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水利改革確定納入明年中央一號文件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3日 08: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三農”投入將繼續大幅增加

  李秀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1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重點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問題,並全面部署了2011年農業農村工作,提出2011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大興水利強基礎,狠抓生産保供給,力促增收惠民生,著眼統籌添活力。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陸學藝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預計明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以農村水利建設為主要內容。事實上,此次農村工作會議還專門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討論稿)》。

  會議除了要求繼續大幅度增加“三農”投入,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外,還要求毫不放鬆抓好農業生産,切實保障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大力改善農産品流通和市場調控,努力保持農産品價格合理水平,暢通農産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産品營銷網絡。

  農村水利建設亟待加強

  陸學藝認為:“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我覺得現在已經晚了,我們已經吃了多年合作化的老本。”他介紹説,目前全國有8萬個水庫基本上都是1958年合作化後由集體經濟組織興建的。然而,多年過去了,分散的農民和縣鄉政府興建的水庫不多,而原有水庫中3萬個中小水庫需要維修。

  因此,“我們必須還賬。”陸學藝表示,水利設施建設好了,可以促進糧食生産,還可以降低成本。而且這項政策不僅對明年有利,對以後都非常有利。事實上,今年農村工作會議系統部署今後一個時期水利發展與改革,就意味著中央開始著手解決水利等影響全局的薄弱環節和重大問題。

  陸學藝表示,連續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已經從“面面俱到”改為每年側重解決一個具體問題。預計2011年將重點解決農村水利問題。他表示,中國農業生産面臨最大的自然威脅就是乾旱。

  2010年,我國乾旱、洪澇、山洪災害覆蓋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災害損失之重,為1998年以來之最。“洪澇災害頻繁仍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農田水利建設滯後仍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水利部部長陳雷向新華社表示。

  據陳雷介紹,“十二五”期間,水利部將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強水利重點薄弱環節建設;加快解決民生水利問題;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水利改革。而此次會議也強調增加對農田水利設施投入。

  此次會議提出,明年“三農”投入要做到“三個重點、三個確保”——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用於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均有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産投資重點用於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總量和比重進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重點投向農業土地開發、農田水利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足額提取,定向使用。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向新華社表示,“三個重點”進一步明確了中央支農資金的投入方向,而“三個確保”則表明了支農資金如何落實到位的具體手段。這些表述體現了國家支農政策的連續性、協調性和針對性。

  宋洪遠解釋説,這些表述進一步明確了支農投入的重點和方向,在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同時,更加注重強化強農政策,大幅度增加生産性投入,並突出政策的針對性。

  明年糧食增産目標極為重要

  2010年,中國全年糧食總産10928億斤,增産312億斤,實現了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七連增”。2011年中國的糧食生産能否繼續保持這一增産勢頭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而且尤其是通脹背景下,糧食生産更具有全局性。此次會議也指出,明年實現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的目標極為重要。

  陸學藝對明年糧食增産持有信心。今年陸學藝走訪考察了八九個省,他表示,以農業為主的地區農業生産形勢都比較好,而且國家的政策和資金都能落實到農民頭上。陸學藝認為,中國糧食生産還有很大潛力,他預計明年糧食還能增産。

  此次會議提出,穩定發展糧食生産是明年“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要確保穩住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産。要加快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實施進度,抓緊制定實施全國粳稻生産發展規劃,加快健全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下大力氣抓好“菜籃子”産品生産,堅持大生産大流通,繼續利用好優勢産區的生産能力,同時加大銷區就地生産和就地供應力度。

  另外,規範和降低集貿市場攤位費和超市進場費。強化農産品市場監管,規範糧棉油糖等主要農産品收購秩序,嚴厲查處發佈虛假信息、惡意炒作、哄抬物價等不法行為。運用多種調控手段,努力穩定農産品市場。

  不僅如此,還將加強農業物資技術裝備建設,強化農業發展基礎支撐。抓緊制定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力爭到2020年新建8億畝高標準農田。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建設,力爭2011年完成在全國普遍建立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機構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