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3日 08: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1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警告,新興市場國家正在積聚經濟過熱風險,持續不斷的資本流入可能使其在金融穩定方面面臨極大風險。
由於通脹形勢嚴峻,亞洲各央行近來採取了包括連續加息在內的緊縮政策,試圖制服通脹這只“老虎”。亞洲新興市場國家與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基準利率差異進一步拉大,這可能會造成更多來自發達國家的資金流入,以博取更高收益。
雙速復蘇 熱錢涌動
2011年世界經濟將延續“雙速復蘇”態勢。IMF11日發佈的報告預測,今年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的國內生産總值分別增長約2.5%和6.5%。新興市場國家的增長前景看好,而美國、歐盟和日本在沉重的債務壓力下經濟復蘇依然步履蹣跚。
新興市場國家更勝一籌的經濟增速,以及發達國家的寬鬆貨幣政策,是導致國際資本大規模向新興市場國家流動的主要原因。除日本之外的亞洲地區仍將是今年全球範圍內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這一地區自然會成為國際資本,尤其是短期資本,也就是所謂“熱錢”,首選的投資市場之一。IMF報告指出,全球資本流入最多的地區是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興市場國家,此外還有南非和土耳其。
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攀升,進一步加大了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壓力。為了應對食品和石油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泰國、韓國、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等國的央行都提高了利率。多次加息使亞洲新興市場國家與美國、歐洲和日本央行的基準利率差距進一步拉大,從而提高了亞洲貨幣及其固定收益類資産的吸引力。比如,目前印尼和印度的基準利率分別為6.75%和5.57%,歐元區經過不久前的加息後利率為1.25%,美國的僅為0—0.25%。錢存在哪獲利更高,一目了然。
有經濟學家指出,儘管歐洲央行通過加息啟動了貨幣緊縮週期,但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基準利率差異依然相當大,加之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釋放出來的大量資金仍充斥市場,未來一個時期內國際資本大舉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可能性仍很大。
來去匆匆 破壞穩定
“熱錢”的流入正在助推亞洲新一輪貨幣升值,並可能引發資産價格膨脹。世界銀行最近發出警告,龐大的“熱錢”流入,將令亞洲股票、債券市場,以及固定資産和其他資産價格受到刺激而飆升。
彭博社跟蹤的亞洲10種主要貨幣兌美元匯率變動數據顯示,3月份亞洲貨幣匯率指數上升0.6個百分點至117.61,為19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韓元升值幅度最大,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也升至13年來最高水平。
另外,外資還連續增持亞洲一些地區的股票和債券。馬來西亞央行日前報告説,國際投資者持有的當地債券金額創歷史新高。有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在截止到3月31日的一週時間內,往韓國、印尼、中國台灣和泰國的股市注入了23億美元資金。其中,泰國股市由於受外資持續追捧,股指已經升至15年來最高。
“熱錢”流入對接收國的經濟有一定益處,但是,過度流入會增加通脹壓力,吹大資産泡沫,還會推動本國貨幣升值,對出口産業造成傷害。更重要的是,熱錢流入快,抽走也快,因此極易對一個國家金融體系的穩定造成破壞。在1996—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以及2008—2009年發端于美國的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就曾出現過國際資本大量急速撤出的狀況。
轉變立場 實行管制
為防止“熱錢”無序流動擾亂金融秩序,各國一直對其保持高度警惕,一些國家採取了不同形式的資本管制政策。考慮到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的現實需要,IMF近日宣佈對資本管制開綠燈。該組織于4月5日提出一個政策框架,允許各國對具有高度波動性的短期資本流動進行控制。IMF指出,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大規模國際資本流入的壓力,有關國家應根據各自國情,選擇不同的應對措施。
有分析認為,IMF同意各國對資本流動進行管制,標誌著該組織對此類措施的一貫立場發生轉變。此前IMF一直反對針對資本流動的限制措施。IMF總裁卡恩表示,該組織正在對資本管制採取務實的態度。
(本報曼谷4月12日電 )
延伸閱讀
IMF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
新風險不改世界經濟復蘇趨勢
本報華盛頓4月12日電 (記者馬小寧)IMF11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日本特大地震對全球經濟構成新的風險,但不會改變全球經濟復蘇趨勢。2011年和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為4.4%和4.5%,基本與該組織今年1月對世界經濟增長作出的預期一致。
報告指出,世界經濟將繼續呈現“雙速復蘇”,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復蘇,並在今明兩年實現大約6.5%的增長率。其中,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長率為9.6%,明年將略微放緩至9.5%。發達國家今明兩年的增長率大約為2.5%,其中美國今明兩年的增長率不足3%,日本分別為1.4%和2.1%,歐元區分別為1.6%和1.8%。
金融市場的改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活躍,以及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信心增強,是IMF看好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前景的原因。報告認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對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負面影響有限,不會改變世界經濟復蘇前景。
IMF報告還指出,全球經濟“雙速復蘇”,給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挑戰。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産出仍遠低於潛能,經濟低速增長意味著高失業率要持續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