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住宅限購後,沉澱在樓市中的大量資金向何處“搬家”?商業地産會是下一個財富轉移通道嗎?
財經國家週刊報道 住宅“限購”調控席捲全國,商業地産爭奪戰的號角隨之吹響。
自2010年以來,包括萬科、保利和中海在內的國內一線地産商紛紛表態,將加大商業地産的投資、開發力度。
謀求“轉型”的住宅“大鱷”們普遍認為,商業地産“與國家戰略導向一致”,“沒有政策調控風險”。行業人士認為,“商業地産將成為住宅限購之後,樓市資金轉移的大通道”。
商業物業倒手加速
“商改住”的再度盛行,成為商業地産勃興的佐證。
3月初,“首城雙景”、“中建玲瓏山”和“7克拉”等諸多案名炫酷的商住樓盤集中入市。有的僅3天時間就銷售70余套,有的剛一開盤就“排號過萬”。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了解到,“商改住”樓盤其實早在2010年就已在北京市場被全面叫停。目前,北京市已不再新批商住樓項目。市場上在售的商住樓盤,也大都屬於歷史遺留項目。
北京譽翔安房地産諮詢有限公司合夥人王珂認為,“商改住”樓盤本應該在北京房地産市場中逐漸消亡。但恰是政府出臺的住宅“限購”政策“救了它一命”,使其“承接了從住宅市場倉皇逃出的一部分投資和需求”。
據房地産市場研究機構“亞豪”統計,北京3月初已有35個在售樓盤出現不同程度的打折促銷。這些打折樓盤中,以商住樓盤力度最大,有的項目單套房最高折扣已超過20萬元。
目前,政府部門已對商住樓的購買風險發出了預警,北京市住建委甚至要求商住房禁止拿“限購”炒作。業內人士認為,鋻於商住樓盤未來可能受到的政策管制,熱銷態勢“長久不了”。
同為商業地産,北京的寫字樓市場也因政策無憂為投資者所熱捧。
北京市北三環馬甸橋西北角,一個名為“金澳國際”的寫字樓項目3月份迎來熱銷。在此之前,該項目至少已更換了3次投資方。最初的案名為“冠城中心”,土地開發立項年代久遠;隨後,央企中冶置業集團有限公司接盤,于2006年動工開發酒店式公寓項目;2010年,成立未久的民間基金公司“高和投資”以18億元收購“金澳國際”6萬平方米寫字樓物業,成為第三任業主。
類似的“倒手”項目不止一例。據北京譽翔安房地産諮詢有限公司統計,2010年,北京寫字樓“整售”市場大單成交共計7單,總成交額約120億元。公司合夥人王珂告訴記者,這些成交的商業地産項目,前身大都經歷過幾次轉手。有些已爛尾多年,正是借助住宅市場調控,才得以“鹹魚翻身”,重獲投資青睞。
從二級市場的“散售”情況來看,2010年,北京寫字樓市場可以用“火爆”來形容:2010年,項目“散售”總計成交額超過180億元。其中,單個項目屢創銷售奇跡,位於北京三里屯的銀河SOHO項目,開盤當天銷售金額就超過43億元。
誰是購買者
在協助甲方進行項目收購和資産管理的過程中,譽翔安公司另一位合夥人趙敬川漸漸注意到,寫字樓類商業地産的客戶群體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以往,寫字樓的“大買家”集中在能源行業、國有資本,如山西的煤炭轉移資金、國企央企辦公自用。2010年以來,保險資金獲得政策許可,可以將總資産10%的資金用於購買非住宅類不動産。由此,險資成為商業地産的大客戶。在項目收購戰中,趙敬川發現,“入場早、動手快”的大都是險資,“甚至比開發商下手還早”。
中國不動産研究中心此前統計,從2006年到2009年年底,保險公司以“自用”的名義悄悄購置的寫字樓面積,已超過12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約為200億元;而在獲取政策“通行證”以後,險資對商業地産的擴張更加肆無忌憚。2010年年底,泰康人壽、生命人壽、陽光保險和安邦財險等8家險企扎堆競購北京國貿CBD核心商務區6宗地塊。
同樣是在2010年,民間資本大量介入商業地産投資。以前述高和投資為例。該公司掌門人蘇鑫,此前曾為上市房地産公司SOHO中國分管銷售的副總裁。2010年5月初,國務院房地産調控新政出臺不久,蘇鑫就攜大量山西能源資本,收購了北京琨莎中心二期項目,成為北京實行住宅限購政策以來“民間投資商業地産第一單”。
最近,趙敬川發現,商業地産的客戶再度出現分化:一些高科技企業、教育類公司出現在項目銷售的大客戶名單中。在王珂看來,寫字樓投資人群的變化,恰能説明“行業的財富再分配過程”。
記者還了解到,相比住宅産品,商業地産的“類金融化”特徵更加明顯。資本市場多年形成的慣例是,但凡擬上市的公司,大都要先裝入持有型商業物業,以“穩定現金流”的形象美化財務報表。由此,擬上市公司一直是商業地産的重要買家。
近期,受住宅“限購”調控影響,商業地産的融資功能又出現新的變化。據業內人士透露,一些主營住宅産品的地産公司由於資金鏈吃緊,開始陸續“割售”旗下商業項目融資。業內人士預計,2011年,此趨勢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