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用工荒倒逼快遞業漲價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7日 0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順豐“漲價烏龍”事件暴露快遞業生存窘境

  本報記者 丁先明

  快遞業龍頭企業順豐公司最近的一起“漲價烏龍”事件,再次將快遞業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此前,因為春運期間的“爆倉休克”,快遞業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順豐“漲價烏龍”事件

  2月28日,順豐公司率先吹響春節後調價的號角。順豐當天發佈公告稱,從3月7日起,順豐公司將在部分城市上門收件服務試行收取住宅服務費。如所寄件地址位於公司劃定的住宅收費區域內,且為散單客戶,寄遞市區件、郊區件、省內件時須每票加收3元的住宅服務費,並由寄件客戶單獨支付服務費。

  公告同時稱,收取住宅服務費的試行城市包括珠海、中山、無錫、天津、北京、成都等16個城市的部分區域。

  公告一經發佈,馬上被解讀為快遞行業漲價的標誌,並旋即引發社會的關注和討論。有網民擔心,“打個電話,就有快遞員上門免費收件,這樣的好事估計一去不復返了”。

  受此調價影響較大的淘寶中小網店經營者抱怨聲四起,有的網店甚至挂出通知,建議買家選擇其他未調價的快遞,以規避順豐調價帶來的影響。

  就在各方熱議順豐調價是非的同時,3月1日晚,順豐公司突然出人意料地通過網站宣佈:“日前我司計劃對個別地區、個別産品價格作出一些微調,但結合新的因素考慮,決定暫緩推行。”

  從決定調價到緊急叫停,在一天的時間內,順豐公司在調價問題上踩了急剎車,上演了一場被外界稱為“漲價烏龍”的劇目。

  針對這次調價事件,順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之前調價是參照國外成熟快遞市場的一些通行做法。緊急叫停的原因在於,外部市場和客戶的反應顯示,國內客戶消費習慣與國外客戶在現階段還存在巨大差異,所以暫緩推行此項收費,將在更進一步的市場調研和內部研究後再行決定後續計劃。但何時推行後續計劃,目前沒有時間表。

  快遞業漲價是必然趨勢

  在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順豐此次調價夭折,主要原因在於沒有把握好國內客戶的消費心理。“順豐雖然只是針對特定客戶增加了一個收費項目,但在消費者看來,這就是漲價,當然會有抵觸心理。順豐怕此次調價被競爭對手拿來炒作,影響公司品牌,不得不暫時放棄調價。”

  徐勇認為,雖然順豐暫緩了調價,但從目前快遞業發展的環境看,快遞費漲價的壓力依然存在,漲價是今年的必然趨勢。他預測,今年的漲價幅度在10%~20%。

  在通脹的大背景下,運輸成本的不斷上漲是推動快遞漲價最直接的因素。據了解,燃油成本大概佔物流運輸業運營成本的1/5,自2月20日零時起,我國90號汽油、0號柴油最高零售價每噸提高350元,平均每升分別漲價0.26元和0.30元。運輸成本的增加,對行業利潤已經微薄的快遞企業來説,可謂雪上加霜。

  然而,在徐勇看來,快遞企業漲價的最大壓力,還不在於運輸成本,而是來自節後用工成本的高漲。

  徐勇介紹説,春節過後,各地出現的用工荒也波及到快遞行業。快遞行業比較辛苦,招工吸引力本來就不大,在産業向中西部轉移、很多人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的大背景下,快遞行業目前的薪酬水平很難招到人。“一些以前幹快遞的業務員,春節後在老家進了工廠,或者做點小生意,告別了快遞行業。”

  根據中國快遞諮詢網提供的數據,截至2月底,快遞公司員工到崗率,高的在90%左右,低的只有70%。

  快遞行業“用工荒”很快波及到淘寶網店。記者發現,春節過後,不少淘寶網點都將同城快遞的時間從原來的1~2天更改為3~4天。“快遞公司人手短缺,我們賣家也很無奈。”一位淘寶店主告訴記者,春節前快遞變“慢遞”的狀況,節後並沒有明顯改善。

  在人手短缺的情況下,春節前“爆倉”積壓的快遞件要儘早消化,節後的快件又源源不斷地入庫,快遞員的工作強度倍增,“基本是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

  為了讓員工儘快上崗,維持自己的業務規模和市場網絡,快遞企業不得不提高員工工資。此外,國家勞動法監察執法力度加大,快遞企業用工逐漸規範,給員工繳納的社保資金日漸增長,這也導致用工成本增加。

  中通快遞公司華北管理中心副總監賴洪生告訴記者,春節後,中通公司把員工的基本工資上調到1700元~1800元,上調幅度在10%~15%。同時,油價、房租都在上漲,公司現在基本沒多少利潤,快遞費不漲價,公司根本不能生存。“具體的漲價時期,我難以預測,但已經為期不遠了。”賴洪生説。

  “要市場,不要利潤”,行業不健康

  既要面對不斷上漲的運營成本,又害怕消費者不買賬而不敢貿然漲價,快遞企業目前正陷入一個尷尬境地。中國物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文學表示,快遞企業現在處於“要市場,不要利潤”的狀態,行業發展非常不健康。

  “丟了市場、沒了業務,也就養不住員工,這是任何一個快遞企業都不能承受的。所以他們寧願一再壓低利潤,也要把市場佔住。但不講利潤的行業,是難以為繼的。”李文學説,針對這種狀況,中國物流行業協會目前正協調物流快遞企業,力爭改變快遞業目前各自為戰、同質化、低層次競爭的局面,打造一個規模化、規範化的“大物流”,與上遊電子商務企業進行訂單式對接,讓電子商務企業反哺快遞行業,穩定快遞企業的業務量,用規模效應降低運營成本,挖掘利潤空間。

  徐勇則表示,從大的方面看,政策局限導致的資金瓶頸,是影響我國快遞業健康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快遞業規範發展,離不開資金投入。然而,一方面,民營快遞企業由於經營分散等原因,難以從銀行貸款;另一方面,郵政法第51條關於“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的規定,又大大降低了快遞行業對於外資的吸引力。

  李文學認為,我國的快遞行業還處於半開放狀態,“但是,政策環境的改變,信函業務的進入,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目前看,快遞行業首先要從規範發展入手,把電子商務這一塊的快遞業務做好。”

  本報北京3月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