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外匯局:熱錢對中國經濟擾動漸小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8日 0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盧錚

  國家外匯管理局17日發佈的《2010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首度披露“熱錢”流動數據。過去10年,“熱錢”總體呈小幅凈流入態勢,年均流入250億美元。“熱錢”流動對儲備積累和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小。如剔除境內人民幣凈支付400億美元的因素,2010年“熱錢”凈流入355億美元,佔外匯儲備增量的7.6%,GDP佔比為0.6%。

  我國大規模跨境資金凈流入與實體經濟活動基本相符,雖然存在螞蟻搬家式的“熱錢”違法違規流入,但尚未發現正規金融機構大規模集中流入的情況。

  “熱錢”總體呈現小幅凈流入

  根據外匯局的估算口徑,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來,我國“熱錢”流動存在較明顯的順周期特徵。1994-2010年較長時間觀察,1994-2002年“熱錢”凈流出近4000億美元,2003-2010年合計凈流入3000億美元,總體呈現凈流出約1000億美元,佔同期外匯儲備增加額的3.5%。

  過去10年中,“熱錢”總體呈小幅凈流入態勢,年均流入近250億美元,佔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9.0%。“熱錢”流動對儲備積累和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小。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後,“熱錢”凈流出規模與GDP之比在8%左右,但隨後總體呈現下降趨勢,2010年僅為0.6%。當前跨境資金持續凈流入主要是受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吸引,機構和個人“資産本幣化、負債外幣化”的套利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性。

  扣減人民幣跨境結算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熱錢”凈流入剔除了境內人民幣凈支付400億美元的因素。據外匯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負責人解釋,這主要是因為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的因素。

  “2009年人民幣跨境收付規模和影響不是很大,但2010年擴大試點後下半年跨境人民幣結算出現井噴,本來應該用外匯對外支付變成人民幣對外支付,變相減少了外匯的流入,這個因素在測算跨境資本流動和儲備缺口的時候進行扣減。”該負責人説。

  《報告》中的“熱錢”估算口徑是將交易形成的外匯儲備增量扣除進出口順差、直接投資凈流入、境外投資收益、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籌資調回等形成的差額。這個差額不都是純粹套利的、違法違規的或者不可解釋的跨境資金流動。其中包括了我國金融領域的直接投資交易、企業合法的服務貿易活動、合理的進出口賒賬及其他財物運作、個人合法的外匯收支,以及銀行部門外匯資産調撥等。

  “熱錢”入股市不普遍

  《報告》指出,在外匯查處工作中,發現有企業、個人外匯結匯後違規投向股市的情況,但這並不是普遍現象。跨境資金持續大量流入,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境內人民幣流動性,從而對我國股票市場産生影響,但影響我國股市發展的因素較多,跨境資金主導境內股市運行的觀點缺乏數據支持。

  《報告》透露,截至2010年底,外匯局共批准97家QFII機構共計197億美元的境內證券投資額度,同期QFII機構累計匯入投資資金184億美元,累計匯出資金(均為收益,無投資資本金的匯出)30億美元,累計凈匯入資金154億美元。截至2010年底,外匯局共批准88家QDII機構境外證券投資額度共計684億美元,QDII項下累計匯出資金787億美元,累計匯入資金502億美元,累計凈匯出資金285億美元。

  房地産業佔兩成外資流入

  《報告》指出,直接投資是資本流入主體,佔資本凈流入額的98%,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波動較大。來華直接投資行業主要集中於製造業和房地産業,尤其是近年來房地産業外資流入較快。據統計,從2001年至2010年,房地産業來華直接投資佔外資流入總量的比例基本在10%以上,2006年後佔比逐漸提高,2010年達到23%,其投資以現匯為主並基本結成人民幣使用。外資流入對房地産行業健康發展的影響需密切關注。

  下一階段,外匯管理部門將密切監控跨境資本流動,防範和化解“熱錢”流動的衝擊。繼續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對“熱錢”可能違規流入的重點渠道、重點主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檢查,保持對違規資金流入的高壓打擊態勢。綜合運用宏觀審慎和資本管制等調控政策,通過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套利資金流入成本。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並完善應急預案,研究對過度流入的領域予以適當控制或採取一些非常規的應急措施。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有序拓寬對外投資渠道。繼續大力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不斷豐富人民幣外幣避險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