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數千億銀行存款大搬家再次上演 或致加息重啟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6日 09: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東新聞網-山東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4月份居民儲蓄存款銳減

  -與往年的存款搬家不同的是:存款並未流入股市

  -存款更多的青睞信託、委託貸款等理財産品,以防止因為通貨膨脹引起的財富貶值

  存款搬家再次上演。央行統計數據顯示,4月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3377億元,同比少增8325億元;同時各家銀行4月份的居民儲蓄存款銳減,其中住戶存款(較居民戶範圍更寬,統計上包含了個體經營戶存款)的凈減少額就達到了4678億元之多。

  此次不同往常。正當業內認為“存款搬家能為股市做貢獻”的時候,4月存款的大幅減少,卻沒有刺激股市的上漲。

  一方面,上證指數在4月18日摸到年內最高的3067.46點之後一路下行,至今未有反彈跡象;另一方面,新增A股開戶數環比下降。根據中登所數據顯示,僅以2011年4月25日-29日當周為例,新增A股開戶數為24.85萬戶,較前一週下降5%;截至當週末,A股持倉賬戶數為5681.58萬戶,較前一週還減少3.59萬戶。

  在樓市方面,和去年急促反彈相比,今年4月份的內地樓市也顯得“低調許多”。除北京、上海外,今年4月天津、武漢、深圳等地的新房成交量均環比大幅下降。

  如今,存款還是照樣“搬家”,目的地卻已轉變。

  青睞信託

  “最近有什麼新信託産品賣,年息15%的還有嗎?”某股份制銀行下屬分行一位業務經理最近不斷接到客戶和朋友們的諮詢電話,“一天差不多十多個。現在銀行員工有時間就賣信託産品,有點像早些年的代售保險和理財産品,一家銀行可以動輒賣十幾個億。”

  為何如此火爆?上述業務經理坦言,“是宏觀環境造成的,樓市車市遭遇限購令,股市跌跌不休,最大的矛盾在於,貨幣政策從緊導致體制內資金萎縮,但CPI高企,説明體制外資金增加。”

  根據用益信託統計,僅4月共發行銀信合作産品803款,預計全部銀信合作理財産品發行規模為4528.14億元,平均每款産品規模達到5.64億。如此一來,信託産品找到了新的機會。但問題是,信託公司由於沒有自己的渠道,最終還要依賴銀行渠道銷售。記者獲悉的利益分成大致是,銀行代銷手續費佣金收取5%—7%,信託公司收六個點左右的信託管理費。

  而記者注意到,最近各家銀行代理銷售信託産品主要為地産信託,其中最突出的是“保障房性質”的信託産品。“在1.3萬億投資保障房資金中,敏感的信託資金正虎視眈眈。”用益信託分析師李旸表示。

  2010年信託産品市場共發行23款保障房信託産品,但今年一季度此類産品就發行了14款,募集金額達33.9億元。同時,保障房信託産品的收益率節節攀升。

  以正在發行的瑞信棚戶區改造項目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為例,其信託期限為1年,預期年化收益率為8%-9%,認購金額100萬元起。

  某股份制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告訴記者,該私人銀行部今年開始已經銷售了天津、北京、昆明三個保障房信託産品,募集資金規模分別在1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他們的銷售門檻,已經由原來的400萬元降到了現在的100萬。“低門檻能吸引更多普通投資者加入。”

  如此看來,“一方面準入門檻降低,另一方面是收益率遠高於銀行儲蓄存款利率,”上述人士坦言,也正是如此,信託成了儲蓄出逃流向的“第一站”。

  新歡委託貸款

  另外一個出口是“委託貸款”。在20%-30%的高利率回報之下,各種資金借道“委託貸款”,融出資金,儲蓄出逃銀行。“受資方多為房地産企業”,北京某股份制銀行相關負責人説道,“從今年的情況看,委託貸款數量和利率都明顯增加。”

  央行公佈的今年一季度金融數據顯示,一季度委託貸款增加3204億元,是去年同期委託貸款增加額的2.1倍。

  對銀行而言,一方面,委託貸款屬於銀行中間業務,銀行作為受託人不承擔任何貸款風險,只收取手續費,“最重要的是不用佔用資本,只充當仲介的角色,就可以坐收至少千分之五的手續費,何樂而不為。”某國有大行北京分行負責人説道,另一方面也是受制于監管層對貸款的限制。

  一位外資私募基金人士説,所謂委託貸款,就是受貸款方決定接受貸款方,銀行充當仲介角色,雙方商定價格,操作簡便,重要的是可以規避一些監管要求,因而備受活躍的資金所青睞。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去除上市公司出於正常經營需要給關聯公司提供的貸款,上市公司通過銀行至少已經發放17筆委託貸款,合計金額近14億元,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僅香溢融通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今年就發放了4筆委託貸款。而在這些委託貸款中,只有1筆為2年期貸款,其他均為1年期及1年期以內貸款。

  從利率來看,公佈貸款利率的14筆委託貸款的平均貸款利率達到16.8%,其中最高一筆委託貸款利率達到22%。

  嘗到委託貸款甜頭的企業,今年更是興趣盎然。而銀行也同樣受惠。“銀行內資金太緊張了。”某國有銀行相關人士説,“做委託貸款,一方面收益可觀,更重要的,如若在我們這裡做委託貸款,那麼存款肯定要放我們行的。”

  記者從一家股份制銀行北京分行內部獲得的《委託貸款管理辦法》稱:貸款委託人和借款人必須在我行開設存款結算賬戶,用於委託貸款劃轉,並應按照“先存後貸,先收後付”原則遵守。

  如此一來,借機攬儲,也成為“委託貸款”中不得不説的秘密。“除了收取業務佣金,銀行拓展客戶的商業貸款需求、代發工資和本外幣結算業務等。”上述人士説道。

  隱憂顯現

  加息或重啟

  事實上,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多位業內人士坦言,“存款搬家”更像是在通脹下無奈避險的行為。回顧以前數次“搬家”,初衷之一便是防止財富貶值,而不得不把存款轉入股市,或者是樓市,而持續上漲的資本市場更製造了賺錢效應。

  “5月、6月儲蓄肯定會回流一部分儲蓄到銀行,”安信證券高級分析師景曉達對記者表示,“但5月總量應該不會很大,6月會有個集中爆發回流銀行的階段,銀行又到了季末考核衝時點的時候了。”

  在存款快速搬家的同時,“通脹”也成了宏觀經濟中最敏感的一個詞彙。一方面存款釋放了流動性;另一方面流動性過剩,必然推高物價上升的預期。

  “而即便如此,存款更願意被釋放,但無形中加劇了流動性壓力。”景曉達表示,這種循環過程,如若相互推波助瀾,“將使宏觀調控難度愈來愈大。”

  CPI的數據同樣不給力。4月CPI“成功”破5之後,最近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旱情嚴重,受災範圍廣,這將進一步加劇通脹的壓力。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5月CPI漲幅可能為5.2%左右,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但6月和7月CPI漲幅將達5.6%-5.7%,10月之前CPI漲幅可能都在5%以上。

  隱憂顯現。而直接導致的是加息或許又將成為央行調控的手段。

  而從歷次央行加息的時間窗口觀察,似乎有跡可循。央行今年前兩次宣佈加息的時點為2月8日和4月5日,分別是春節假期和清明節小長假的最後一天。按照兩個月一調的頻率,隨著6月端午節的臨近,又一個加息窗口隨之開啟。

  中金公司分析師亦認為,貨幣政策短期內非但不存在放鬆的基礎,反而面臨進一步緊縮的可能性。“6月份將加息一次,三季度將再加息一次,央行會繼續使用包括存款準備金率在內的數量型工具控制貨幣和信貸增速,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也將逐漸增加,從緊的貨幣政策至少將持續到三季度末。”錢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