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家統計局:非私營單位工資為私營單位1.8倍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4日 06: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09e5b743341542b4a9853bb15fe3619d

  國家統計局昨天發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和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分別為20759元和37147元,同比分別增長14.1%和13.5%,增幅均超過去年GDP增速(10.3%)。分行業看,金融和IT業的工資水平仍位居各行業的前兩名。

  1 金融與IT行業工資水平高

  數據顯示,無論是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最高工資行業和最低工資行業都非常一致,金融業、信息産業和地質勘探等行業的工資水平均為行業翹楚,而農林牧漁、住宿餐飲和社會組織這些行業的工資水平則較低。

  與2009年相比,高工資、低工資行業並沒有發生變化,只是排名上出現了一些變化,甚至在非私營單位中,工資前三的行業排名都沒有發生變化。

  數據顯示,去年城鎮私營單位最高行業與最低行業年平均工資之比為3.5:1,私營單位全國平均工資水平為年收入20759元;城鎮非私營單位最高行業與最低行業年平均工資之比為4.7:1,非私營單位全國平均工資水平為年收入37147萬元。

  >>解讀

  高收入由行業特性所決定

  智聯招聘高級薪酬總監趙立朋表示,IT業和金融業的收入高,主要是由行業特性決定的,從事這兩個行業的主要是知識密集型人群,擁有較高的學歷,而且這兩個行業本身的設備、原材料成本相對比較低,人力成本很高,人力成本某種程度上替代了該行業的設備和原材料成本,因此薪酬水平較高。從産業屬性和人才要求上説,這些行業的薪酬回報率比較高,反過來説,這些行業承受的壓力也比較大,同時,這些行業的利益分配機制也決定了行業的收入較高。

  2 私營與非私營工資差距大

  近年來,民營經濟的發展有目共睹,不過就工資水平來看,私營單位的工資與非私營單位的工資差距依然較大。僅就平均水平來看,2010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為37147元,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為20759元,前者是後者的1.8倍,足見兩者差距較大。

  就同行業的工資水平來看,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的差距更大,非私營單位的職工平均工資遠高於私營單位。以金融業為例,非私營單位2010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80772元,而私營單位為31226元,前者是後者的2.6倍;再如,同樣是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私營單位2010年職工年平均工資為8900元,而非私營單位為39329元,後者為前者的4.4倍。

  >>解讀

  差距主要由結構原因造成

  智聯招聘高級薪酬總監趙立朋認為,私營和非私營單位工資差距較大,主要是結構原因造成的。目前確實有部分私營企業機制靈活、收入較高,但在私營企業中,中小企業還是佔絕大多數,比例可能達到70%-80%,基數比較大,所以平均工資水平會比較低。而非私營企業則不同,經過這麼多年的國企改造之後,剩下來的都是經營效益比較好的大企業,數量少,質量又比較好,所以平均工資水平就相對較高,並且增長也相對穩定。

  3 工資增幅較前年明顯上升

  儘管存在一系列的行業差別和單位類型差別,但總體來看,2010年無論是私營單位還是非私營單位,工資均有較大程度的提升。數據顯示,2010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工資同比增長14.1%,增幅較上年同期的6.6%大幅提升了7.5個百分點;而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工資增速平穩,達到13.5%,也比上年同期的12%提升了1.5個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在非私營單位中,採礦業和農林牧漁業工資增長最多,年增長率分別達到16.4%和16.3%,金融業工資增長了15%,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在私營單位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工資增長最多,達到17%;製造業次之,達到16.4%。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私營單位中的金融業雖然工資絕對量不低,但是僅增長了0.2%,大幅低於其他行業。

  >>解讀

  經濟發展和物價共同推動

  趙立朋表示,去年各行業工資增長較快,一方面是因為經濟面整體向好,去年我國GDP同比增長10.3%,在這樣一個經濟增速下,城鎮職工能夠分享經濟成果,足以支撐職工收入的較快增長;另一方面,也有物價上漲的因素,舉例來説,如果企業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各環節和終端産品價格也會相應上漲,即便銷售數量不變,也會帶來銷售額的增長,因此工資增長也是必然的。

  ■北京落點

  去年北京非私營單位年人均工資65683元

  國家統計局沒有公佈私營單位分區域的人均工資數據,只公佈了非私營單位分區域的人均工資數據。

  數據顯示,上海、北京、西藏仍然是非私營單位人均工資最高的三個地區,其中上海2010年非私營單位年人均工資為71874元,同比增長13.1%;北京非私營單位年人均工資為65683元,同比增長13%;西藏非私營單位年人均工資為54397元,同比增長11.6%。

  從東部、西部、東北、中部四大區域看,無論是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東部地區的人均年工資都是最高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序為東部、西部、東北和中部,分別為42810元、33130元、31882元和31594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依次是東部、西部、東北和中部,分別為22708元、18640元、18532元和17252元。

  ■釋疑

  1.平均工資的統計口徑是怎樣的?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據國務院相關規定,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如一個完整的日曆年度)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不論是否計入成本,不論是以貨幣形式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具體包括以下六項:

  (1)計時工資

  (2)計件工資

  (3)獎金

  (4)津貼和補貼

  (5)加班加點工資

  (6)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因病、工傷、産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執行國家或社會義務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準或計時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以及附加工資、保留工資。

  該負責人表示,工資總額統計的是個人稅前工資,還包括了個人應交納的養老、醫療、住房等個人賬戶的基金和稅金等費用。

  2.平均數能夠反映出個體差異嗎?

  針對有公眾希望了解平均數以外的個體工資數據差異問題,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平均數是反映總體水平的基本指標之一。按照工資統計制度,各單位根據財務臺賬和人事臺賬,只填報工資總額和平均人數,所以目前工資統計只能計算總體和按不同單位特徵分組的平均數。為了反映不同群體的差距,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和不同經濟類型單位的平均工資,歷年相關數據也可在《中國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網站上查到。

  該負責人表示,現行勞動工資統計制度還難以滿足一些用戶希望發佈工資的中位數、眾數和崗位工資等要求。反映工資的中位數、眾數和崗位工資,要有專門按崗位或按人進行工資統計的制度。現在,有的國家建立了單獨的薪酬統計調查制度或勞動力成本調查制度,一般是若干年進行一次調查,收集勞動者個人工資收入信息,但國家統計局目前還沒有開展這方面的調查。

  ■説明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工資統計所指的“非私營單位”包括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以及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等單位。“私營單位”則在內資法人單位中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包括按照《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登記註冊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合夥企業和私營獨資企業。

  國家統計局自2009年起正式將私營單位納入勞動工資統計調查範圍。2010年私營單位工資統計全國共調查了48萬家單位,約佔全國460萬傢俬營單位的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