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今日觀察]首季貿易逆差 釋放哪些信號? 2011-04-12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3日 00: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今日觀察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1522215d8a78484d8e8111a686524b3e

進入[今日觀察]>>

 

    我國六年首現季度貿易逆差,逆差出現如何看待?原因又在哪?《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王小丫):各位好!這裡是《今日觀察》。這兩天一季度經濟數據陸續出爐,其中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六年來我國首次出現季度貿易逆差。10.2億美元的逆差額度相對於一季度近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的總量來説,似乎是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有幾個關健詞引起了大家的高度的關注,這就是“首次”,還有就是“逆差”。那麼從順差到逆差,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這對於我國經濟發展又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和作用呢?今天我們將就此展開評論。

    今天的兩位評論員一位是商務部研究院的馬宇主任,歡迎您,另外一位是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的張漢林院長,歡迎您。那首先我們要來看一看有關的一些統計數據。

   

    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是我國自2004年以來首次出現季度貿易逆差。

    近日,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80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5%,與歐、美、日等主要貿易夥伴的雙邊貿易穩定增長,前3個月,我國累計出現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為順差139.1億美元,其中3月份進口值1520.6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鄭躍聲(海關總署統計司司長):這是因為國內經濟快速增長,內需旺盛,人民幣匯率升值,進口成本降低,以及鐵礦砂、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影響,導致一季度進口增長強勁,出現了貿易逆差。

    海關數據顯示,在出口的商品中,一季度我國機電産品出口2320.3億美元,增長22.8%,佔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58.1%,在進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進口均價普遍出現明顯回升,針對一季度出現的貿易逆差,有專家認為,我國外貿進出口結構並沒有出現大的變化,就一季度情況來看,我國一般貿易是逆差,但是加工貿易仍是順差,在調結構,擴進口,促平衡的政策作用下,我國順差規模將在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減少後繼續減少,外貿將向著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一季度外貿數據釋放的信號表明,我國進出口並重,穩定出口,努力擴大進口的政策正在得到落實,外貿進出口實現了基本平衡。

   

    主持人:其實簡單的來理解的話,這個貿易逆差就是我們買的東西多了,然後賣出去的東西少了,但是我們也知道我們國家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這就是投資、消費還有出口,那是不是説出現了這樣的逆差的現象的時候,那我們這個經濟增長的壓力就增大了,但是另外一方面,作為消費者來説,大家可能還是覺得也許沒準是好事,那就是説可能我們可以選擇的商品多了,沒準價格還低了,所以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首先請兩位評論員來解讀一下。

   

    ——逆差未必是壞事

    張漢林:好,我先説吧,我覺得一方面我們應該用一種平常心去看待所謂的首次出現的逆差,因為今年的逆差我們認為帶有一定的偶然性,那麼從歷史的情況來看,的確,一般來説我們第一季度的出口整體在全年都是相對比較低迷的,另一方面的確,就像剛才海關總署發言人所提到的,現在我們整體經濟增長髮展,應該説導致的進口需求是比較旺盛,就像人民幣升值的因素,這樣對我們的出口有一定的消極影響,但是對進口卻有比較積極的影響,再加上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所以導致我們出現輕微的少量的逆差,我覺得這是正常的,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我覺得,就像你剛才説的的確很對,其實對於一個大的經濟體來説,尤其是像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麼出現一定程度的貿易逆差未必見得是壞事,一方面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進口的大宗資源性産品價格那麼雖然上升,但是我們進口的規模和量上升了,這個其實起到了很好的保護國內資源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實際上,消費品的大量進口其實對國內的消費者也增加了選擇,我覺得這個從消費者福利來説是積極的。

    主持人:一顆平常心,然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也是比較積極的,您這麼認為嗎?馬主任。

    馬宇:對,很難就是對順差和逆差很難一概而論它的好壞,從最近幾年來看,就是我國的貿易順差實際上也呈現出一個逐步縮小的一個趨勢,2008我們國家的貿易順差是2954億美元,2009年就縮小了將近一千億,到了1967(億),去年是1831(億),所以這個就是,還是體現出一個,這種逐步縮小的一種趨勢,今年大約一般的判斷,可能會進一步縮小,可能在1200億左右,但是就説這個貿易逆差來説,可能還是一個,就是季度性的,或者一個短期的,並且從它的影響來看的話,也是由一些偶然的因素導致的。

    主持人:偶然的因素。

    馬宇:對,是偶然的因素,你比如説,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並且是比較大幅度的上漲,另外同時我們剛好這幾大類的商品進口量也增加的比較多,所以這樣的話在短期內就導致出現了一個逆差,但這個對經濟的影響來説,就是宏觀經濟來説,可能對這個,比如對GDP的增長,經濟的增長可能會,它的推動力量會削弱一些,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從進出口的角度去考慮對經濟的影響問題,因為包括一些資源類産品的進口,包括一些投資品的進口,實際上是對我們國家下一步的經濟增長或者出口它是有促進作用,另外還有一個最直接因素,當然就是對消費的影響,這個實際上對消費者來説是一個福音。

    主持人:剛才兩位評論員,兩位專家都已經談到了引起貿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是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在持續走高,那麼目前這些大宗商品的進口價格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

   

    貿易逆差,差在哪?在一季度進口的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進口均價普遍出現明顯回升,海關統計顯示,鐵礦砂進口1.8億噸,增加14.4%,進口均價為每噸156.5美元,上漲59.5%。大豆1096萬噸,減少0.7%,進口均價為每噸573.9美元,上漲25.7%。此外機電産品進口1729.2億美元,增長25.6%,其中汽車23.6萬輛,增加31.8%,儘管重要的大宗商品如鐵礦砂,原油的進口量增幅不大,但是由於價格上漲導致金額大幅增加,比如鐵礦砂,原油的進口額分別增長82.5%39.1%

    張燕生(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一季度目前全球的油價、資源價、糧價大幅度飆升,因此使我們一月份進口的,價格上漲的幅度是比較明顯的,因此就使我們一月份進口的增速明顯加快,我覺得這個跟全球輸入型的成本上升的這種壓力是相關的。

    大宗商品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長期影響著我國的經濟,鐵礦石尤其是一個縮影,225號,全球最大鐵礦石供應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公佈業績,公司鐵礦石售價漲幅驚人,幾乎翻番,由2009年的55.99美元/噸升到103.5美元/噸,2010年營業收入4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4.2%,凈利潤173億美元,公司總收入中約33.1%的收入來自中國。在此背景下,去年中鋼協77戶企業進口鐵礦石6.18億噸,在比上年進口減少913萬噸的情況下,進口費用卻多支付外匯300.1億美元。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會長邵安林近日向記者透露,2010年中鋼協77戶大中型鋼鐵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2.84%,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77戶總利潤不及世界三大礦業公司任何一家的利潤,在世界鐵礦石市場,力拓、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三大巨頭生産量佔全球成品礦産量的38%,佔世界鐵礦石貿易量的比例高達70%

   

    主持人:剛才我們分析了這個貿易逆差出現的一些原因,比如説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走高,那麼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張漢林:我想首先談我個人的觀點,我覺得還有其他原因的話,我們認為人民幣在一季度相對於美元,相對升值,另外一個國內經濟增長速度的加快,特別是我們去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球是比較高的,所以對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的預期應該説也比較高,這樣導致整個第四季度以來實際上中國的進口增速是要大於出口增速的,那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勞動力工資成本的相對上升,那麼這樣的人民幣升值本身對於出口的消極影響或對進口的積極影響共同導致,那麼推動了這樣一個增長。

    主持人:那目前大家很擔心,當然因為聽到逆差這個詞呢,多多少少這是第一次,還是很不習慣的,或者説還是很驚訝的,那這個一季度出現逆差之後,在隨後的接下來的日子當中,會不會也會出現,或者説成為一種常態呢?

 

      ——出口仍具有長期優勢

    馬宇:應該説一般判斷的話,應該不會成為常態,但是肯定説就是在某一個時間段,可能會貿易逆差會出現,你比如説月度貿易逆差,或者説季度貿易逆差,可能會出現的頻率比我們前幾年要高得多,但是就是從中長期來看,中國還會在相當長一段時期保持貿易逆差,這個實際上還是由於我們國家現在的發展水平以及我們的競爭優勢和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所決定的,這裡邊我們就是,大家看我們進口這塊基本上還是資源類,能源類,還有一些就是投資品的進口,另外一部分的消費品,這塊相對來説,我們基本上這個是比較穩定,而這塊的影響一般來説當然就是説量是一方面,還有一個就是説可能會價格的波動性變化對它影響是比較大,但是還有一個就是中國的這種出口,我們還是具有長期的優勢。

    主持人:有優勢。

    馬宇:就是説我們現在出口的競爭力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並且我們國家作為世界製造基地,這個地位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都會保持,還有一個我們現在的,在國際産業鏈裏,我們處於一個,也是屬於這種生産製造基地的地位,所以這樣的話,我們國家的這種長期來説,這個出口潛力還是非常大。

    張漢林:這個實際上可以從第一季度的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的本身發展來看可以看得出來,因為一季度是一般貿易的逆差增長比較快,那麼差不多450多億,將近460億美元,但是加工貿易其實還是跟往年一樣,維持比較正常的發展,而且加工貿易的順差增長也是比較高的,25%點多,那麼達到了440多億美元,但是由於一般貿易的逆差增長過快,從而導致一季度出現貿易逆差,但是從長期來看,的確一般我們整體加工貿易還是在中國整個經濟中貿易比重佔55%左右,所以這種大格局如果在短期內不會改變的話,那麼全年的貿易順差的格局可能還是不會改變。

    馬宇:還有一個我補充一下,可能就是因為我們國家現在出口裏邊,加工貿易順差佔40%以上,因為在這裡邊,就是隨著我們國家,我們的配套能力的提升,我們的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技術裝備,技術能力的提高,這樣的話,在國內採購的這部分,也就是我們説産業鏈拉長的這部分,實際上可能會導致我們加工貿易的順差可能還會增加。

    主持人:那同樣我們通過兩位評論員的解讀我們可以理解,貿易逆差不會是一種常態,但是一些數字,或者價格的波動也是隨時會出現的,那麼在進出口貿易的問題上,如何把握好平衡?就這個問題我們今天也採訪到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隆國強先生,一起來看看他的觀點。

   

    隆國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十二五”開局之年,很多投資會拉動內需,內需的旺盛會帶來進口的增加,個人預期,順差佔GDP的比重也會進一步下降,但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新興經濟體,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們年度的貿易順差還是會存在的,所以重要的是把順差控制在一個比較健康的範圍裏面,比如説順差長期保持在佔GDP的比重2%3%,或者1%左右。

   

    主持人:好,謝謝隆國強先生,今天我們探討的是六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貿易逆差的問題,那麼這個貿易逆差會對中國的經濟有怎樣的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究竟會是偶然還是會成為一種常態呢?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段廣告,廣告之後繼續我們今天的評論。

   

    逆差出現是否偶然?是否將成常態?企業經濟運行將如何積極應對?《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好,歡迎各位繼續關注,那麼接下來呢,我們要來聽一聽各個方面對這個問題的一些觀點和見解。

   

    成都是我國四大製鞋産業基地之一,尤其以生産女鞋為特色,佔世界女鞋市場7%的份額,長期以來,成都製鞋産業主要依靠國外市場,多以來樣加工,貼牌生産為主,賺取簡單的勞務加工費,缺乏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近年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頻頻反傾銷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下,鞋企的出口之路越走越難。成都當地一家製鞋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説,2008年以來,整體製鞋成本不斷上漲,即使在中國西部地區,原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的優勢也越來越小,利潤越來越薄,唯一的出路就是儘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開拓內銷市場,培育自主品牌。

    製鞋業的現狀是我國製造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原油,鐵礦石漲價,員工工資上漲,企業的經營壓力持續增加,利潤空間被逐步殘蝕,中國的企業應該怎麼辦?如果企業還停留在低附加值模式,不主動向自主研發,自主品牌模式轉型,未來難言可持續發展,對此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建議。

    張燕生(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第一點就是當我們的人力成本貴了以後,怎麼提高人力的效率,要提高人力的效率,應該有更好的培訓,人力資本的投入增加,他們(員工)的産出效率就會提高,另外一個方面來講,低價競爭的策略,恐怕就變得越來越沒有效力,就要走向差異化戰略,我們的出口部門從今年開始,應當考慮從模倣走向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包括管理創新,包括組織和市場方面的創新。

   

    主持人:説到逆差,那麼不管是逆差還是順差,它是貿易的問題,就不光是我們自家人的問題,肯定要看一看國際的局勢是怎樣的,剛才我們談到了國際的大宗商品是持續走高,而目前我們看到像美國,歐盟這些大的經濟體,他們的經濟復蘇的前景並不是很明朗,那麼目前這個國際貿易的形勢是怎樣的?這會對我們國家産生怎樣的影響?請兩位專家為我們評論一下,梳理一下。

    馬宇:應該説現代國際經濟貿易形勢還是屬於比較樂觀的,就是起碼可以説是謹慎樂觀,一般判斷可能2011年的國際經濟形勢會比2010年要稍微差一點,但是這裡邊有所區別,你比如新興經濟體增長還是會能達到6%以上,將近7%的樣子,而對發達經濟體,包括歐、美、日,略有點差別,像日本現在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因為現在對地震後重建的問題,包括核輻射問題現在很難評估,一般的來説的話,可能日本在發達經濟體裏邊可能會是增長最弱的,歐盟現在主要是國家主權債務問題,也可能會有一定的變數,但是初步基本上還是預估它這個增長可能還會在2%上下。那對美國經濟形勢還是比較樂觀,一般認為它還能達到3%左右,這樣的話應該説就是外需市場相對來説還是能跟去年基本持平,並且還有一個就是各國對於復蘇確實是不太樂觀,所以他基本上還是在貨幣政策上還是量化寬鬆,這樣的話,應該説貨幣的流動性這個問題,還是能夠保證,所以這樣的話,就是從大的方面來説,我們中國的出口市場還是比較穩定,並且可能還是穩中有升的,所以這個對於中國的出口來説,全年的出口應該説還有一個基本的保證。

    主持人:有一個基本的保證,張院長您認為呢?

    張漢林:我想就像剛才馬宇先生所説的,其實我對2011年的全球經濟應該説可能比一些國際組織,國際機構的預測可能更加樂觀一些。

    主持人:樂觀一些。

    張漢林:因為我想可能2011年的世界經濟不會比2010年差,因為實際上2010年的世界經濟整體增長4%左右,但是我們判斷全球經濟應該説在2011年會增長4.2%左右,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認為對美國經濟或對歐洲經濟實際上從第一季度來看,已經表現出其實比很多國際組織,國際機構預測好得多的情況,所以我們相信,可能IMF4月份如果説新公佈2011年的世界經濟預測會調高對美國和歐洲經濟的認識,而這個就像剛才馬宇先生提到了,那麼日本呢我覺得的確雖然不確定因素比較多,但是應該説最近幾年,日本經濟的凈增長對世界經濟凈增長的貢獻比較小,所以我認為中國和其他的主要發展中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可能會彌補這方面的發展不足,所以我覺得整個外需市場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所以我們對今年全年中國這種貿易的預測還是比較樂觀的,我們預測應該最起碼增長25%以上。

    主持人:兩位專家已經為我們解讀了目前國際形勢的一些基本的情況,那麼我們看到在一季度首次出現了六年以來的中國經濟的貿易逆差,那麼這個逆差對於大家來説,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究竟是偶然還是會成為一種常態?我們是不是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呢?接下來是一段廣告,廣告之後我們繼續請兩位專家來點評。

   

    主持人:好,歡迎大家繼續關注,我們今天談論的是首次出現的六年當中的貿易逆差,我注意到今天有很多朋友參與到我們節目當中來,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其中一位朋友他就説“貿易逆差的出現有以下的益處”,好處,“第一能促使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第二個貿易逆差的出現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減少國際貿易糾紛,也可以疏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第三呢貿易逆差也有利於矯正畸形的發展觀”。他談到了這三個觀點,兩位專家我看都在點頭了,你説得真好,得到了專家的肯定。

    再來看另外一位朋友,他説“很多事都是雙刃劍,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相反的一面,我認為這個貿易逆差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大,我國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和強大的製造能力,外貿出口,進口保持較快的增長,外貿仍然呈現貿易順差的格局”。

    我覺得大家説得都挺在理的,因為我在念這些朋友的觀點的時候,我看見兩位專家不斷的都在點頭。

    張漢林:是的,是的。

    主持人:謝謝大家的參與,那麼接下來很多朋友都很想知道目前我們要應對國際的貿易局勢,我們應該還,應該怎麼做,讓自己的實力更強一點,讓自己的經濟發展得更穩一點,更好一點呢?

    馬宇:實際上從這種國際形勢來説,或者我們就是從今天我們談的這個話題,我們六年來首次的季度貿易逆差來説,實際上對企業來説我覺得有兩個方面影響,一個就是説起碼這意味著我們國家的進口市場是在進一步的開放,並且以後可能也會是越來越放開,那這樣的話對企業可能有兩個很直接的影響,一個就是可能他的技術改造,包括投資品的進口,甚至是能源,資源類産品的進口,就是生産資料類的,那可能他的成本會降低,會提高他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所以這樣的話就是我們這些企業應該注意到,就是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去考慮自己的資源配置問題,怎麼樣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另外一個同時也很明顯,就是説進口的擴大,可能會對國內同類企業産生更大的競爭壓力,那這樣的話,你比如説同種的産品,你的質量不如人家,價格不如人家,沒有優勢,那你可能受到,你的市場份額就會縮小,所以這樣的話你還必須要應對這個市場競爭壓力,這個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從消費者來説,可能有利因素就會更多一些,因為市場越開發,供給越多,價格就會越低,質量也會越來越提高,這個對消費者的福利水平提高當然是非常好的一個事情。

    主持人:張院長您認為?

    張漢林:我想可能首次出現貿易逆差應該説也為我們未來在貿易競爭中到底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和戰略具有很重要的一個啟示,因為大家都知道,2010年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美國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已經110年了,中國在2010年第一次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但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