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漲薪潮“襲擊”珠三角 富士康等大企業領漲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6日 21: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現在是員工選廠的年代。我們公司每月保底工資1200元~1500元,平均工資在3000元左右,但現場求職者對這個薪資並不買賬。”佛山市摩德娜機械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2月22日廣州南方人才市場招聘現場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在今年珠三角出現用工荒加劇的情況下,漲薪已經成為企業招工的最有效手段。近日富士康等大型企業&&漲薪,珠三角製造業正掀起一股漲薪潮。不過如何消化漲薪成本,則是擺在製造企業面前的一道考題。

  漲薪“多米諾骨牌”

  繼去年兩度調薪之後,近日富士康再次啟動新一波調薪行動,深圳地區新進員工底薪不低於1550元。這為深圳富士康吸引了每天過萬人的應聘者。

  此次富士康等大企業&&調薪就像多米諾骨牌,壓力已經傳導到所有企業,珠三角製造企業紛紛漲薪招工。“與去年相比,我們今年的用工缺口是20%。目前我們已經將工人每月的底薪上調15%,同時以底薪為基礎計算的加班費也隨之上漲,調薪後員工每月平均工資在2200元~2400元不等。此外我們還設有全勤獎、年終獎以及崗位津貼等。”位於東莞石碣鎮鶴田廈工業區的東莞潤田服裝公司總經理洪啟輝告訴記者。

  “現在工人是上帝。”東莞一家勞務派遣公司的負責人沙先生感嘆道。其實這麼説並不誇張,現在工人都不斷地比較工資後選擇工廠。以深圳觀瀾寶德玩具廠為例,這家工廠人員規模5000人,可去年流動人次就達5000人次。工人往往在打工兩三個月後,會因為待遇的差別而跳槽去別的工廠。這在珠三角製造企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目前工廠的招聘信息上工資都寫每月2000元~4000元。我們派出的臨時工人每小時薪資也上漲了20%~30%,如去年鞋廠的計時工每小時薪資是5元,今年漲到了6.5元。”他説現在企業都是硬性地將薪資與福利往上漲,因為不管企業的工資怎麼計算、組合,如果員工最終拿到的收入不如其他工廠就留不住人。

  薪資“指揮棒”

  據記者了解,最吸引工人眼球的還是薪資。記者在南方人才市場招聘會現場見到來自廣西省桂平市的求職者李桂泉,去年他在廣州的紙品廠、建築工地打過工。他告訴記者自己對薪資的要求是每月2000元~3000元,哪家企業給的工資高就去哪家。

  為東莞市美、日、韓等知名外企及國內行業龍頭企業提供勞務派遣的東莞市華瑞成勞務派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建告訴記者,在政府發文要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及擔心出現用工荒,企業都明顯提高了員工薪資及福利。企業增加的投入分為顯性投入和隱形投入兩部分。顯性投入包括增加員工底薪,從每月920元上調到1100元,甚至企業將普通工人的底薪提到了每月1800元;增加夜班補助,每班5元~15元;增加全勤獎、績效獎、崗位津貼、工齡津貼等,每月在100元~300元等。而隱性投入包括增加各類假期、提高伙食標準、增加培訓投入以及關心員工身心健康等項目。

  “在薪資調整之前,我們派遣員工每月實際拿到的凈工資收入(除去吃住費用,含加班費在內)約為1800元~2200元。在薪資調整後,員工凈收入將每月增加300元~1000元不等,平均增幅約為20%~30%。”陳建説。

  而提薪已經成為企業招工的最有效手段。據記者了解,現在企業招工呈現兩極分化態勢:一邊是薪資低、環境欠佳、福利一般的企業,節後招工非常困難。在目前的東莞,如果每月工資凈收入低於1800元,幾乎就招不到人。如東莞道滘鎮一家線材企業由於薪酬不如同行,放年假時在職職工超過1200人,但節後正月初六開工至今回廠上班員工人數不足500人。

  另一邊是薪資調整早、整體福利好的企業,節後招工相對容易。很多企業趕在農曆春節前,即大幅調整底薪,由920元調整為1100元~1300元不等,讓工人把加薪的消息帶回家,過節後再把老鄉介紹過來。以東莞的長安、常平、清溪、寮步、松山湖等電子類企業集中的鎮區為例,從節後開工至2月底,很多企業已經招滿所需工人。

  消化成本之考

  目前,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已經讓珠三角製造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而不同企業的境遇又不盡相同。

  像富士康這樣大代工企業的情況相對較好。據記者了解,促成富士康啟動第三波調薪行動的動力還是來自蘋果公司。今年,蘋果公司上調了給富士康的訂單價格。

  還有一些企業,並不像富士康那樣幸運。為國際玩具品牌美泰代工的深圳觀瀾寶德玩具廠的廠長薛小偉告訴記者,去年公司的薪資上漲了30%,其中薪資上漲10%的成本壓力通過提高勞動生産率來消化,包括增加計件的工種、新員工上崗培訓以及降低損耗等方式;同時客戶報價也考慮進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因素,一般報價中增加了10%的薪資上漲部分;而剩下的薪資上漲10%部分只能壓縮工廠的利潤。

  這代表了目前珠三角製造企業的普遍情況。洪啟輝也告訴記者,現在提價的壓力很大,提高報價只能消化他們公司8%的漲薪壓力。因為國際買家都在嚴格控製成本,現在國外市場上零售終端的産品售價與前些年相比並沒有提升,甚至還有下降,所以我國的代工企業很難將漲薪的成本都轉嫁出去。

  面對今年漲薪成本壓力,最為從容的要屬那些轉型升級的製造企業,那些擁有自主知識産權、自有品牌、市場佔有率高等有競爭力的企業,可以相對從容地調高産品出廠價格。

  東莞一家製鞋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為了招工他們將每雙鞋的加工費提高了10元,而目前他們已經將此筆費用加入到新訂單的報價中,也就是説平均每雙出口價格提高了10元。而他們接訂單的原則是如果訂單的價格談不攏就不接。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話語權,來自於其生産模式的轉變,這家企業從原來的生産低附加值的大訂單模式轉向小批多樣的訂單模式,通過加強設計等手段不斷提高産品附加值,並從代工轉向自創品牌。而一雙鞋的出口單價從之前的七八美元上漲到二三十美元。自然能夠從容消化漲薪成本。

  “2011年隨著製造業集中地東莞、深圳等地率先漲薪,必將帶動珠三角掀起新一輪漲薪潮。而勞動監察部門的強勢介入,必將會讓一部分不堪成本壓力的企業就此關停並轉。”陳建認為,目前還在從事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小型工廠將無法在珠三角生存下去,珠三角製造業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企業面臨向內地或東南亞轉移或就地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