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新興市場熱錢從哪來 何時走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1日 08: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自去年主要發達國家再次祭出量化寬鬆這柄利劍,“熱錢”大量涌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這一話題在國際金融市場就沸沸颺颺。

  從哪來?

  在過去的一年裏,“經濟二次探底”也曾是紅極一時的熱門詞彙,而為了挽救眼看就要夭折的經濟復蘇,發達國家再次投放流動性以刺激經濟。

  2010年11月初,金融市場投資者猜測了兩個多月之久的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終於出臺。在發達國家大力刺激經濟的同時,中國等新興市場卻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即開始緊縮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於控制國內通脹和抑制資産泡沫的需要,而他們所面臨的通脹和資産泡沫壓力有一部分就是來自於發達國家的大量國際資本。為此,新興市場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吵鬧不休。

  政策差異導致的資本流動帶來了匯率走勢分化這一“副産品”。那些收緊政策的國家的貨幣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因為加息等緊縮政策令本幣更具有利差優勢,並導致其進一步升值,貨幣的升值又會吸引更多資本涌入套利,可能加劇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壓力。

  在美元因為QE2走低的日子裏,人民幣以及印度盧比、韓元等亞洲貨幣兌美元大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資本流入的壓力。

  怎麼來?

  資本之所以選擇新興市場,最初的選擇動因便是新興市場美好的經濟前景。即使像中國這樣的資本管制環境,依然阻擋不了“熱錢”逐利的腳步。今年2月中旬,外管局首度公佈了官方預估數據,即2010年“熱錢”凈流入355億美元,佔外匯儲備增量的7.6%。

  對於這些錢到底怎麼進入的,市場上有各種猜測,而外管局的報告稱,近年來,外匯管理部門歷次專項檢查發現了一批“熱錢”違規流入的典型案例和渠道,如加工貿易中通過高報工繳費等方式多收匯、轉口貿易企業利用收付匯時間差擴大外匯凈流入、空殼公司虛假利用外資、外匯資本金違規結匯、個人分拆結匯、銀行突破短期外債指標融入資金等。但是,檢查中發現的案件大都以境內機構、個人和海外華人華僑為主,通常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分散滲透,尚未發現國際“金融大鱷”大規模流入的情況。

  利用貿易渠道,被認為是個相對“安全”的方式,這只需要國內外有關聯的企業通過虛報價格達到多收匯的目的,由於這一方式是有真實的貿易背景的,因此有較好的隱蔽性。

  而在非貿易渠道中,外匯資本金違規結匯被認為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

  一位在外資銀行擔任結算工作的員工告訴記者,很難説清楚經手的是不是“熱錢”,在資本金結匯中,銀行需要經過一番詳細謹慎的檢查,比如相關的票據以及上一次資本金已經使用完畢的證明,但銀行審核的僅是單據的表面真實性,即他們只確認,這些證據是真的。

  有的企業或許在某一段時間有較多的資本金結匯,但這也不夠説明問題。上述人士説,畢竟企業的經營是有週期性的,在某個季節裏,確實需要那麼多錢,不過在頻繁結匯的情況下,他們會和企業的財務部門保持溝通。

  在哪?

  資本流入是多種多樣的,以中國來説的話,這些錢即使留存在國內的銀行裏,也可以享受比歐美等國更高的利息以及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收益,同時還可以去做一些相對安全的投資。

  “熱錢”是謀求高報酬和低風險的。招商銀行(600036)(600036)的分析師劉東亮對記者表示,國際間的資本流動,一般來説都是先進入債市這類有較穩定收益的地方。他説,實際上人民幣的升值就已經是可觀的無風險套利了,那麼“熱錢”可能選擇成為存款或是潛伏在理財産品裏,或者去投資房産等固定資産,以及購買一些設備和公司等。

  房地産市場被認為是“熱錢”較有可能去的地方。國泰君安的分析師呂春傑也表示,“熱錢”最可能流向房産;另外,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近期發佈《亞洲各央行艱難應對資本流入》時,其信用分析師陳錦榮也提到,“在一些亞洲經濟體,例如香港和新加坡,外資助長了房地産價格的大幅上漲”。

  何時走?

  資本總是流動的,而為了獲取收益的“熱錢”,在某一時刻也要流走,而眼下油價的飆漲或許是一個變數。

  中東北非地區的緊張局勢已經蔓延到多個産油國,而這已經讓油價大幅上漲,並激起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因為油價的飆漲引發全球通脹預期升溫,這對經濟復蘇極其不利。

  在這樣的境況下,資金逃離新興市場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劉東亮指出,新興市場的通脹壓力一般會高於發達市場,那麼相應的新興市場緊縮力度會更大,這一方面意味著新興市場的利率對國際資本將顯得更有吸引力,但另一方面,若利率大幅提高,也容易打壓經濟以及擠壓資産泡沫,這可能對新興市場的魅力造成負面影響並導致資金逃離。他強調,回流的可能性關鍵還是看新興市場應對通脹的力度和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