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6日 07: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米污染:百姓怎以“鎘”為天
專家稱,大米鎘超標緣于地方政府保護耕地不力
本報記者 張競怡 發自上海
在中國,65%以上的人以大米為主食。然而,最近的一則新聞卻讓人們面對飯桌上的大米飯“食不下咽”。據報道,10%左右的市售大米抽樣樣品鎘超標。而國際經驗顯示,長期食用鎘污染大米可能引發骨痛病。
10%大米鎘超標
“10%左右的市售大米樣品鎘超標。”這是南京農業大學潘根興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2007年的一項研究調查結果。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南慶賢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這一調查抽樣還不夠廣泛,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2007年,潘根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全國六個地區(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縣級以上市場隨機採購大米樣品91個。結果顯示,10%左右的樣品鎘超標。其中,中國稻米重金屬污染以南方秈米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為烈。
長期食用鎘污染大米的後果非常可怕。國際衛生組織曾公佈上世紀八大公害事件,其中就有日本“鎘米中毒”導致骨痛病事件。上世紀60年代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共致患者130人,死亡81人。
醫學研究表明,鎘中毒將導致人體骨骼生長代謝受阻,引發骨骼的各種病變。中毒後期將致“骨痛病”,患者骨骼軟化、萎縮,四肢彎曲,脊柱變形,骨質松脆,就連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據媒體報道,中國個別地區村民已具有疑似“骨痛病”的初期症狀。更有學者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國南方某些鉛鋅礦區域中,人群癌症高發率與死亡率與土壤鎘含量及鎘超標大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除了鎘,其他重金屬也在侵蝕著中國的稻田和大米。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所馮新斌團隊以貴州多個汞污染地區為例,在美國《環境健康展望》雜誌發表論文説,中國內陸居民攝入水俁病元兇甲基汞的主要渠道是稻米,而非魚類;浙江大學張俊會在2009年的博士論文中分析,浙江台州9個有電子廢物拆解歷史的自然村中,其中7個的稻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鎘、銅、鋅複合污染。
惟經濟論作祟
儘管潘根興表示,鎘中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都市人目前大米的食用達不到中毒量,但大米鎘超標問題曝光後,不少消費者還是擔憂得“吃不下飯”。“這兩天都不敢煮飯,家裏現在改食小米粥、玉米粥或者煮雜糧飯。”上海市民周小姐就向記者表示。
“消費者保護自己的行為實屬無奈之舉。”南慶賢指出,大米鎘超標問題暴露出地方政府保護耕地不力,對食品安全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武漢市疾控中心曾長期監測市售大米,該中心衛生檢驗檢測所專家何振宇説,大米中的鎘污染主要跟農作物的種植地污染有關。
南慶賢分析,很多地方政府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出政績、如何提高經濟效益,忽略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非但不禁止在污染土壤上種植稻米,甚至在耕地附近辦化工廠。“這些地方政府的目光太短淺,許多重金屬污染雖然一時體現不出,但積累到一定程度會集中爆發,到時再挽救就為時已晚,且代價慘重”。
中國現行的土地承包到戶制度,以及農民口糧基本自給等現實國情,則成倍放大了稻米的重金屬污染問題。
潘根興認為,西方國家土地私有,農地主要由農場主和大公司種植,一旦部分土地被重金屬污染,出於維護整體利益考慮,農場主或大公司很快會選擇棄耕或調整作物。而中國的農民出現污染後個人無力應對,只能選擇被動承受。
南慶賢認為,中國雖然在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但執行不嚴的問題仍然存在。“在國外,食品安全的違法成本很高,廠商不敢以身試法。而國內由於處罰力度較弱,企業廠商即使被罰,所獲得的收益也遠遠高出處罰成本,所以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管理層應亟需解決現有法規有效執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