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廣東省質監局:牛肉膏用來製造假牛肉違法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2日 0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省質監局召開新聞通報會回應熱點食品安全事件

  “染色饅頭”、“牛肉膏做假牛肉”……近日有關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昨日,廣東省質監局召開新聞通報會回應近日熱點食品安全事件。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暫時沒有發現肉製品企業使用標稱“牛肉膏”産品加工其他肉類冒充牛肉的違法行為。他也坦言,小作坊是監管一大難題,急需法規明確監管職能。

  文/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岳志軒

  “牛肉膏”屬於香精香料或調味料

  昨日,省質監局食品處副處長邱楠在新聞通報會上介紹,省內企業生産的類似“牛肉膏”産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屬於食品添加劑的香精香料,如“烤牛肉香精”、“排骨香精”等,用於方便麵、米粉、肉製品等食品的增香、增味。目前,我省獲此類添加劑産品生産許可證並正常生産的企業有16家,分佈在廣州、深圳、珠海、中山、陽江等市,其中廣州有11家。

  另一類屬於調味料,如“牛肉膏”、“牛肉精膏”等。目前,全省此類調味料獲證並正常生産的企業有3家,均在廣州市。

  廣東暫沒發現“牛肉膏”制假牛肉

  而針對目前媒體關注的“牛肉膏”的使用問題,邱楠表示,按照國家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但是,根據國家標準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使用添加劑類的“牛肉膏”産品製造假牛肉屬於“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同樣,使用任何調味料製造假牛肉亦屬違法行為。

  邱楠表示,近年來在省內肉製品企業專項檢查中,質監部門未發現肉製品生産企業使用標稱“牛肉膏”的調味料或食品添加劑加工其他肉類冒充牛肉的違法行為。

  小作坊監管難題需法規明確

  廣州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吳玉鑾指出,根據國家標準,屬於調味料的“牛肉膏”沒有使用限量要求。“打比方同樣是調味料的醬油,也沒有一個使用限量的規定。”邱楠解釋道。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東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慶孝指出,正常適量使用牛肉膏是安全的,但如果使用過量,也會出現危害,“其實任何食品拼命吃都有害”,他説道。

  近日有媒體報道,在白雲區蕭崗附近農貿市場的早點檔發現了“染色饅頭”。省質監局食品處處長張欣指出,暫時沒有發現生産企業生産“染色饅頭”。

  廣東省質監局副局長邱莊勝指出,小作坊的監管是一大難題,因為目前地方還沒有一部法規明確分工。

  南海公安揭秘“豬肉加硼砂制假牛肉”背後

  豬血是豬變“牛”關鍵

  加硼砂更鮮更有嚼勁

  昨日本報報道佛山南海羅村譚某東在豬肉中摻硼砂變牛肉,引起市民強烈關注。譚某東是怎樣將豬肉變成牛肉的?為何要往肉質中摻入“硼砂”?在造假過程中該男子獲利多少?假牛肉又流向哪?本報記者獨家為您揭開背後隱藏的秘密。

  文/記者王廣永

  通訊員吳學軍

  揭秘一:

  加硼砂是為保鮮和增筋

  昨天媒體報道稱,譚某東將16噸豬肉摻硼砂變成“牛肉”。南海公安經偵大隊負責人稱,據警方查實,譚某東是從2010年7月1日,才開始往假“牛肉”中添加硼砂的。而媒體報道的16噸這個數量,包括了之前他買的假“牛肉”,但那部分牛肉是否摻入硼砂出售暫時未能查實。因此南海檢察院以“捕後退查”要求南海警方再偵查兩個月,進一步將案情查實。

  據疑犯譚某東交代,他添加硼砂的目的主要是保鮮和增筋。因為當時天氣炎熱,肉質非常容易變質,摻加硼砂後,“牛肉”可以保存的時間更長。此外,譚某東還稱,在加入硼砂後,讓他驚奇地發現“牛肉”變得更加爽滑又有嚼勁。因此,在賣肉這麼長時間裏,沒有收到任何顧客的投訴。

  揭秘二:

  豬肉變“牛肉”豬血起作用

  在記者的調查中發現,實際上譚某東“豬肉”變“牛肉”中並未賺取太多的利潤。據譚某東交代,從2010年1月1日至譚某東的檔鋪被查封期間,前七個月主要是往牛肉中添加“鹼水”,也是為了增加口感。

  此外,豬肉之所以能華麗變身為“牛肉”,其中起最大作用的並不是“硼砂”,而是豬血。譚某東將事先準備好的豬血、豆粉、糖、鹽等混入已經絞碎成片的豬肉中攪拌,同時加入硼砂,經過均勻攪拌後,正規的豬肉就被加工成了外觀顏色鮮紅的“牛肉”。

  揭秘三:

  在量上對硼砂有一定控制

  3月17日,經檢察院同意,南海公安對譚某東實施逮捕。

  譚某東供述中稱,他是從行家聽説的製作假“牛肉”以及加“硼砂”的方法,但行家告訴他,千萬不能過量,會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此,每次他都會制定一個“標準”。

  譚某東認為,由於在量上對硼砂有一定的控制,因此,不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調試時,我也吃的,沒有什麼不良反應”,譚某東説。譚某東在市場上售賣的主要是加工好的成品“肉碎”。南海警方稱,“肉碎”中摻入各種材料後,從外觀上很難辨認出真假來,購買回家後,很多市民直接食用了,而不會再經水洗等工序,因此也讓假“牛肉”逃過數次“劫難”。

  利潤:

  假牛肉非暴利每斤掙8角

  記者了解到,譚某東家住南海羅村。其小時候在廣寧讀書,20歲時便到廣州做小生意,與歐某結婚後來到南海羅村從事賣肉生意,2007年底羅村中南批發市場開業後,他們租了一個鋪位,開始在此賣冷凍肉。

  當這件案子經媒體曝光後,所有人都認為譚某東是為賺取暴利,才打起了豬肉變“牛肉”的主意。譚某東向執法人員交代稱,他從2010年起才開始從南海某正規肉聯廠以每斤7元左右的價格購入豬肉,在加入豆粉、鹽、糖等添加物後,原本1斤的豬肉就變成了1.2斤的假“牛肉”。然後再以6.5元的價格往外賣。

  在整個環節中,1斤豬肉變成1.2斤假“牛肉”後,中間只賺到大約8角錢。從2010年1月至譚某東被查處,他總共高達220500元的成本,盈利金額只有9900元。

  流向:

  “假牛肉”流向餐館食堂

  對於很多讀者關心的假“牛肉”銷往何處,昨天南海警方也給出了一個初步調查結果。“我們對這個案子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以及在譚某東的供述中發現,假牛肉除了市民單買之外,還進入一些路邊大排檔、餐館等,也有一些賣給了工廠或食堂等”。

  而硼砂又是從哪買到的?南海警方稱,硼砂並不是禁賣品,很多商販在市場內流動販賣硼砂,每斤的價格在兩三元。

  廣東省質監局:

  肉製品豆製品

  將檢三聚氰胺

  本報訊 (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岳志軒)衛生部等5個部委前日發佈公告,首次公佈三聚氰胺在所有食品中的限量值,高於者將一律禁售。昨日,廣東省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日後在監測抽查中,將會在人為添加三聚氰胺風險較高的食品企業中增加三聚氰胺限量的檢測,這些企業包括肉製品、豆製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