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4日 08: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連續7個月上漲,中國國內出現了“南凍北旱”的極端天氣現象,農産品價格繼續上漲預期增加,物價上漲恐難抑制。抵抗通脹需要多策並舉,應“合縱連橫”落實穩健貨幣政策。
春節剛過,央行就宣佈加息;而春節假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也繼續升值。有專家學者認為,為了緩和國內的通脹壓力,央行在今年還將繼續加息,年內可能有3至4次利率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年末可能上調至23%左右,同時人民幣也將加速升值以降低進口産品價格,全年升幅可能達到5%以上。這種升值與加息並舉的辦法,可以説是在國際國內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之下的無奈之舉。
全球性通脹漸行漸近
近期美國一系列經濟數據,特別是就業狀況數據的不斷改善令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樂觀情緒不斷升溫。多位美聯儲官員發表講話表示,美聯儲應當認真考慮撤出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而且美聯儲應在抑制通脹方面“先發制人”。這表明,一旦美國經濟復蘇確立,通脹問題隨即就會提上議事日程。因為,美聯儲“放水”,殃及的是全球市場,全球性通脹不可避免。
再從糧食及大宗商品的價格趨勢看,今年以來的上漲勢頭並沒有得到緩解。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發表的報告指出,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連續7個月上漲,今年1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達231點,創歷史新高。另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小麥、玉米、黃豆的期貨價格繼續保持升勢。種種跡象表明,今年全球的商品價格上漲趨勢明顯。在這種情況下,糧食及礦産品輸出國澳大利亞又先後遭遇了水災與火災的雙重危害,這讓澳大利亞的農業和採礦業産出出現了問題,從而加劇了世界糧食及大宗商品市場的緊張。
極端天氣拉升中國物價
在中國國內,今年出現了“南凍北旱”的極端天氣現象。1月1日開始,南方諸省自北向南出現持續雨雪天氣,氣溫驟降,部分縣市遭受寒潮冰雪災害,共造成江西、湖南、重慶、四川、貴州5省份383.3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4.24萬公頃,其中絕收面積1.18萬公頃。與此同時,北方的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等産糧大省卻出現大面積乾旱,平均降水量僅40.2毫米,今年夏季農産品的收成很難保證。據農業部最新數據,截至2月9日,山東、河北、河南、山西等8省冬小麥受旱面積達11595萬畝,其中嚴重受旱面積2536萬畝,受旱面積佔8省冬小麥播種面積的42.4%。
所以,市場十分擔心因乾旱減産導致後市糧價上漲。春節後首個交易日,鄭州強麥大幅上漲,成為商品市場最強勢的品種。主力合約1109漲停收盤,全天罕見大漲7%,創下歷史新高。可以説,由於北方持續乾旱,對我國夏糧生産構成嚴重威脅,農産品價格繼續上漲預期增加。雖然我國連續7年實現糧食豐收,國家也有充足的糧食儲備,還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糧食,但物價上漲恐難抑制,特別是在眼前市場對物價擔憂過於敏感等,這些因素都會促使物價上漲。
多策並舉抵抗通脹
首先,抗旱保糧是當前抗通脹的第一要務。繼1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冬小麥主産區抗旱工作、1月31日《華北黃淮等地小麥抗旱澆水補助資金實施指導意見》出爐後,2月9日,國務院又出臺抗旱保糧十項措施,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生産的扶持力度。2月10日,國務院又召開全國糧食生産電視電話會議,溫家寶總理在會議上強調,穩定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産,是管理好通脹預期、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的基礎,並提出全面強化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産發展的五項措施。可以説,政府這些政策措施的強力推出,是抗旱保糧工作的及時雨,對穩物價也能起到治本的作用,各地尤其是旱區應能抓緊貫徹落實。
其次,農業防災項目應做到長治久安。農産品價格逢災必漲,説明我國農業的抗災能力仍然薄弱。所以,應對極端天氣頻發態勢,必須儘快摸索出新的氣候變化規律,通過工程防災、生物抗災、技術減災和制度救災,變事後被動抵抗為事前主動避防,把災害對農業的影響降至最低。尤其是近一兩年我國南北方乾旱頻發而且持續時間長,我們應將興修水利和農網改造作為農業防災項目建設的重要工程來抓。
其三,“合縱連橫”落實穩健貨幣政策。所謂“合縱”,就是央行應有貨幣政策工具的改革和創新,加強數量型工具與價格型工具組合拳結構及效應研究,尤其是當前人民幣升值與加息並舉的辦法值得研究,防止出現“政策抵消”效應,確保新形勢下貨幣政策新組合能夠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並在“穩物價、促轉變、防風險、推改革”方面起到奇效。所謂“連橫”,就是央行應將落實穩健貨幣政策與財政、産業、外貿等政策緊密協調,乃至加強與歐美日以及金磚四國貨幣政策方面的協調,以形成管理通脹預期的合力,正確引導市場的通脹預期,在全球視野下解決我國通脹問題。(作者係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高級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