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用工荒”後,民工“爭奪戰”硝煙四起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8日 09: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41歲的四川仁壽縣農民工黃彬穿著黑色皮夾克,面容整潔。憑著一手木工活兒,他目前在當地建築工地打零工,平均每月能掙五六千元。黃彬説:“我對自己的收入挺滿意,打算將來就在本地打工,不出去了。”

  西部農民工在本地就業,這是很多東部企業不願意聽到的消息。近來,面對新一輪“用工荒”,各地民工“爭奪戰”硝煙四起。《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西部勞務輸出大省四川各地採訪,探尋民工“爭奪戰”帶來的新問題。

  勞動力市場正面臨失序考驗

  一家鞋廠的老闆宋超告訴記者,縣內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相互之間已經開始“挖墻腳”了,挖的對象就是普通農民工。

  黃彬不願外出務工的另一個原因,是基於養老的考慮。他説“我在仁壽縣買了新農保,等60歲以後,每月都有養老錢拿。要是我出去打工,就沒辦法繼續買新農保了。我不會去外地打工。”這在當地用人企業和勞動部門聽來是個好消息。

  就在幾年前,仁壽縣勞動部門還在為幫助農民工尋找崗位而發愁,如今,卻是企業主動找上門來要求招人。今年春節後,四川省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幫助招商引資企業招工,紛紛聘請仲介在成都火車站對出川農民工進行截留。據他們介紹,一些大型企業在招商引資時,就將“政府幫助招工”作為投資建廠的一個前置條件。

  面對西部省市開展的“截流”行動,東部一些傳統的勞務輸入地也在當地政府部門的組織下開展了“爭奪戰”,有的東部城市組織數百輛長途汽車,到中西部勞務大省“接回”農民工。

  一些主管部門和專家擔心,由於對“招工難”的預期增大“農民工爭奪戰”日趨激烈,而本應由市場機制正常調節、配置的勞動力市場正在“招工難”的壓力下逐步失序。

  金堂縣是四川省有名的勞務輸出大縣,當地有大批外出務工人員長年在東莞打工。《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金堂縣採訪了解到,為了緩解當地用工壓力,今年春節前,當地相關部門組成代表團趕赴廣東東莞,對這個縣外出勞務人員進行慰問,並在當地媒體上刊載廣告,宣傳該縣産業發展狀況,號召本縣農民工返鄉務工。

  “爭奪戰”不僅表現在東西部之間,還表現在企業之間,勞動力市場正面臨失序考驗。在金堂縣採訪時,一家鞋廠的老闆宋超告訴記者,縣內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相互之間已經開始“挖墻腳”了,挖的對象就是普通農民工。作為金堂縣的政協委員和鞋業協會會長,他準備請縣長出來調停。

  長期關注農民工問題的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提醒説,勞動力市場説到底還是一個市場經濟,應該由市場來配置資源,通過“招工難”、“民工荒”這樣的市場信號,有利於産業的重新佈局和升級換代,地方政府應該積極凈化市場環境、規範市場行為,而不應大驚小怪,甚至越俎代庖。

  “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去年有了小孩,我們就決定回四川,畢竟這裡才是我們的根,我們不想讓小孩將來既不是四川人,又不是廣東人。”

  目前,西部地區工資水平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日益縮小,這已經成為影響西部勞務輸出地區農民工流向的重要因素。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四川籍農民工中,大多數人對今年的工資期望值在2000元左右,比往年提高了300元以上。

  眉山市仁壽縣是四川省人口大縣和勞務輸出大縣,據勞動部門了解,目前,仁壽縣的回鄉過年農民工中,有1萬多名農民工今年不願意再到東部地區打工。仁壽縣勞動局就業中心主任劉剛説:“工資是一個問題,這幾年東莞的工資還比不上成都的工資,總體要低三五百塊錢。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除工資之外,“家庭”和“歸屬感”這些過去在農民工身上往往被忽視的因素,正越來越多地成為農民工選擇就業、乃至選擇生活方式的決定因素。記者在採訪中,不止一次地聽到農民工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和老人,甚至願意放棄過去在外務工積累下的資歷和高薪酬,轉而留在本地就業。從這個意義上説,農民工正由“經濟人”回歸其“社會人”的本來面目。

  在仁壽縣滿井鎮金塘村《經濟參考報》記者見到了在深圳打工12年的村民黃華。他告訴記者:“雖然在深圳一個月能賺4000多塊錢,但是不能在年老的父母親跟前盡孝,心頭覺得很愧疚。長期不在家,老家房子也垮了。這次回來先把房子蓋起來,好好照顧父母,哪怕工資少一些也沒關係。”

  楊龍婭兩口子是四川簡陽人,他們一再向記者強調“歸屬感”:“在東莞、深圳的電子廠打了這麼多年工,也習慣了廣東那邊的生活,但是我們始終覺得自己成不了當地人,心是飄著的。去年有了小孩,我們就決定回四川,畢竟這裡才是我們的根,我們不想讓小孩將來既不是四川人,又不是廣東人。”

  “要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超過80%的受訪者突出了“家庭、健康和快樂”對自身幸福感受的影響,多數人不再認同和接受父輩們“低收入、高強度和較差工作環境”的生活。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經歷了30年發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目前新生代農民工佔據了務工人員總數的半壁江山。數據顯示,2010年四川省2246萬務工人員中,新生代佔到一半以上。

  新生代農民工在勞動權益保障等方面有著更為明確的要求。23歲的四川宜賓小夥子林濤向記者坦言從沿海回四川之後的不適應“這裡雖然工作崗位多了,但與東部相比,西部地區很多企業用工都不規範,該給工人買的保險不買,有的老闆還要扣押工人的身份證。”

  與他們的父輩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對自身價值、生活質量要求更具有現代性。22歲的眉山市萬勝鎮農民工梁義德告訴記者“我參加了光纖安裝培訓後現在在省內一個月都可以拿到1800塊錢。對我來説吃飽飯不成問題,家裏也沒什麼負擔,但工作一定要能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在四川省社科院組織的對2500多名1980年之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問卷調查中,超過80%的受訪者突出了“家庭、健康和快樂”對自身幸福感受的影響,多數人不再認同和接受父輩們“低收入、高強度和較差工作環境”的生活。

  “我的標準是每月至少2000元。有些招聘企業開出的工價很高,但是一天要幹10個小時以上的活,週末還要加班。這些企業招不到工,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林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