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洋奶粉問題頻出卻仍吃香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9日 09: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04年 美國美讚臣奶粉因阪崎氏腸桿菌奶粉超標被判為不合格産品進行銷毀,並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2005年 美國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多批次被查出含碘超標,被迫進行大規模産品召回。

  2006年 美國美讚臣GENTLEASE牌嬰幼兒配方奶粉檢查出含有金屬顆粒,被緊急召回。

  2007年 日本明治FU高蛋白較大嬰兒配方奶粉,鋅含量不符合標準。

  2008年 因密封不善而導致罐中奶粉被氧化,美國雅培召回兩批特殊配方嬰兒奶粉。

  2009年2月,味全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和味全較大嬰兒配方奶粉,被檢驗出含有致病菌阪崎氏腸桿菌。

  2010年9月,雅培公司生産的奶粉受到甲蟲污染。

  羊城晚報訊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4月底,韓國第三大奶製品生産公司每日乳業被發現使用了用甲醛進行特殊處理的來自澳大利亞的飼料,導致其部分牛奶中含有甲醛。韓國當局隨後在市面銷售的45種抽檢乳製品中均發現了微量甲醛。

  雖然韓國獸醫科學檢疫院5月4日宣佈,韓國奶製品所含甲醛屬於“十分安全的水平”,事情在韓國也沒有進一步發酵,但由於每日乳業的産品“金典名作”等嬰幼兒奶粉出口到中國,此事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洋奶粉安全性的質疑。

  “金典”曾有前科

  每日乳業在中國的代理商煙臺每怡進出口有限公司5月4日轉發了每日乳業的聲明,表示金典名作嬰幼兒配方奶粉100%使用歐洲及新西蘭奶源,“通過韓國國內徹底的品質檢測和中國最高檢驗檢疫,確保産品的絕對安全性”。

  關於金典奶粉的問題事件並不是第一次出現。

  國家質檢總局最新公佈的2011年2月份進境不合格食品、化粧品名單中,金典名作嬰婦安奶粉榜上有名,進口商正是煙臺每怡,不合格的原因為亞硝酸鹽超標。不合格産品共計2.06噸,已被銷毀。此事每怡沒有回應。

  洋奶粉頻出問題

  金典名作不是第一款出現問題的洋品牌奶製品。去年8月,日本明治乳業株式會社因微小金屬片可能被混入到産品當中,宣佈召回全部23萬件奶酪。去年9月,雅培公司生産的奶粉受到甲蟲污染,雅培在美國、關島、波多黎各和其他一些加勒比海國家共召回500萬份産品。

  國內知名親子媒體親貝網發佈的2010年奶粉品牌醜事排行榜中,外資品牌雅培和多美滋在曝光量上佔據前兩位。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公佈14批次的乳製品不合格,其中包括149.875噸來自新加坡的全脂奶粉檢出阪崎腸桿菌,1噸來自美國的牛初乳檢出亞硝酸鹽。此外,去年9月,有兩個批次來自澳大利亞的有機嬰幼兒奶粉共53噸檢出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磷;另有171.775噸來自澳大利亞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也檢出鋅超標。

  乳業專家王丁棉説,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敢承諾自己的奶粉百分百安全,問題在於受污染程度和事故密度不同。

  王丁棉表示,日韓等國,本身奶源貧瘠,日韓一些品牌奶粉其實和一些國産奶粉“手法”一樣:從澳洲等地進口大包裝奶粉,自行加工包裝再出售。由於産業鏈跨越了幾大洲,奶源追溯困難,會進一步提高乳品質量安全風險。(新華)

  洋奶粉為何能迅速化解信任危機

  去年,洋奶粉接二連三被查出問題”,但這並不影響洋奶粉的高歌猛進。今年3月,海關總署發佈報告顯示,八成以上的國內消費者認為,國外奶粉質量優於國內奶粉。

  “洋奶粉雖然出問題,但不至於吃死人,這些事件僅僅是撓癢癢,連洋奶粉的皮毛都沒有傷及到。”乳業專家王丁棉説。

  同樣是出問題,為何洋奶粉可以很快化解信任危機?專家指關鍵在於監管。

  在每日乳業的“甲醛門”事件中,韓國官方第一時間對韓國四大乳業所有相關品項牛奶檢驗,並嚴格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檢測結果及時公之於眾。

  在美國等一些國家,召回事件經常發生,但並不會引起消費者恐慌不安。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華人醫師海燕告訴記者,美國政府在塑造奶業信譽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美國有成熟的召回制度,一旦乳品出問題,美國政府部門會馬上要求乳品全部下架,一罐不留,留則罰款,下架數量都要核實,企業還要負擔消費者的健康損失等費用。同時,“政府鼓勵民眾告企業,一定會判企業輸,所以沒有商家敢瞞,也沒有企業敢造假”。

  王丁棉認為:國內乳業最大問題是監管。“三聚氰胺事件都過去三年了,第五輪檢查風暴還是查出了三聚氰胺,政府能保證第六批沒有問題嗎?三聚氰胺倒了整個行業,説到底還是監管問題”。(新華) 朱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