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造船業全球成第一 五省市爭霸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0日 14: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王培霖

  工信部日前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訂單量、手持船舶訂單量三大指標均超越韓國,成為世界造船第一大國。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造船大國不等於造船強國,造船市場充滿變數,中國造船行業未來將逐漸從高速增長回歸常態。

  超常規增長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12月,全國造船完工量656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4.6%,其中海船為2078萬修正總噸;新承接船舶訂單量7523萬載重噸,是去年同期新接訂單量的2.9倍,其中海船為2290萬修正總噸;截至去年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19590萬載重噸,比2009年底手持訂單上升4.1%,其中海船為5695萬修正總噸,出口船舶佔總量的84.6%。

  “近幾年造船業産量、收入和利潤都有大幅增長,也吸引了大量其他行業的資本流入。”中國船舶工業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包張靜説。

  造船企業主要分佈在江蘇、上海、浙江、山東、廣東等沿海省份。其中,江蘇省遙遙領先,穩居第一。

  江蘇經信委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造船完工量超過百萬載重噸的11家企業中江蘇省佔9家,新承接訂單佔世界份額高達21.6%,手持訂單穩定在7000萬載重噸以上。目前,江蘇省主力船企生産任務已排至2012年以後,江蘇熔盛訂單已排至2015年。

  上海和浙江的統計數據尚未出爐,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兩者2010年完工量可能會在1000萬載重噸左右,山東則在500萬載重噸左右。

  回歸常態

  包張靜認為,最近幾年造船行業的大發展,總體上可以歸結為經濟增長帶來的運力需求增長。中國存在著明顯的勞動力優勢,內需市場也很廣闊,技術方面與國外差距日益縮小,綜合起來,便構成了幾年的“大牛市”。

  而影響造船業未來的因素,首要看需求是否跟得上。目前外部環境、宏觀環境存在不確定性,未來可能會需求不足,産能過剩顯現,競爭殘酷化,進而價格降低,打擊行業整體利潤。

  “總體來説,未來的國際國內環境都比較艱難。”包張靜説。

  “匯率上升和成本上漲,對我們今年的利潤壓縮很厲害。”江蘇一大型造船廠的從業人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匯率上升、成本上漲、産能過剩,都是造船業揮之不去的隱憂。

  中國船舶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彥慶此前曾向媒體介紹,2010年,如果以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統計數據為基準,按照國際金融危機前所簽合同的首付款比例達到70%、危機後首付款比例為20%、匯改前所接訂單面臨3%的升值損失、匯改後所接訂單面臨1.5%的升值損失等假定條件測算,我國造船企業因人民幣升值損失80億元,其中手持訂單隱形損失70億元、交工船舶損失10億元。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分析的報告中提到,除匯率因素外,利率、勞動力成本、鋼鐵以及焦炭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成為造船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