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熱錢流入可控 貿易信貸資金大都幹正事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8日 06: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我國“熱錢”流動存在較明顯的順週期性特徵。1994~2002年,我國經濟增長比較平穩,GDP增長率平均為9%,並受到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熱錢”合計凈流出近4000億美元;2003~2010年,我國經濟總體呈現高速發展勢頭,GDP增長率平均為11%,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有所強化,“熱錢”合計凈流入近3000億美元。

  證券時報記者 賈壯

  到底有多少跨境資金進入了中國股市?跨境資金是否會主導中國股市的走勢?近年來業界就這類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公佈的《2010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認為,跨境資金持續大量凈流入,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境內人民幣流動性,從而對我國股票市場産生影響。但影響我國股市發展的因素較多,跨境資金流動主導境內股市運行的觀點缺乏數據支持。

  報告稱,2007年10月起,上證綜指從6000點的高位一路下滑到2008年9月後的2000點以下,而在此期間我國外匯凈流入達到最高峰(同期,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了外資流出,股市與匯市同時下跌的現象)。再如,2010年國內股市下跌14%,在全球股票市場中的表現倒數第三,但當年人民幣升值3%,外匯儲備增量創歷史次高水平。此外,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在匯差利差因素驅動下,我國企業大量出口預收、進口延付。危機發生後,企業轉而集中還貸,短債餘額急劇減少,但我國並未發生外債違約,這表明貿易信貸資金大都進入了生産領域。

  外匯局表示,除B股和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渠道,我國對於外資進入境內股票市場有嚴格的限制。外匯查處工作中,有發現企業、個人外匯資金結匯後違規投向股市的情況。2010年外匯局打擊“熱錢”專項行動中查處並通報了幾家企業的違規行為,包括外資資本金結匯後違規流入股市、以虛假購銷合同方式獲得資金後投入股市等。但從檢查情況來看,這並不是普遍現象。

  此外,外匯局昨日披露的數據顯示,如剔除境內人民幣凈支付400億美元的因素,2010年我國“熱錢”凈流入355億美元,佔外匯儲備增量的7.6%。按此估算,過去10年總體呈小幅凈流入態勢,年均流入近250億美元,佔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9.0%。

  據報告介紹,“熱錢”在理論上一般定義為國際短期投機套利資金,但實踐中難以準確掌握國際資本流動的真實動機和存續期限,因此在“熱錢”規模測算上沒有嚴格的定義和標準。

  目前國際上較流行的分析思路主要有二種方法:一是直接測算法,將直接投資以外的資本和金融項目,以及誤差與遺漏項目加總(也稱非直接投資形式的資本流動凈額);二是間接測算法或稱殘差法,使用外匯儲備增量減去貿易順差和直接投資凈流入。

  不過,外匯局在估算我國“熱錢”規模時,借鑒了間接測算法,同時結合了我國實際,在儲備增量和剔除項目上進行了調整。

  根據上述“熱錢”估算口徑,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來,我國“熱錢”流動存在較明顯的順週期性特徵。1994~2002年,我國經濟增長比較平穩,GDP增長率平均為9%,並受到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熱錢”合計凈流出近4000億美元;2003~2010年,我國經濟總體呈現高速發展勢頭,GDP增長率平均為11%,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有所強化,“熱錢”合計凈流入近3000億美元。從1994~2010年較長時期來觀察,則前期“熱錢”凈流出與近年來“熱錢”凈流入基本相抵,總體呈現凈流出約1000億美元,佔同期外匯儲備增加額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