同比漲幅創新高後所採取的政策措施進行分析,不難得出加息又在“叩門”的推斷。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加息無助於抑制由食品價格上升引發的物價上漲。但也有市場人士表示,加息的重要性在於防止物價上漲由食品領域向其他領域全面傳導。
同時,通脹壓力在加大。由於6月的翹尾因素為年內高點,這一因素將推動6月CPI同比漲幅上升。如果6月非食品價格的漲勢沒有得到較好抑制或食品價格再度出現反季節性上漲,CPI同比漲幅可能再創新高。甚至有機構預測,6月CPI同比漲幅存在突破6%的可能性。
除了不斷攀升的CPI之外,資産類價格上漲,主要是房價高位運行,房租及其他各類租金上漲,都不斷推高市場通脹預期。
從長期看,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還包括:國際輸入型通脹因素持續存在;資源價格改革帶來的物價上漲和通脹預期;勞動力成本長期上漲;市場流通機制不完善、稅費制度不合理等。這些因素的改善有些依賴於外部環境變化,有些需推進相應的改革。即使國內出現經濟增速放緩,不考慮其他條件的變化,這些通脹因素仍將長期存在。
在上述情況下,防通脹仍是當前宏觀調控首要任務這一政策基調短期內可能不會發生變化。近期銀行體系自主利率市場化的行為實際上已體現出其對資金價格的修正。今年以來,“資金脫媒”現象顯著。銀行主動調高理財産品收益率、存款利率,反映其資金成本上升趨勢。貨幣政策理應對此作出反應。不加息,將會導致更多資金以“影子銀行”的形式游離于監管範圍之外。這樣,一方面將加大貨幣政策調控難度,另一方面,也可能埋下新的金融安全隱患。
但是,隨著5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創下9個月新低,對國內經濟減速的擔憂在增加,調控要做更多的通盤考慮。近期企業層面融資難等問題層出不窮,實體經濟面臨不少壓力。此外,美國新公佈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不佳,為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蒙上一層陰影。綜合來看,經過一輪較為嚴厲的貨幣緊縮後,如果下半年物價上漲態勢得到遏制,調控需更加謹慎。當前調控應更加注重前瞻性和預判性,避免下半年國內外不利因素疊加,出現“超調”。近幾週央行連續凈投放資金情況表明,調控已更加注重節奏和力度。
分析人士認為,5月和6月CPI同比漲幅的刷新將導致央行繼續加息。就6月來看,出於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央行可能選擇不對稱加息。此外,視銀行體系流動性變化情況,6月也不排除繼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