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四大銀行分紅1693億 匯金獨得一半紅利876億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2日 07: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錢秋君 北京報道

  2010年,在中國貨幣政策由寬鬆轉為穩健、利差逐步回升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備受關注。截至3月31日,工、農、中、建四大行的業績已經全部揭開面紗。年報顯示,2010年四大行實現凈利潤超5000億元,不良貸款餘額和比例均實現“雙降”,資産質量普遍提高。

  高利潤背後,國有銀行一如既往選擇高現金分紅。根據年報披露數據,《華夏時報》記者統計,四大國有銀行合計分紅1693.05億元,約佔其全部凈利潤的33.8%。而四家銀行共同的大股東——匯金公司成最大受益者,獲得分紅共計約875.89億元。

  但是,在當前通脹壓力下,信貸規模收緊、監管標準提高、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以及融資平臺和房地産貸款等方面風險尚存。此時,健康穩健發展成商業銀行的首要任務,而迫在眉睫的轉型也使商業銀行面臨考驗。

  但未來依舊光明。四大行高層表示,正採取措施予以應對,對2011年銀行業務發展已然充滿信心。

  匯金分紅876億

  3月29日,銀監會公佈的《2010銀監會年報》(下稱“年報”)顯示,2010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後利潤8991億元,同比增長34.5%。統計顯示,在近萬億元的利潤構成中,大型國有銀行約佔銀行業整體利潤的六成,約為5004億元。

  高利潤的背後,四大行一如既往選擇了高現金分紅方式。

  根據年報披露的數據,《華夏時報》記者統計,工行合計分紅為614.6億元(含稅,下同),建行約為530.5億元,中行約為407.55億元;而農行也以每10股派息0.54元,共計分紅140.4億元。至此四大國有銀行合計分紅1693.05億元,約佔其全部凈利潤的33.8%。

  單從分配預案來看,建行每10股派2.122元的分配方案無疑最為慷慨,工行每10股派1.84元次之。換句話説,如果以巴菲特式的長期持有為理念投資,主要通過上市公司回報股東獲利,則建設銀行2010年度回報能力最強。

  事實上“回報股東權益”是銀行高層們一直強調“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

  而四家銀行共同的大股東匯金公司成了最大受益者。據《華夏時報》獨家統計,2010年匯金將從四大國有銀行分紅共計約875.8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匯金單從上市僅一年不到的農行回報分紅就達70.2億元。

  事實上,匯金對於中、工、建三大行A股的投資力度一直被視為“國家隊對A股的態度的縮影”。同時,市場也十分關心匯金在三大行之間究竟更偏愛誰,因為這也代表了匯金對三大行中哪一家更具有投資價值的看法,其對三大行的投資意圖在某種程度上是投資者信心的來源。

  《華夏時報》記者從三大行年報中發現,2010年匯金增持中行達17141萬股,增持建行達9338萬股,這似乎可作為“中行最受匯金青睞,建行次之,而後為工行”的注腳。

  業績倚重凈利息收入

  事實上,國有銀行利潤大增背後的最大“動力”依然是凈利息收入。

  回顧過去的2010年,央行宣佈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為穩健,並七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兩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這一緊縮政策對銀行業的利差起到較大的正面作用,一方面持續的加息擴大了存貸利差,另一方面緊縮的貸款額度導致銀行議價能力增強,這都擴大了息差,為銀行利潤提升創造了條件。

  “從結構看,凈利息收入、投資收益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是收入構成的三個主要部分。”《2010銀監會年報》的統計顯示,凈利息收入佔比高達66%,投資收益佔比達21%,手續費其及佣金收入達12%,其他佔比1%。

  農行在其年報中對凈利息收益率和凈利差上升的分析頗具代表性:原因之一是央行連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市場流動性趨緊,令非重組類債券收益率回升,存拆放同業平均收益率大幅提高。

  以中行為例,其凈息差從2009年的2.04%擴大到2010年的2.07%;而建行從去年二季度至四季度凈息差分別上升6個、10個和12個基點至2.62%。而“得益於凈息差強勁反彈,令商業銀行實現以價補量”。西南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王劍輝分析説。

  同時各大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都持續增長。如僅次於工行的建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為661.3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7.61%。中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544.83億元,增長18.41%。

  轉型任重道遠

  需要反思的是,目前,對於利潤來源絕對依靠凈利息收入的中國銀行業來説,轉型任重道遠。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十二五”期間取得明顯進展,更讓銀行業轉型顯得緊迫異常。兩會期間,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曾表示,在商業銀行盈利壓力不大的情況下,應該儘早推行利率市場化改革。

  “過分依賴凈息差帶來利潤增長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商業銀行要通過創新來提高中間業務的收益,擴大收入來源。”監管層的聲音多次提醒。

  但在“利率市場化”的面前,中國銀行業顯然底氣不足。“尚不具備完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建行首席財務官曾儉華在該行發表2010年業績時表示。

  他認為,要完全推進利率市場化,需要具備三個基本要素:首先是宏觀經濟形勢非常穩定,不至於大起大落;第二是利率傳導機制要非常有效,“但當前的機制還不夠真實客觀。”曾儉華坦言。同時“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會對銀行盈利産生負面影響”是銀行高管的統一觀點。

  但“槍已上膛”,高管們也只能“居危思危”,國有銀行也逐步回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