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葉檀:養老保障要靠藏富於民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3日 0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媒體眾多的“兩會”預熱報道中,對養老問題的關注漸漸多了起來。

  養老現存兩大弊端:第一是透支財富,保障體系沒建起卻已面臨老年人口上升壓力;第二是養老權益分配不均衡,養老保障體系的執行分體制內外雙軌制。這兩大弊端造成的惡果是,養老資金存在天量缺口,雙軌制暴露出的不公將成為市場不滿的導火索。

  先看第一個弊端:我國養老金缺口龐大,2005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報告指出,未來30年養老金缺口將達6萬億,隨著通脹的加劇與保障體系加快建立,養老缺口可能會更多。

  截至2009年底我國養老金總規模為2.25萬億,僅佔當年GDP6.62%,遠低於發達國家40%~50%的比例。同時,去年城鄉基本養老保險金總支出同比增長20.4%,遠高於養老保險金18%的收入增速。快速增長的養老金支出使去年個人賬戶空賬運轉總額達到1.7萬億元,比2004年7400億元的空轉規模增長了一倍多。另外,2000~2008年養老金賬戶年均收益率不到2%,低於同期2.2%的CPI年均增長率。目前各地養老赤字頻傳,即便是發達地區也無法彌補養老缺口。

  再看第二個問題:民眾關注比較多的養老權益分配不均衡。我國實行退休金雙軌制,官民差別懸殊,政府機關、相當部分事業單位實行國家撥款的退休制度;另一種是社會企業單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據統計,在退休雙軌制下,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準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與醫療保障一樣,公務員佔用了中國養老保障的大頭。截至2005年底,全國事業單位總數達125萬個,職工人數超過3035萬,是國家公務員的4.3倍,佔全國財政供養人數的八成。

  問題明確了,該怎麼解決呢?有人提出建立基礎社保體系,並建立統一勞動力市場。筆者十分贊同,但筆者認為應通過市場手段徹底解決社保難題。

  有人提出,政府有必要提高企業單位的養老標準,同時將農民工納入社保體系,以解決收不抵支的問題;同時有人建議把個人賬戶資金8%的繳存比例調低至3%,其餘的5%歸入統籌賬戶中調配,以應對養老金支出壓力。這些是餿主意,在農民工和工薪族大多數人尚無養老保障的現狀下,讓目前退休的人員尤其是公務員享受更多的高福利,將既喪失公平也喪失效率。

  根據去年的報告,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增加社會保障投入,中央財政擬安排3185億元。可即便未來數年政府的投入力度再加大,也是杯水車薪,何況未來1000萬套保障房,政府還要面對1萬億元的財政缺口。養老保障缺口很難彌補,除非政府將大部分國資納入社保體系。

  顯然,由於我國人口太多,解決養老保障不能照搬國外模式,只能通過藏富於民的市場化手段解決,政府只要建立基本養老保障、保證養老金使用的公平即可。當全國民眾都像長三角居民一樣小康有餘後,政府只要解決基礎社保即可。如此既能建立公平的保障體系,又能鞏固市場競爭力,還能夠推進公平的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