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4日 0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網
離煤炭産運需銜接合同匯總截止時間僅剩最後7天,但總銜接量僅完成1/5,電煤重點合同再次陷入膠著。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中午12點,2011年煤炭産運需銜接合同初步匯總了1.998億噸,不足發改委要求的2011年全國跨省煤炭總銜接量的22%。
價格成了影響雙方談判進展的重要障礙,一位參與重點煤合同談判的煤炭行業人士稱:“只要價格是可以協商的,合同就不會‘難産’。”
但對於電力企業來説,發改委的“限價令”是他們的擋箭牌,接受本報採訪的電力企業均表示,會按照發改委定下的價格與煤炭企業簽訂協議。
鋻於合同匯總工作進展過慢,近日,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下發《關於加快2011年煤炭産需銜接進度做好合同網上匯總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部門“嚴格按照要求籤訂年度合同,確保煤炭産需銜接工作如期結束”。
進展緩慢
發改委在12月6日就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做好2011年煤炭産運需銜接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合同截止時間為12月31日,留了25天給煤電企業談判簽訂合同,這跟往年情況類似。
《通知》要求對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合同簽訂和錄入網絡系統的,不再銜接落實運力。運力是落實煤炭交易合同的重要保障,在當前煤炭運輸還存在瓶頸的情況下,産運需銜接會往往也被稱為運力分配會。運力分配成為國家發改委促成煤電企業加快合同簽訂的重要手段。
2011年跨省區煤炭總運量為9.32億噸,其中有7.69億噸為重點煤。按照目前已簽訂1.998億噸來計算,不足總運量的22%。也就是説,剩餘的一週,煤電雙方需要簽訂超過7億噸的合同。
對此,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理事長武承厚認為,大量合同在最後幾天簽訂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並無特別之處。主要原因是各個地方政府要平衡省內外的煤炭供應。
華東煤炭銷售聯合體秘書長鄭勇介紹,多數合同雖然還沒有最終簽訂,但現在大部分合同雙方已經接洽好了,就等待企業領導的批准。
不過,在電力企業看來情況卻不太一樣。問及明年重點煤合同談判情況,華能集團有關人士表示:“很不理想,簽訂的不多。”而國電集團燃料管理部副主任張聖集也告訴本報,目前國電集團還沒有開始簽訂。
價格之爭
這次煤電雙方簽訂合同進展緩慢出乎市場意料,因為往年煤電之爭往往是因重點合同煤價格無法談攏,導致合同“難産”,而今年情況不同,發改委在《通知》中要求2011年度重點電煤合同價格維持上年水平不變,不得以任何形式變相漲價。
電力企業認為合同價格會按發改委的要求來簽訂,煤炭企業卻有自己的算盤。一位參與重點煤合同談判的煤炭行業人士稱,“只要價格是可以協商的,合同就不會‘難産’。”
本報記者了解到,重點煤合同通常是只簽訂量,價格則通過後來的補充協議來確定。這樣的漲價形式規避了煤炭企業的政策風險,又保證了運力。而且,煤炭定價還有其它多種多樣的形式,更讓控制煤炭價格上漲變得十分艱難。
“合同的中心問題就是量和價格,不可能離開價格去談合同。”上述人士稱“只要雙方都接受了,那就是合理價格。價格不合理,那電廠拿到的煤可能量不足,質量也不好。”
五大電力一位高層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就表示,市場煤價格發改委管不了,但重點合同煤價他們也管不住。他説煤炭企業在利益的驅使下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手段:第一不保證供貨,價格一管制,量肯定就下來;第二降低電煤質量,這實際上也等於變相漲價。
“合同仿佛是一個形式。煤炭企業常常不執行合同,即便簽訂了價格,合同執行過程中價格也會漲。”一位業內專家説:“雖然只是形式,但起碼能保證運力,而且即便重點煤漲價也不會漲到市場煤的程度。”
據了解,重點合同煤約佔電廠總耗煤量的42%,所以即使管不了重點合同煤價,對於火電企業降低成本也僅是杯水車薪。
是非重點煤
重點煤是由國家核定的電煤出廠指導價、運費和裝卸費等費用構成,價格較為穩定。一直以來,其比市場煤價有一定差距,目前仍相差超過150元/噸。煤炭企業一直認為應取消價格雙軌制,或讓價格逐年靠近。
而電力企業則認為重點合同類似于大用戶長協,價格本應該有優惠。
據本報了解,煤炭企業在與大客戶簽訂合同時也會給予一定的折扣,只是其價格會與市場煤價格相對更為接近。因此,煤炭行業把重點煤看作是計劃經濟的産物,不但有悖于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更影響了企業盈利。
“市場都放開了,哪來的什麼‘重點’?只不過是強加給市場的措辭罷了。”上述煤炭行業人士稱。
而國家發改委對重點合同煤的管制還是比較嚴格。今年4月份由於市場煤價格上漲,部分煤炭企業上調了已經簽訂的重點煤合同價格,但到6月,這種行為就被發改委制止,煤炭企業被要求退還重點煤價格上漲而獲得的那部分利潤。
上述五大電力高層指出,煤電矛盾的根源在於兩個行業的改革不同步,靠政府有形的手去操作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應該加快電力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從根本上,從體制上來解決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