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外資行存貸比壓頂 業內曝一線業務員流失30%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3日 07: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經記者 印崢嶸 發自上海

  隨著外資行75%的存貸比紅線壓境,各家外資行紛紛卯足了勁展開存款爭奪戰,一線業務人員的考核壓力陡增。《每日經濟新聞》近日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在殘酷的競爭壓力面前,外資行一線業務人員的流失率粗略估算竟達到30%。

  一線業務員流失率達30%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外資行一線業務人員的流失率高達30%,其中在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外資行人員流動問題尤其顯著。

  據調查,這些流失的一線業務人員有的是被同行挖角,有的是另覓去處,跳槽的原因之一是存貸比紅線壓境後的考核壓力。

  根據銀監會的要求,外資行在2011年底前存貸比必須降至75%以下,目前處於第一梯隊的匯豐、花旗、星展、渣打等幾家外資行存貸比已經達標,第二梯隊的東亞、恒生、華僑、南商、三菱東京等10多家銀行,年內達標問題不大。

  這就意味著,目前大多數外資行存貸比都在75%以上,且仍有約10家外資行存貸比高於200%,個別日資銀行因歷史原因吸儲困難,年內衝刺存貸比達標的困難較大。

  由於 “存貸比”是一個動態概念,在這一緊箍咒的束縛下,外資行紛紛提出先拿存款再放貸款的理念,一線業務人員也切實感受到了這種考核的壓力。

  一位剛從某美資銀行跳槽到新加坡某銀行的客戶經理向記者透露,“業務人員最重要的就是客戶資源,沒有客戶就沒有競爭力。”枯燥的電話銷售幾乎是她每天的必修課,具體而言就是和以前接觸過的客戶溝通,看是否有理財需求。

  多因素限制發展

  “吸儲壓力每家銀行都有,這還不算是主要原因。”滬上某股份制商業銀行負責人認為,外資行一線業務人員流失主要源於産品單一,適用範圍狹窄,業務人員壓力大且上升空間小。

  上述人士認為,雖然外資行的管理能力、綜合實力較強,不過目前來看,産品不如中資行豐富。

  “一位中資行股份制銀行的業務經理不會放過任何機會,比如企業發債融資、和擔保公司合作,甚至還包括介入地方融資平臺的優質項目,外資行這些業務要麼不做,要麼做得少,總之很難和中資行展開直接競爭。”

  據悉,正因為如此,中資行也並不認可外資行的工作經驗,外資行的一線業務經理日後的發展空間也比不上中資行。

  而在一些具體的業務領域,外資行因為份額小,也無法和中資行展開直接競爭。據上述中資行人士表示,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外資行無論從管理資産的總量還是從産品的豐富程度看都比不上中資行。由於外資行的理財産品對客戶的培育不夠,金融危機以後,個別銀行理財産品遭遇投訴不斷,也影響了外資行整體的形象。

  而在外資行的資金業務部,外資行在人民幣衍生産品如掉期等領域缺乏定價權,又因為沒有金融債的做市商資格,買賣中獲利的幾率也比不上中資行。

  某外資行的分行經理也承認:“外資行做業務遠不如中資行靈活,中資行的觸角可以延伸至金融的整個産業鏈,外資行則只能在選定的領域和中資行進行差異化競爭。”

  薪酬激勵機制有差距

  另據某外資行的總行高管介紹,相比之下,外資行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不如中資銀行,再加上上升空間有限,也是一線業務人員流失的主要原因。

  據一位外資行分行負責人介紹,外資行新設一家網點,起初2年內的盈利都在30萬元以內,如果總行當年的資金業務獲利不錯,每位員工的年終獎一般相當於5個月的工資,和業績的關係不大,薪資福利水平遠不及中資行,更比不上中資股份制商業銀行。

  “中資股份制銀行是賺多少拿多少提成,一個有2年工作經驗的一線客戶經理就能給到15萬年薪,而在外資行根本不可能。中資行業績直接和獎金、績效工資挂鉤,壓力大、工資高,外資行的壓力小一點,回報則遠不如中資銀行。”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