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6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曾經,上市公司推出股權激勵立刻被市場視為巨大利好,方案的推出往往預示着股價的暴漲;而現在,向公司高管派發“金手銬”似乎已是上市公司的家常便飯,很難激起資金的熱情。
更讓人意外的是,伴隨着股價的“跌跌不休”,一部分公司也開始悄悄地修改方案,更有甚者直接宣佈中止激勵計劃。一大批上市公司高管則不得不面對尷尬的事實,主動或被動放棄即將成真的資本美夢。
激勵方案突生變
4月28日,中能電氣(300062)的一則公告令不少投資者大呼意外。就在各家公司爭先恐後推出股權激勵方案之時,中能電氣卻主動宣佈中止正在順利進行中的方案。中能電氣稱,截至公告之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已報備至證監會,而自決議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不再審議和披露股權激勵計劃。
按照中能電氣的解釋,公司不斷引進一些高層次複合型的管理人才,未來新納入企業的核心業務骨幹也將成為公司迫切需要激勵的對象,激勵的範圍已經或即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原有計劃已不能滿足企業迅速擴張對人才激勵的需求。
雖説有些令人意外,但是中能電氣的解釋還能勉強令人信服。與之相比,在5月6日宣佈中止激勵方案的雙林股份(300100)的解釋,卻令很多投資者不解。雙林股份稱,草案公佈以來,金融機構5次(截至公告時)提高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3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這些宏觀調控措施使得激勵對象難以籌措資金購買限制性股票。也就是説,雙林股份的中止原因是相關激勵對象沒錢購買股票行權。
而就在中能電氣和雙林股份蹊蹺中止股權激勵方案之時,東方財富(300059)、洪濤股份(002325)、康得新(002450)等一批公司在本週先後宣佈修改股權激勵方案。5月6日,鼎漢技術(300011)董事會也通過有關首期股權激勵計劃人員調整的議案。其中,激勵對象之一的李明因個人原因於5月4日離職,已不具備規定的激勵對象資格,而原本是激勵對象的趙國峰等6人也因個人原因自願放棄認購限制性股票。
方案夭折原因複雜
面對近期頻頻生變的股權激勵情況,不少投資者發出同樣的疑問:曾經被視為巨大利好的股權激勵方案為何突然成為了 “鏡中花、水中月”。帶着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相關上市公司進行了分析。
以不久前宣佈中止激勵計劃的中能電氣為例,按照當初的方案,激勵對象被授予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格為37.49元/股。細心的投資者不難發現,相對於37.49元/股的行權價格,中能電氣在中止方案前一日28.60元/股的收盤價低了不少,且行權價格也高於周五的收盤價。這就意味着,如果行權期到來之時公司股價沒有能夠上漲至行權價格以上,受激勵對象即使成功行權,也將面臨着無利可圖的尷尬。(公司在行權期內以行權價購買公司股票,行權價低於公司股價則可以盈利,但是購買之後有一定時間,通常為六個月的限售期。)
另外,中能電氣3個行權期的行權條件是:上一年度較2009年度的凈利潤增長率不低於20%、60%和90%,且凈資産收益率均不低於10%。事實上,其2010年歸屬於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兩項指標,較2009年的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18.97%和18.68%,均低於20%。也就是説,如果首個行權期定位於2011年,那麼首個行權期或將因為沒有達到行權條件而無法行權。
實際上,近期股權激勵計劃出現變化,且股價大幅低於行權價的公司並不僅僅是中能電氣一家。行權價高達53.70元,但是目前股價僅為37.72元/股的東方財富也剛剛披露了修改後的草案,修訂稿中激勵對象由原本的242人銳減至159人。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不少公司行權價明顯低於目前股價,但是由於其他種種原因也選擇了放棄方案。比如以激勵對象無錢為由中止方案的雙林股份,當初定下的20元/股的行權價,僅是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39.99元均價的一半,目前雙林股份股價仍在32元左右,行權明顯有利可圖。對此,有業內人士猜測,不排除公司預計今年盈利情況不容樂觀,無法達到行權的解鎖條件,或是對股價不太滿意,希望等到更好的時點重新推出。
同樣,剛剛調整首期股權激勵人員的鼎漢技術,目前的股價為26.08元/股,距離19.15元的授予價依舊有不小的盈利空間。但是公司部分高管放棄認購限制性股票,也讓市場各界猜測:是這些高管不認可自家公司現有的估值,還是他們對未來的解鎖條件能否達成存在疑慮?
高行權價粉碎“金手銬”
關於股權激勵的話題當中,地産龍頭萬科A(000002)絕對是近期一個焦點。
萬科在去年10月推出、並在今年4月初修訂的方案,也受到了各方的關注。原因很簡單,8.89元/股的行權價格早已跌破,截至周五收盤,公司股價定格在8.31元/股。而類似的尷尬,也出現了在創業板公司的身上。
近期,創業板及剛剛上市的中小板公司,一直是提出股權激勵方案的主力軍,但是面對整個創業板的突然下挫,27家推出了股權激勵方案的創業板公司,其中有16家跌破了發行價。
一位創業板公司高管告訴記者,公司剛剛推出了股權激勵方案,但是現在股價和行權價已經出現倒挂,這讓他感到有些無奈。他表示,雖然激勵方案並未最終實施,還需要證監會的審核和股東大會的同意,行權期和解鎖期也為時尚早,但是如果股價不能漲上去,行權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恐怕最終會空歡喜一場。
而另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也表示,目前創業板的下跌主要還是由於整個市場對於創業板估值體系的質疑。如果創業板公司不能用漂亮的業績來證明自己擁有高估值的資格,想重拾資金的信心恐怕會比較困難。而如果股價和行權價長期處於倒挂狀態,股權激勵方案的效果也將大打折扣。
股權激勵,曾經的上市公司高管“金手銬”、股價的催化劑,在近幾個月的弱市當中,卻悄然發生着變化。
伴隨着創業板和中小板的大跌,不少已經推出股權激勵方案的上市公司尷尬地發現:當初為了激勵高管人員的行權價格,已經遠高於當前股價;當初提出的高成長行權條件,卻已被證實是“不可能的使命”。於是,我們發現,部分公司正在以各種理由中止或調整已推出的激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