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外匯局發佈報告 分析跨境資本流動狀況防範“熱錢”衝擊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8日 0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牛娟娟

  記者牛娟娟基於跨境資金流動對國家經濟安全的特殊影響,近來,跨境資金流動問題引發了廣泛關注。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發佈了《2010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外匯局首次發佈此報告。

  外匯局國際收支小組有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報告》的研究背景、框架和相關結論,並表示,對跨境資金流動進行研究的背景主要有兩方面:從國內來看,主要基於我國國內近年來一直持續的“雙順差”態勢及資本凈流入成為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主要來源;從國際環境看,“熱錢”是當前國際社會關注的三大外匯熱點問題之一,在全球經濟“雙軌復蘇”態勢明顯以及全球流動性過剩情況下,新興市場普遍面臨資本流動的衝擊,這也加大了跨境資本流動風險。

  不久前結束的全國外匯管理工作會議也明確將嚴厲打擊“熱錢”等違法違規資金流入,密切監測跨境資金流動列為2011年外匯管理重點工作內容。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于不久前發佈報告稱,跨境資本流動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日益顯著,對全球金融穩定至關重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加強在這一領域的監督職能。跨境資本流動管理也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除用按國際標準編制的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對國際通行口徑的跨境資金流動(主要指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進行分析外,還用我國特有的跨境收付和結售匯數據,多維度地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狀況進行了研究。“這種研究框架包含三組數據,從交易、劃轉到兌換環節,涵蓋了跨境資金流動的全過程,有助於更全面分析跨境資金流動特點。”上述負責人表示。

  《報告》有幾方面結論值得重點關注。該負責人表示,首先,報告全面、深入分析了2001年到2010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總體情況和主要項目,用大量數據説明過去10年中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情況。隨著我國涉外經濟的發展,過去10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規模總體呈上升趨勢。2007年,國際收支口徑的資本流出入總量與同期GDP之比達到51%的歷史峰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跨境資金流動規模有所下降,2010年隨著全球經濟復蘇而回升。

  其次,在過去10年間,貿易順差、直接投資凈流入、海外投資收益和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等合法合規的涉外經濟活動基本可以解釋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在交易形成的外匯儲備增量中扣除上述四項,所得差額基本上反映了波動性可能較大的跨境資金流動,即稱之為波動較大的跨境資金流動或“熱錢”流動凈額。該負責人説:“這個差額不都是純粹套利的、違法違規的或者不可解釋的跨境資金流動。其中還包括了我國金融領域的直接投資交易、企業合法的服務貿易活動、合理的進出口賒賬及其他財務運作、個人合法的外匯收支以及銀行部門外匯資産調撥等。”

  《報告》指出,從長期看,我國外匯儲備增加與實體經濟活動基本相符。數據也顯示,1994到2010年較長時期來觀察,前期“熱錢”凈流出與近年來“熱錢”凈流入基本相抵,總體呈現凈流出約1000億美元,佔同期外匯儲備增加額的3.5%。隨著我國經濟實力提高和對外開放擴大,“熱錢”流動對儲備積累和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小。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後,“熱錢”凈流出規模與GDP之比在8%左右,但隨後總體呈下降趨勢,2010年“熱錢”凈流入規模與GDP之比僅為0.6%。

  再次,企業和個人結售匯等順週期操作加大了跨境資金流動。近年來結售匯順差大於跨境收付順差的缺口進一步擴大,不是因為“多結匯”而是“少購匯”,如,由於我國企業普遍股本少、負債率高,企業更多呈現負債外幣化趨勢,往往以外匯融資等方式支付進口,替代購匯,因此銀行結售匯順差“被增長”。這也從總量數據上挑戰了“熱錢”大量流入境內投機炒作的判斷。該負責人還表示,外匯儲備增加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境內人民幣流動性,從而對我國股票市場産生影響,但影響我國股市發展的因素較多,跨境資金流動主導境內股市運行的觀點缺乏數據支持。

  當前,在主要發達國家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以及全球流動性氾濫、國際金融動蕩的情況下,應對跨境資本流動衝擊是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的巨大挑戰。《報告》指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健全宏觀調控手段、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是我國抵禦跨境資本流動衝擊的根本。該負責人透露,下一階段,外匯管理部門將密切監控跨境資本流動,採取多種措施防範“熱錢”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