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曹中銘:高盛無法證明自身的清白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0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11月12日A股市場的暴跌,使國際“著名”投行高盛公司陷入了陰謀論與操縱市場的旋渦中。從最初的高盛陰謀論到目前爭論的操縱市場論,讓所謂的國際“著名”投行唯利是圖的醜惡嘴臉暴露無遺。

  高盛公司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利益分享者,無論是股權投資、承銷新股,還是組建高盛高華證券涉足國內的券商行業,幾乎都可以看到高盛公司的身影。其實,如果出於長遠利益考慮,高盛本應該做到步步為營,以賺取最大的利益,但一份投資建議,卻徹底改變了國人對於這家披著國際“著名”投行外衣的公司的看法。

  雖然高盛表示看好中國資本市場,但內外有別的不同投資建議,讓我們再次見識了什麼是“陽奉陰違”。事實上,11月份股市的大跌,包含著國內貨幣政策的轉向、通脹壓力的提升以及市場對於CPI步步高升的疑慮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很顯然,高盛的報告同樣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對於高盛“操縱市場”的指控,高盛公司的相關人員進行了否認。高盛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朱悅表示,由於內地通脹及政策調整,高盛下調了對中國股票3個月的目標價,但該行中長期看好中國的態度並無改變。朱悅還強調,高盛在11月12日當日並沒有發佈新報告,只是倫敦的研究小組基於年底交易,建議發佈他們新的看法,而且該交易建議僅涉及H股,並非針對A股。

  高盛的辯解回避了幾個最主要方面的內容:其一,既然高盛公司認為“中長期看好中國的態度並無改變”,為什麼要發佈表裏不一的報告?如果H股市場只是小小的調整,其有什麼必要“建議”客戶賣出股票?大投行的滲透力與影響力有目共睹,高盛建議客戶做空,不是在影響市場又是為了什麼?其二,有國內機構投資者表示,在11月12日當天,就收到過高盛的報告。如果高盛的報告僅僅只針對H股,為什麼要把報告發給國內機構投資者?須知,A股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具有左右股指的能力,11月12日的暴跌,如果不是國內機構投資者信奉了高盛的報告,單靠一盤散沙的散戶,能砸出那根大陰線來?

  事實已經形成,高盛不管如何狡辯,都無法證明自身的清白。更何況,高盛此前唱多A股市場,其大可以在股指處於高位時在期指上做空,然後通過建議客戶賣出股票打壓股指,繼而達到牟利的目的。

  另據媒體報道,市場傳聞2008年金融危機時,導致其競爭對手雷曼兄弟破産的幕後黑手就是高盛,越南金融危機也閃現著高盛“忙碌”的身影。因此,11月12日的股市暴跌,並不是一種所謂的“巧合”,而是存在某種必然。

  透過A股市場此次的暴跌,其實更應該引起深思。A股市場的定價權到底掌握在誰的手中?目前在國際商品市場中,原油、農産品的價格基本由美國説了算,大宗商品如銅英國期貨市場最有話語權,當國際資本與國際投行一次又一次地在中國市場上大肆“嗜血”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大力發展自己的市場,自己的大投行,以掌控真正意義上的定價權與話語權,不再成為別人的“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