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央行、銀監會數據各自表述 地方平臺貸款統計落差釋疑
史進峰
不超過14.376萬億?9.09萬億?
這是自2010年6月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10〕19號)出臺一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有關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餘額的第一次“相撞”。
這令資本市場大跌眼鏡。6月2日,14家A股上市銀行全線飄綠,銀行股整體下跌3.96%,受銀行股拖累,滬指當日下跌38.39點,報2705.18點,跌幅達1.40%。
一切要從6月1日晚人民銀行公佈的《2010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説起。報告指出,據人民銀行對2008年以來全國各地區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情況的專項調查顯示,截至2010 年末,全國共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1萬餘家;同時,截至2010 年年末,各地區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佔當地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的比例基本不超過30%。
2010年人民幣貸款餘額47.92萬億元,若以總體不超過30%計算,截至去年末,央行統計口徑下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將不超過14.376萬億。當然,由於存在該比例低於或遠低於30%的地區,實際數額應該較此為低。
6月2日,接近銀監會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截至2010年末,銀監會統計的全國地方融資平臺公司貸款餘額約9.09萬億元,佔全部人民幣貸款的19.16%,平臺公司數量為9800余家。
兩部委的統計結果,到底差在哪?
6月2日,一位接近央行調統司的權威人士透露,“不超過”意味著14.38萬億一數並非確數;第二,平臺貸款在人民幣各項貸款中佔比不超過30%這一表述,可以流量或存量兩個概念理解,兩個概念得出結論差異較大。
而在統計口徑上,央行調統司使用的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而銀監會使用的是地方融資平臺公司,顯然前者的外延較為寬泛。比如,各級政府的交通部門是一個很大的舉債主體,其並非公司,因此銀監會和不少銀行並未將其列入平臺貸款。
“從地方政府角度出發,只有公司才能算作平臺;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説,如何界定也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央行並不干涉。”上述人士透露。
據財新報道,鐵公基(鐵道部、公路、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行業的平臺公司都在央行此統計範圍之內,包括有商業還款來源的財政資金補貼的平臺公司等,比銀監會的口徑寬泛。
對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不同界定,明顯體現在縣級(含縣級市)平臺佔比上:央行口徑之下,這一數字約佔70%,而在銀監會口徑中,這一數字為61%,兩者少了十個百分點;同時,央行還進一步披露了區域數據,中部地區的湖南、江西兩省縣級平臺佔比均超過70%,西部地區的四川、雲南兩省的縣級平臺佔比近80%。
事實上,一年前19號文已對納入清理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作出界定,即融資平臺公司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擔保、回購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債務;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按照“項目是否為公益性及是否依靠財政性資金償還”三分法仍然存在諸多模糊地帶,這導致財政部、銀監會和人民銀行在統計口徑上偏差較大。
地方平臺貸款統計落差釋疑
一位央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2008年底開始三大部委對地方融資平臺都做過摸底,但關注點多有不一,“財政部更為關心地方政府的債務;銀監會更關注地方政府的風險;人民銀行則更關注總量的調控。”
財政部的對地方融資平臺債務的內部統計口徑,與銀監會和央行比,差異更大。今年兩會期間,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就表示,財政部的數據跟銀監會的差距較大,目前財政部、銀監會、發改委和央行正在核對,財政部核實後的數據大概3月底4月初上報國務院。
2011年後,銀監會對金融機構融資平臺貸款實行更為嚴厲的“名單制”管理,且制定了統一的平臺貸款準入標準,但也允許“滿足現金流全覆蓋的貸款可整體劃轉為一般公司類貸款”,商業銀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餘額近乎“直線下降”。
以建行為例,截至2011年一季末,該行該類貸款餘額已下降至2700多億元,比去年底的5400億減少一半。
如此背景下,央行公佈的數據令商業銀行人士倍感意外,部分銀行風險部門負責人接受本報採訪時稱,此前並不了解央行的摸底調研。
多部委統計口徑的差異,有待國家審計署最終摸底結果的出爐。早在今年3月,國家審計署18個特派辦和37家地方審計機關,就開始著手對31個省(區、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政府性債務的全面審查。
就央行而言,正如上述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所言,“改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以銀行貸款為主的融資格局”乃是其訴求所在,而央行行長周小川(專欄)也正不遺餘力呼籲推行市政債券來緩解目前地方融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