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0日 14: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19家創業板公司“大小非”累計減持1.07億股 套現34.2億元
從11月1日起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至今已有19家公司“大小非”減持1.07億股,套現34.2億元。然而,創業板指出現“越減越漲”趨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政策和創業板未來“可持續”高成長預期雙重作用下,部分投資者仍然看好創業板上市公司未來前景。
據新華社電 據粗略統計,在首批27家可允許限售股解禁的創業板公司中,華誼兄弟被套現在5億元上下,成為名副其實的“減持王”。
但是,華誼兄弟二級市場股價並沒有出現令投資者擔心的大幅波動。數據顯示,11月1日,華誼兄弟限售股解禁,股價報收31.90元,12月8日報收30.62元,降幅僅有4%左右,走勢較為平穩。
根據市場規則,首批27家創業板公司合計有11.96億股限售股11月1日起解禁,解禁市值超過300億元,接近目前創業板流通市值的三分之一。數據統計,截至12月8日,首批上市公司中,至少有19家公司“大小非”減持1.07億股,套現34.2億元,約佔已解禁限售股總額的十分之一。
普通股東減持無實質影響
自11月份以來,創業板整體走出了一輪越減持越上漲、長達數周的強勢行情。11月1日解禁首日,創業板指上漲4.04%,在出現短暫調整後又一路向上,並於11月29日創出歷史新高,最高達到1221.74點。相比10月29日收盤,解禁一個月來創業板指漲幅超過14%。正好應了王中磊那句話“鋼結構、很結實”。
業內分析認為,只要創業板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不減持,其他股東的減持就不會實質影響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英大證券策略分析師鄭罡表示,短期來看“小非”減持的預期確實對創業板構成利空影響,但是,經過解禁潮之後,“大非”與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會更趨於一致,這樣更有利於創業板上市公司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齊聚新興産業 創業板未來可期
近期創業板指數持續走強背後,是創業板所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有政策強力支持和高成長前景的雙重利好。
在已上市創業板公司中,環保節能、電子信息、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産業企業佔比達到85%。創業板上市公司無疑代表著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以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為例,28家公司大多是細分行業龍頭、技術領先或業務模式獨特的企業。
一反之前的回避態度,基金三季報顯示,多達57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29隻基金持有92家創業板公司,持股市值在300億元左右。
初創階段應理性看待社會質疑
隨著近期創業板走勢強勁,各種質疑聲又重新響起。包括“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額”三高問題一直得不到根治;個別上市公司業績下滑,高成長性受到考驗等。
專家表示,初創階段,這些現象出現不足為怪。一是“三高”現象是創業板市場暫時供求失衡的體現。二是部分公司暫時業績下滑是合理的,創業板整體具有持續成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