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以史為鑒 警惕新的“大熊”再次光臨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5日 1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編者按:滬指周二最低2744.78點,探出了自今年4月18日調整以來的最低點。日K線報收一顆長下影十字星,下行速度有減緩跡象。連日下跌的創業板創新低後,一馬當先強勁反彈,提振市場人氣。不過,昨日滬深兩市大盤資金凈流出27.65億元,顯示自周一長陰下跌之後,恐慌心理仍未平復,主流資金繼續流出市場。股指連續暴跌後,是打開了進一步下跌的空間,還是真正“砸”出了市場底部?

  【盤面回顧】

  年線爭奪戰正式展開 創業板率先絕地反擊

  資金持續流出 轉好尚需“踏板”

  游資唱戲 機構沉寂

  【焦點】

  暴跌後“底部指標”依舊迷離(本頁)

  A股市場連續下挫 距離底部還有多遠

  緊縮政策累積效應顯現 尋底征程或延長至二季度末

  【謹慎派】

  四大機構研判大盤走勢:趨勢未明言底尚早

  貌似“希望之星” 難言成功探底

  反彈行情或曇花一現

  【樂觀派】

  南京證券:2686點附近具備較強支撐

  下跌末端 勿需驚慌

  【策略與機會】

  上海證券:從安全角度配置資産

  小盤股挺身救大盤 漸現投資機會

  5個月重挫31% 尋找錯殺創業板股(名單)

  機構繼續加倉次新股

  以史為鑒判斷當前方向 警惕新的“大熊”再次光臨

  5月23日股市大跌,上證綜指大跌83點,跌幅近3%。就在幾天前,高盛、里昂證券等外國投行還在出報告積極看多A股市場,此次大跌讓國際投行的“眼力”再次受到考驗。 

  其實,如果運用股市的技術分析方法結合基本面的分析,很容易判斷當前股市的運行方向。 

  三角形態的輪迴 

  從技術分析的角度看,自2009年8月初的3478點以來,出現過幾次高點和低點,每一次高點比前一次高點都低,而每一次低點比上一次低點都高。將這些高點連接起來幾乎成為一條直線;同樣,將各低點連接起來也幾乎是直線。兩年來,股市就在這兩條直線間運行,構成典型的大三角形形態。 

  何以如此?可以從基本面上找到答案。2009年8月份之後的A股市場調整,根本因素是貨幣政策的變動。股市從2008年底的1664點開始上漲的最主要原因是信貸井噴,但在2009年7月份之後,信貸增速開始減緩,這就決定了股市運行的高點不可能超過3478點,除非經濟基本面出現別的積極信號。事實上,2009年之後的我國經濟基本面並沒有出現積極的信號。所以,每當股市運行到3000點以上,就會面臨心理上的壓力,無形之中形成了一條難以逾越的壓力線。但從估值的角度看,2009年以來,以銀行為代表的藍籌股業績增長明顯,估值較低(銀行板塊的平均估值已經從3年前的20倍,下降到目前的10倍左右),因此,股指運行的底部被不斷抬高。 

  股市在“上有壓力,下有支撐”的情況下,走出了一個收斂的三角形,股指的波動範圍越來越小。當前,股指已經運行到了三角形的頂端,波動範圍只有200點左右:3050點以上面臨壓力線,而2850點是支撐線。簡言之,股市運行到當前這個位置面臨技術形態上的突破,5月23日的大跌表明,股市選擇了向下突破。 

  可以借鑒的歷史 

  一般而言,大的三角形態是市場在較長時間經過反復的博弈形成的,一旦被突破可能意味着一個新的趨勢形成。如果以周為時間單位,A股市場在20年中曾經出現過幾次大三角形調整形態,在這幾次趨勢形成過程中,1993年的三角形突破很值得當前的投資者借鑒。 

  從基本面因素看,1992年底至1993年初的股市上漲,與2008年底至2009年上半年的股市上漲原因基本一致。上證綜指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只用了3個月時間,大盤漲幅高達303%。原因是1992年小平南巡講話之後,全國各地出現了大幹快上的熱潮,信貸與貨幣在幾個月之內大幅度飆升,當時的M2增速超過了40%,1992年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完成8080億元,增長速度達到創紀錄的44.4%;1993年GDP增長率高達14.2%。 

  因為貨幣與信貸增長過快,1993年下半年物價開始迅速上漲,當年消費價格指數上升到14.7%,1994年達到24.1%,通脹形勢惡化。1993年6月,由當時的朱鎔基副總理挂帥行進宏觀調控,出臺了“16條措施”,主要手段是控制 “兩個閘門”(即土地與信貸),對居民儲蓄存款實行保值貼補,禁止亂集資等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強力收縮信貸與貨幣。當時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超過了20%(加上保值貼補)。 

  收縮信貸與貨幣必然傷及股市,但宏觀調控政策出臺前後,股市並沒馬上走熊,而是運行了近一年的大三角形形態:三角形頂點是1558點,底部在800點。1994年初,股指運行到三角形末端,選擇了向下突破,在短短半年時間裏,股指從800點跌到325點,跌幅為60%。由於宏觀調控從1993年中一直持續到1995年底,股市走了近3年的熊市。 

  從統計數據看,從1993年下半年開始,經過了3年多的時間,貨幣與信貸才被壓縮到正常的區間。這説明貨幣與信貸放出來容易,收回去是很難的。 

  或將來臨的大熊 

  2011年A股市場面臨的貨幣政策環境與1993年、1994年有很多類似之處,基本趨勢是貨幣緊縮;宏觀形勢則有較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物價上漲的壓力沒有1994年那麼大。1993年中國還處在短缺經濟時代,貨幣的增加直接表現在一般消費品及生産資料的價格上漲上;而2011年的中國已經處在商品過剩的時代,貨幣增加並不一定表現為物價的上漲。因此,貨幣的緊縮的迫切性不如1993年和1994年。 

  但也應該看到,在房價上漲達10年之後,開始推動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我國面臨持續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而近期出現的電荒及長江中下游降雨量不足又必然刺激通脹預期,我國很可能出現的現象是“滯脹”。因此,期盼短期內放鬆貨幣緊縮的力度是不現實的,對股市來説就是下跌的壓力。 

  二是金融環境也不一樣。1993年的中國仍然處在資金短缺的時代,表現為投資率大於儲蓄率,利率水平很高,當時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0.98%,而且有保值貼補。而2011年的中國金融現狀是儲蓄率大於投資率,資本已經過剩,利率水平很低。 

  更進一步分析,我們也應該承認,因為金融市場發育的不成熟,我國的民間金融還欠發達,表現為民間借貸利率與官方利率有較大的差距。儘管我國央行規定的存款利率很低,但當前的民間利率已經超過了20%,和1993年、1994年已經十分接近。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對股市形成巨大的套現壓力,表現為 “大小非”不斷減持股票,這對中小板和創業板壓力尤其大。 

  第三,1994年的中國金融是一個封閉體系,而到2011年已是一個相當開放的體系。1994年前後,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很少影響到A股市場,但今天的A股市場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反應越來越明顯。2009年和2010年的股市之所以出現底部不斷被抬高的現象,與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及歐洲的債務危機等國際經濟與金融形勢有密切的聯絡,我國金融市場出現的流動性過剩,最直接因素是美國的低利率及弱勢美元政策。2011年之後,我們應當警惕美國經濟復蘇及美元走強,如果美國經濟復蘇強勁,則國際資本將重新回流美國,一直困擾我國的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及由此産生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將逆轉,股市也面臨壓力。 

  總之,2011年的A股市場與1994年有諸多類似之處,5月23日股指選擇向下突破,投資者需要警惕新的“大熊”再次光臨。(每日經濟新聞)

  暴跌後“底部指標”依舊迷離

  4月份以來,伴隨緊縮政策累積效應的不斷顯現,經濟下滑和流動性趨緊的跡象不斷出現,悲觀情緒瀰漫市場。一個多月的弱勢震蕩和低位僵持,令悲觀情緒達到了釋放的邊緣。就在此時,希臘債務危機升級、國際板加速推進、匯豐5月PMI預覽指數下降、旱災嚴峻等利空因素齊齊來襲,成為周一市場暴跌、恐慌情緒發泄的導火索。

  周一滬指的放量長陰,不僅擊穿了2800點整數關口,也跌破了年線的重要支撐,個股更是哀鴻遍野;周二儘管創業板出現報復性反彈,但是大盤反彈契機缺乏,觀望氣氛依舊濃厚。人們不禁要問:斷崖長陰砸出的,究竟是逐漸臨近的市場底還是意味着新一輪的跌市開啟?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撇開對於政策和經濟的猜測,先來對市場當前的特徵與前期階段低點做一比較。

  眾所周知,高價股歷來是反映市場情緒和景氣的有效標的。在行情活躍、預期樂觀之際,高價股是市場矚目的焦點,其股價表現風生水起,陣容不斷擴大;而當市場低迷、預期悲觀之時,高價股往往在中小投資者的“畏高”情緒下率先調整。

  數據顯示,在大盤位於年內高點3067點的4月18日,全部A股中股價超過100元的股票多達14隻,洋河股份(002304)當時的股價更是高達253.72元;而截至5月24日,百元以上的高價股僅剩3隻,分別是貴州茅臺(600519)(194.61元)、洋河股份(114.90元)和萬邦達(300055)(105元),大跌對高價股的洗禮可見一斑。

  我們進一步來看大盤在前期階段低點時高價股的表現。在今年年初大盤自2661點反彈前夕的1月25日,百元以上的高價股達到12隻;而在去年資源股帶領A股走出“十月革命”行情之前,百元以上的高價股也有10隻左右。當然,如果追溯到1664點,那麼當時市場無一超過百元的高價股。

  由此可見,當前高價股的個數遠低於今年年初和去年9月底這兩個階段的底部,這是否意味着悲觀情緒已經釋放充分、底部開始逐漸形成呢?其實並不然。今年年初行情的啟動緣於市場對通脹回落、政策放鬆的良好預期,並且宏觀經濟向好,年報業績優異;去年9月底的行情則基於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行。相比之下,當前經濟下行趨勢不斷確立,二季度業績預期加速下滑,旱情嚴重加劇通脹壓力,流動性不再寬鬆,美元走強將加劇資金面抽血……在缺乏反彈契機的背景下,高價股的不斷消失並不能給市場帶來足夠的保障。

  從另一方面來看,與高價股相對的自然是低價股。結合估值,從長期價值投資的角度出發,破凈股是一個重點淘金的選股方向,破凈股的個數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市場是否被真正低估。因此,我們選取“破凈股”這一指標,對當前市場和前期階段低點做一對比。

  以今年一季報為財務匹配規則,剔除負值,當前全部A股中有5隻股票的市凈率低於1,即破凈,分別是安陽鋼鐵(600569)、華菱鋼鐵(000932)、鞍鋼股份(000898)、河北鋼鐵(000709)、馬鋼股份(600808);在今年年初和去年9月底的兩個階段低點,破凈股分別有7隻和5隻;去年7月初,全部A股破凈股達到10余只;而追溯到1664點,破凈股則多達170余只。

  可見,當前市場的破凈股遠低於2008年市場低點,也低於近兩年以來的階段低點。雖然破凈股的個數並不能準確衡量市場底部,但個股破凈寥寥,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市場可能並未被過分低估。

  總之,當前高價股個數雖然低於前期低點,但破凈股卻高於前期低點。市場山峰雖被削平,但谷底似乎仍有下探空間。當然,高價股和破凈股只是反映市場運行特徵的冰山一角,與前期低點的靜態相比並不能絕對地做出市場判斷。畢竟,對於市場底部的探明,還需要等待政策和業績的逐漸明朗,從而帶來反彈契機。在此之前,多看少動、保持謹慎仍為上策。(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