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家樂福公關總監辭職 不到一年時間已關6家店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8日 14: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徵/攝

  家樂福“錢”規則問題出在哪兒?

  商務部與行業協會正起草零供購銷規範化解進場費矛盾

  晨報訊(記者 劉映花)中糧、康師傅、三九油脂的集體“抵制”讓家樂福在中國市場上陷入形象危機,由此暴露的種種“錢”規則也引發了有關部門的關注。昨日,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表示,商務部正會同行業協會,著手起草制定零供購銷合同規範,希望以此解決零供關係中的突出矛盾。

  零售企業徵收高額進場費的做法一直飽受爭議,並被指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物價。在昨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姚堅表示,外商投資企業在華零售業的投資大約佔年度外商投資企業金額的1%。家樂福反映出的進場費問題,不僅僅發生在外資企業,其背後實際上是中國製造業發達,服務業落後,供貨商有求於大型零售商的現實。

  進場費是商場和超市利用其優勢地位,向供貨商收取的一種費用。目前,各個超市向供貨商收取的進場費有合同內和合同外兩種。合同內收費主要為上架費、月返費、廣告費、促銷費、年節費、毛利補差等。合同外收費同樣名目繁多,如條碼費、端頭費,促銷活動中的條幅、花籃、燈箱、人員管理等費用。供應商們對於如同坐地收錢、雁過拔毛的進場費無不深惡痛絕,然而由於缺乏自有銷售渠道,大型零售商吸引客流的強大銷售能力讓供應商們難以説“不”。

  與此同時,相關法規明細條文的缺失等因素也讓進場費在商業領域長期存在。2004年10月,國稅總局公佈《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商業企業向貨物供應方收取的部分費用徵收流轉稅問題的通知》。當時各界普遍認為,這表明政府承認了收取進場費的合法性,但並沒有對合理性進行規範。2006年,商務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出臺了《關於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和《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規範零供行為,但零供雙方因為進場費引發糾紛的案例仍屢見不鮮。

  據姚堅介紹,最近,商務部將會同商業企業的行業協會,起草制定零售商、供貨商商品購銷合同的規範,希望通過規範化的合同,來解決零供關係中突出的矛盾。

  ■相關新聞

  家樂福公關總監辭職

  不到一年時間已關6家店

  晨報訊(記者 肖丹)曾經在外資超市中排名第一的家樂福近來在中國市場連連受挫。繼去年起陸續關閉4家門店之後,近日再被爆料擬關閉長春、紹興兩家門店。從去年7月到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家樂福在中國的關店數目達到6家。而記者昨日獲悉,家樂福中國區公關總監陳波已于年後正式離職。

  去年關閉的4家門店分別是大連新華綠洲店、西安小寨店、河南焦作店、佛山家天下店,與即將關閉的長春、紹興兩店一樣,這些門店都被認為是處於虧損狀態。這一猜測並非沒有根據。去年底,浙江産權交易所發佈了一則轉讓公告,浙江經投公司擬“打包”轉讓杭州家樂福和寧波家樂福15%和20%的股權。其中杭州家樂福至2009年12月31日虧損210.15萬元,到去年9月30日,虧損翻番,達到408.25萬元。

  讓家樂福頭疼的事不止這一件,與康師傅等供貨商的矛盾、價簽欺詐等問題也在去年底集中爆發。

  有分析人士認為,關閉虧損門店或許是一種及時的策略,但不足以解決家樂福目前在中國市場更深層次的問題。日益加劇的零供關係使這一難題變得更加棘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楊青松認為,解決零供矛盾的核心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立法和協會進行管制;二是要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一個好的合作可以給雙方節省很多成本。

  ■財經晨譚

  如果不是家樂福呢?

  ●周治宏

  在家樂福收進場費的事情上,國人可謂是高度發揚了“痛打落水狗”的優良傳統,近期家樂福各種負面新聞都與進場費的事情挂上了鉤,仿佛經歷了這麼多年,整個行業剛剛才突然明白:哦,原來零售業巨頭都還要收進場費的啊!

  實際上,多年以來,收進場費早就不是什麼行業秘密。遠的不説,就在前兩年,多家國內強勢品牌連鎖零售商要求廠商負擔打折促銷乃至促銷人員的費用一事,還曾引發眾多廠商的情緒反彈,不過最終也是不了了之,也沒有引發所謂的“炮轟”。

  顯然,如果此事不是出在家樂福身上,或者家樂福的公關能力更強一點,結果恐怕不至於搞成這個樣子。而更值得反思的倒是輿論,如果整個行業制度沒有改變,就算把家樂福“轟”倒了又能怎麼樣呢?頂多是換個別的企業來接著收進場費而已。

  剛剛過去的春節,一個做電器的朋友就對記者感慨,某零售連鎖企業的經理要是早上打電話約他中午吃飯,他絕對不敢推到晚上,否則要是該連鎖店將他的産品下架,他至少得關掉一條生産線,他能怎麼辦?

  “零供關係問題的核心是中國製造業發達,服務業落後,供貨商有求於大型零售商。”正如商務部昨日的表態,更理性的做法,或許應該將目光聚焦到這裡,而非渲染所謂的“零供仇恨”。

  ■新聞鏈結

  物美的“特約觀察員”制度

  2008年,物美集團設立了供應商“特約觀察員”制度。選取一些中小供應商代表作為超市的特約觀察員,他們有權進入商超的後臺、倉庫甚至辦公室,並且可以直接與超市、總部的一把手進行溝通和對話,從而減少零供雙方的摩擦和矛盾。

  “這相當於建立了一個雙方高層對話的機制,很多時候採購和業務經理層面出現的摩擦高層並不知情,而正是這些摩擦使得雙方的矛盾加劇。”物美集團副總裁許少川表示。特約觀察員可直接與門店店長、各部門負責人進行交流溝通,對於發現的問題,可第一時間將信息反饋給物美高層領導。

  ■事件回放

  康師傅斷貨對抗家樂福

  去年12月,有媒體爆出,由於家樂福拒絕康師傅部分品種從11月1日開始在全國進行10%的漲價,由原來的每包2元上調到2.2元,康師傅對家樂福全國門店採取了斷貨對抗。當時,康師傅發出《對於康師傅與家樂福紛爭的説明》稱“爭議與産品調價無關”,矛頭直指家樂福的貨品進場費。中糧集團旗下的福臨門食用油、三九油脂等供應商也紛紛公開表示不滿家樂福徵收高額進場費,卻一味壓低供貨價。

  有商業流通行業人士透露,如果一家方便麵企業想要在貨架上出現包括各種口味和包裝的10種産品,要向超市繳納幾十萬元的進場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