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6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 (“新華視點”記者鄧華寧、侯大偉、伍曉陽)1000萬套建設任務、多渠道籌集資金、重點發展公共租賃住房、應保盡保、建立健全考核問責機制……5日,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保障房建設的大段闡述,引發兩會代表委員高度關切。
保障房並非新事物。但隨著樓市調控的深入,今年被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高度。中央到地方,層層簽署“軍令狀”,讓人們看到了政府的決心。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表示,建設“藍圖”要變為現實,仍面臨幾大攻堅點。
一問:錢從哪來
總理報告指出,今年要再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共1000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50萬戶。中央財政預算擬安排補助資金1030億元,比上年增加265億元。各級政府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大幅度增加投入。
“1000萬套建設目標堪稱‘重大戰役’,我們的壓力非常大。”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長毛小平説,要儘快把保障房從圖紙變成實物,重在執行力上下功夫。
有人測算,若以每套保障房70平方米,每平方米建設成本2000元估算,共需投資約1.4萬億元。江蘇省今年的任務是39萬套,算下來平均一個地級市有幾萬套,投資要幾十億元。
“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即便是東部地區,僅依靠財政也是不可能解決的,應該有多渠道籌資。”毛小平表示,一是要有信貸專項支撐;二是財政,包括預算內財政和土地收益;三是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讓有錢的企業投資。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建設廳廳長周嵐認為,保障房主要還是靠地方。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收益達2.7萬億元,這個盤子非常大。國家早已規定地方將土地出讓金的10%用於保障房建設,但落實不理想。建議把土地出讓金與保障房建設“打捆”,這能解決大問題。
由於公共租賃房今年佔比大,這也拓寬了融資渠道。最近全國社保基金與南京公租房項目簽訂了30億元融資項目。周嵐建議説,資金瓶頸可以通過吸引保險資金、發行債券、商業貸款、信託投資等多種渠道實現。
來自雲南的李瑾代表説,國家對保障房建設的補助不能“一刀切”,對邊貧地區、革命老區應提高補助標準。
二問:如何“真”保障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制定並向社會公佈年度住房建設計劃,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單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應保盡保。“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
葛紅林代表説,近年來,“開著寶馬住經適房”“廉租房分給機關單位”等報道時常見諸報端。保障房大量面市,再不能出現“變味”的現象!這項工作最基本的前提是,分清哪些人是該政策保障的,哪些人是該走向市場的,我們的保障才能有的放矢。
“保障房為民也要便民。”全國人大代表、巨力集團董事長楊建忠認為,一些城市曾經在建設保障房過程中,走過彎路,有的小區交通、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配套嚴重欠缺,給保障對象帶來極大不便,反而增加了困難戶的生活成本,這樣的保障房不是真保障。事關萬千百姓的民生工程,不僅有“數量”,也要保“品質”!
針對一些地方屢屢出現的保障房分配環節不公現象,楊建忠代表説,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措施在於“公開”加“監督”。保障對象的認定不能僅靠一兩個部門,需要多部門合力推進信息化工作,建立更為有效的個人信息甄別機制。同時要加大相關群眾監督作用的發揮。
三問:“問責”咋落實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建立健全考核問責機制。對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從而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地方,要追究責任。
宋林飛委員説,建設保障房,不能只有“新目標”而沒有動靜,或數字“縮水”。國家下這樣大的力度和決心,如果一些地方完不成,問責就要動真格,責任必須細化。
一些代表委員指出,相關部門發佈的審計報告顯示,22個城市從土地出讓凈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未達基本要求,2007年至2009年,這些城市共計少提取146.23億元。這表明,保障房的硬性規定並未得到有效執行,也很少見到有關問責,硬任務更要有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