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4日 09: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全球通脹形勢嚴峻,這次通脹與2008年通脹不同,並非強弩之末,而是方興未艾。中國要做的是暫時放慢資本項目市場化的步伐,在國內實行嚴格的貨幣紀律、推進利率市場化,為未來的人民幣國際化打下基礎。
國際資金過於充裕,且沒有二次危機的預期。2008年的國債與企業債收益率節節高企,顯示市場流動性收縮,最終導致資産泡沫崩潰。
目前在通脹預期持續惡化的過程中,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總市值達到600萬億美元,雖然全球資金在發達市場與新興市場間來回騰挪——截至2月16日,全球資金連續4周凈流出新興市場,但全球的資金總量並未因此減少,全球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並未因此下降。美國國債收益率在去年9月開始上行似乎資金回歸正常,並於今年2月8日的交易中觸及3.729%,為去年4月30日以來的新高水平。但由於全球通脹、地緣恐慌上升,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連續7個交易日上揚,美國國債受到追捧,收益率再次下降,兩年期國債收益率今年2月22日收于0.698%,10年期國債上升11/32,收益率跌至2月初以來最低水平3.459%。
答案很簡單,全球風險上升給美國帶來了國債信用擴張的空間,原本于去年下半年美聯儲不得不因為國債收益率上升而進入較為緊縮的信用通脹,而現在美國可以極低的價格大發特發美國國債了。2月23日,美國政府拍賣350億美元5年期國債,24日拍賣290億美元7年期國債。
我們面對的是較為長期的通脹週期,與上世紀70年代瘋狂的通脹週期相同,我們將見證油價與黃金價格節節上升,最終迫使全球經濟格局發生大轉變,以節能式經濟發展模式取代高耗能模式,以産業在全球的大轉移提升生産效率,以中國內需與美國的外貿平衡全球財富。
筆者一再強調,面對嚴重的通脹壓力,中國只能自己拯救自己,不能指望發達國家加息回收流動性。美國不可能主動緊縮,而英國央行原本通脹目標位在2%,但據英國國家統計局2月15日公佈的數據,英國消費物價指數(CPI)上升4%,零售物價指數 (RPI)上升5.1%。英格蘭銀行行長默文 金不得不立即寫信給財政大臣奧斯本,聲稱CPI上升不是英國央行的錯,而是國際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錯。有趣的是,英格蘭銀行行長的理由實際上就是中國常用的“輸入型通脹”。
如此嚴峻的通脹局面對於中國經濟是嚴峻挑戰,匯率升值與CPI上升不可遏制。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動用一系列行政、財稅與貨幣手段控制通脹預期。頂著巨大的壓力推行房地産限購令、試點徵收房産稅;從2009年開始銀監會不斷檢查銀行信貸情況、一再上調銀行資本金等風險上限;從2010年開始,央行8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中國人民銀行有關人士22日披露,2011年以來,央行已開始在貨幣信貸調控中運用差別準備金率動態調整工具,對40多家資本充足率較低、信貸增長過快、順週期風險隱患增大的地方金融機構實施了差別準備金要求。
但是,我國的通脹壓力並未明顯下降,也許可以邀請英國央行行長一併為中國的政策代言,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輸入型通脹不可遏制是風行全球的理由。與此同時,雖然銀行信貸在1月份受到抑制,低於去年同期3500億元人民幣,但如果加上民間融資總量,則我們貨幣水準依然維持在高位。央行有必要儘快推出社會融資總量等具體數據,以對我國貨幣流動性作出更準確的判斷。
通過證券市場等轉換器,資金從民間轉向了企業手中,資金的總量與投資能力並未因此變化。我國的投資增速與基建的速度不會出現下行,債務風險在繼續增加。
對於貨幣政策而言,加息與利率市場化是抑制通脹預期的根本手段,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場化能夠篩選出高效而優質的企業。今年下半年歐洲央行很有可能進入加息週期,中國的加息步伐有必要進一步加快。
全球資金量居高不下,人民幣不可能在目前實行實質性的國際化,否則就是引狼入室。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日前撰文提出,“十二五”期間堅持把防範跨境資金流動衝擊作為做好外匯管理工作的著力點,堅持把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作為做好外匯管理工作的關鍵點。
目前是國內利率市場化的好時機,匯率市場化未到其時。此時學習印度的匯率機制,上浮10%左右即按兵不動以封堵熱錢的投資動機;學習德國的經驗,一切以我為主,嚴格執行嚴格的通脹標準,以國內經濟情況決定匯率上升或者下降。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德國依然能夠保持一方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