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流動性氾濫乍現,是趨勢還是假象?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4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流動性氾濫乍現 準備金率、定向央票等 (IC/供圖)

  3月份及4月份合計1.2萬億的釋放資金,以及可能續增的外匯佔款,將會形成一種對緊縮政策出臺的“倒逼”。除了重啟2007年曾多次使用的天量定向央票、繼續上調準備金率之外,央行再度加息後引發央票利率補漲,進而大幅增加央票對衝力度,都將是治療流動性過度寬鬆的一劑劑“猛藥”。

  近日銀行間債市收益率回落,同業資金拆借利率下挫,流動性寬裕進一步得到延續。市場人士分析稱,其原因主要是春節以來樓市調控加碼、銀行信貸遭嚴控、通脹預期出現暫時緩和、外匯佔款短期高企、央行對衝效果較為溫和等。

  不過,在公開市場巨量到期資金的背後,央行仍有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祭出定向央票等手段。同時,未來物價走勢這一重要的市場預期主導因素,在內外經濟形勢仍存不確定性因素之下,其結果尚有待觀察,對流動性預期的引導亦將隨之而轉變。

  貨幣政策邊際效應遞減

  央行目前常用的貨幣政策方式,主要有公開市場央票及正回購、存款準備金率、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等。自去年初首次上調準備金至今,數量型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應似有遞減跡象。

  進入2月份,信貸增速放緩以及公開市場巨大的到期量,抵消了部分準備金上調的影響,資金價格上升但資金面並不緊張。自本輪緊縮週期開始至今,央行已連續8次上調合計400個基點,大型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率已高達19.5%。

  但是,從近期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的持續下行去分析,卻只能得出流動性近乎氾濫的結論。從春節前兩日的7.7%開始,隔夜利率在接下來的20個交易日中累計下跌近600個基點,昨日已首次跌破2.0%至1.9663%。受此影響,本週現券收益率也持續下行。

  不過,3月份及4月份合計1.2萬億的釋放資金,以及可能續增的外匯佔款,將會形成一種對緊縮政策出臺的“倒逼”。除了重啟2007年曾多次使用的天量定向央票、繼續上調準備金率之外,央行再度加息後引發央票利率補漲,進而大幅增加央票對衝力度,都將是治療流動性過度寬鬆的一劑劑“猛藥”。

  外匯佔款居高不下

  央行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外匯佔款為230811.62億元,較去年12月環比新增5016.48億元,增幅接近25%。自去年10月份以來,這一數值均在3000億元之上,表明我國面臨的外部非對稱流動性壓力極大。

  海外部分發達經濟體實施的低利率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得外部資本持續涌入,令我國流動性管理面臨巨大挑戰。市場擔心,春節期間的2月份,儘管實際交易日少於1月或導致外匯佔款絕對數額略低,但兩個月累計下來的壓力與國內公開市場到期釋放資金因素的重疊,將在短期內“吞噬”央行為此所作出的對衝努力。

  1月份外匯佔款中必須面對的“不明來源”短期資本,已接近4000億元,創下去年8月以來的新高。統計顯示,1月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額(FDI)為100.3億美元,貿易順差為64.61億美元,兩者合計164.91億美元。以1美元兌6.57元人民幣大略推算,上述兩項合計流入的外匯凈增量約1083.46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外匯佔款自去年10月創30個月新高之後,央行便以4個月內5次上調的驚人頻率,金融機構法定準備金率合計提高了250個基點。如果流動性出現“氾濫”跡象,未來這一現象會否重演?

  通脹預期回落有待時日

  儘管1月CPI同比增長4.90%略低預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市場緊繃的神經。但從長遠來看,PPI向CPI的傳導,仍有可能把物價指數中樞抬升至一個新的高度。CPI何時能回歸正常較低水平,市場分歧依舊非常巨大。

  國信證券宏觀及債券分析師李懷定告訴記者,在全球食品庫存下降及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國CPI翹尾因子較高等因素作用下,未來我國物價指數走高的擔憂也依舊存在。李懷定認為,這一時間窗口或在二季度末至三季度。

  南京銀行金融市場部資深分析師黃艷紅指出,儘管CPI短期有所回落,但中期高漲隱憂仍存,未來整體中樞水平仍將上行。

  民生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滕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綜合考慮各方面影響,一季度CPI有望維持較高水準。滕泰指出,除了勞動力價格影響物價上漲約1.94%外,其餘因素都是週期性因素或預期因素。其中短期可能發生變化的:一是春季蔬菜價格的可能回落;二是貨幣調控見效,貨幣因素影響趨緩;三是汽車、房地産等支柱産業的供需發生變化。“下半年,CPI同比漲幅將有明顯回落,通脹壓力也會明顯緩解。”他表示。

  銀行信貸謎團

  從邏輯上看,信貸受控後,銀行資金將會分流至其他市場。尤其在銀行間同業市場,資金寬裕會推動債市收益率回落及拆借利率下挫。到昨日為止,不少銀行的貸款額度還沒有從總行下發到分行,這在以往月份並不多見,銀行間市場所體現出的流動性寬裕並未體現在貸款門檻的降低上。

  在信貸嚴控的背景下,靠“以量取勝”的信貸業務正在往“價高者得”轉向。一個例子是招行上海分行有關人士的表述:“2月份的額度到現在還沒有用完,但這不能説銀行放貸門檻降低或者是信貸額度寬裕上。對私業務方面,銀行要求每筆業務利率都要上浮20%以上,這一標準以下的放款將不計入考核指標。”

  興業銀行上海分行一位經理表示,3月份在對私業務方面沒有額度,對公的額度也並不大。農行上海分行一位員工説,3月份上海分行的信貸額度目前還沒有下發,這在以往很少能見到,具體原因並不清楚。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有關負責人透露,該行3月份上海存款業務不理想,總行已經決定本月對上海不發放新增貸款額度,“這是昨天內部的信息,現在還沒有具體文件的下發”。

  樓市擠出效應難持久

  根據21世紀不動産、漢宇地産市場研究部、中原地産本週公佈的最新數據,2月上海新建住房和二手房交易環比降幅超過70%。春節後樓市政策嚴控背後,資金“擠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流動性過度寬鬆。

  一方面,受限購、房産稅等房地産調控政策影響,樓市成交量出現明顯下滑;另一方面,受房地産整體供需格局不變、開發商對未來市場仍較有信心、二手房買賣價格未見明顯鬆動(其中上海2月份二手房價格仍然微漲)、租金回報率開始提升等影響,已流入房地産的資金並未受到明顯擠壓而流出。

  克爾瑞分析師楊晨青認為,由於監管政策面因素,現在資金很難流入樓市。不過,目前供不應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開發商最近拿地熱情依然高漲,也是出於對市場未來預期的信心。比如中海地産2011年以來土地儲備達420萬平方米,且大多集中在二三四線城市。

  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昇表示,開發商資金現在略顯緊張,所以部分上市公司為資金回流採取低價快銷策略。他透露,海外機構對於中國樓市更樂觀。或許,這與政策面的低估有關。上海中原地産研究總監宋會雍表示,包括摩根士丹利、新加坡凱德等投行在內的海外機構,更偏好商業地産。目前開發商去海外融資的利率在18%左右,所以説海外融資的熱潮還未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