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連續暴跌與連續訴訟齊飛 麥考林深陷誠信危機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9日 1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頂著“國內B2C第一股”光環上市的麥考林,上市不到一個月就令多數人大跌眼鏡。

  頂著“國內B2C第一股”光環上市的麥考林(MCOX.NASDAQ),上市不到一個月就令多數人大跌眼鏡。12月7日,又一份針對麥考林的集體訴訟在美國被提起,而這已是麥考林上市後面臨的第三起集體訴訟案。與此同時,10月26日曾在納斯達克以高達百倍市盈率閃亮登場的麥考林,在其宣佈了第三季度財務報表後,股價卻一路狂瀉。面臨股價暴跌和接連的訴訟案,曾被麥考林奉為特色的“三條腿走路”,也被質疑盈利模式不夠清晰等。問題到底出在哪?

  財報引發的跳水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1月30日,在證券業浸潤多年的一位業內人士在看到麥考林股價暴跌後,禁不住在微博上表示驚訝。事實上,前一天麥考林的股價表現已令大部分人為之震驚。

  當天,麥考林低開低走,以跌破發行價的9.64美元開盤,並創下了其上市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收盤暴跌39.09%,盤中跌幅更是一度達到47.01%。麥考林在11月30日的交易表現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頻繁,當天麥考林還放巨量下跌,總計成交了1082.55萬股,是其上市以來日均成交量94.53萬股的11.45倍,更是超過了其上市當天成交量1061.22萬股。“這樣的表現太罕見了。”上述人士驚嘆。

  麥考林的暴跌並非毫無依據,就在前一天收盤,麥考林公佈了其今年第三季度財務報表,而就是這份表面看起來還算“靚麗”的財報,讓麥考林的美國投資者們信心大減。該財報顯示,麥考林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36%,凈利潤同比增長了246.4%。不過,細心的投資者發現,實際上其營收和凈利潤增長更多是來自於利息折舊沖銷,若去除這部分因素,麥考林在第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並不樂觀。

  與此同時,麥考林其他財務數據的實際表現也令投資者大失所望。其中,毛利率同比下降400個基點;銷售、管理及一般性費用同比增加20.4%,運營費用增加19.8%。這些費用支出增長的部分原因是,市場營銷費用增加了11.6%,薪酬及福利費用增加40.2%。該財報一齣,引發了美國市場對於麥考林的重新估值,麥考林股價驟然暴跌。短短一個交易日市值蒸發了2.9825億美元。12月1日,麥考林繼續大跌,收報6.65美元,兩個交易日暴跌超過50%。

  接二連三的訴訟

  麥考林的三季報和連續暴跌,讓部分美國投資者們感覺受到了欺騙。該財報所公佈的很多內容和麥考林在IPO時推介的內容不大相符。12月4日,美國律師事務所Kahn Swick&;Foti(下稱“KSF”)及其合夥人、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前總檢察長小查爾斯福迪宣佈,已對麥考林提起集體訴訟。12月5日,美國羅森律師事務所也宣佈以股東名義向麥考林發起集體訴訟。12月7日,針對麥考林的第三起集體訴訟由美國法律公司Sarraf Gentile提起。

  時代週報記者從幾份律師的訴訟文中了解到,這三宗集體訴訟的矛頭紛紛指向麥考林高管、董事會董事等大股東以及承銷商瑞信。指控他們違背了美國《1993年證券法案》第11章和第15章的相關規定,在首次公開招股相關的文件中,對投資者存在的誤導和虛假信息披露。

  訴訟中特別強調,與麥考林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登記申明相反的是,該公司的毛利潤一直受到支出和成本上漲的影響,從而使麥考林無法達到預期的業績目標。羅森律師事務所指出,當麥考林在2010年11月29日披露真相時,導致公司股價出現大幅下滑,從而給投資人帶來了損失。

  對於接二連三的集體訴訟,麥考林CEO顧備春及董事長沈南鵬等公司高管均保持沉默。其聘請的公關公司有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回應稱,以上訴訟請求是沒有依據的,所有的訴訟不會對麥考林的日常經營造成重大影響,公司將進行有力辯護。而這也是麥考林在此事件中對外界的統一口徑。

  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遠忠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國內企業在海外上市應遵循海外的法律,美國是一個法律較為健全的社會,如果麥考林敗訴,必將受到較為嚴厲的處罰,可能面臨向投資者支付鉅額的賠償金。

  “三駕馬車”之困

  對於麥考林股價的暴跌,一位熟悉美國資本市場的分析師表示:對納斯達克的投資者來説,比利潤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商業模式與市場地位。按美國投資者的看法,只要商業模式正確、市場份額領先,獲得高額回報只是遲早的事情。

  對於麥考林的盈利模式,顧備春在路演時不斷向投資人如此闡述:“我們有兩個維度,一是渠道,一是品牌。根據不同的品牌定位,合適的品牌既可以利用網上平臺,也可以拓展線下渠道。”而通過郵購起家的麥考林,在近年來也不斷在電子商務和線下門店上砸下重金,這也體現了麥考林多渠道的拓展。“從向實體店擴張的版圖到對網上商城麥網的投入,都顯示了麥考林將使‘三駕馬車’並駕齊驅之意。”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方盈芝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過,另一位長期關注麥考林的分析師卻對其多渠道的盈利能力表示質疑,他認為,麥考林“三駕馬車”銷售模式遇到了瓶頸:線下門店的品牌效應不明顯;電子商務又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競爭對手,顯得稍為弱勢;而郵購的模式又跟不上潮流。

  另外,儘管被稱為“中國電商第一股”,但實際上麥考林的身份在業界爭議不斷。易觀國際CEO于揚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麥考林很大一部分業務還是來自於郵購,線上業務只佔少數,不能説是完全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公司。”同時麥考林的競爭對手凡客誠品的CEO陳年也表示,麥考林過半收入與互聯網無關,其股價腰斬不能夠反映電子商務行業的問題。

  不過,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卻在微博中表示,從麥考林目前公開的消息來看,投資人主導操控味道濃厚。投資人有時是天使有時是魔鬼。做好電子商務必須有實業家的心態和方法。如果這場集體訴訟敗了,麥考林很可能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第一摔,對整個行業影響巨大。

  紅杉過度包裝惡果

  于揚則是站在第三方觀察者的角度,認為麥考林面對的股價暴跌和接連訴訟,都是其在上市的時候對財務數據過度包裝的體現。而在這個過程中,麥考林的投資方紅杉資本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據了解,2008年紅杉資本高調宣佈,斥資8000萬美元收購麥考林原股東華平以及其他少數股東持有的麥考林股份。這是紅杉資本第一次以控股方式投資一家企業,也是紅杉在國內最大的單筆投資。

  投資麥考林並運作其上市,也被業界看做是紅杉資本掌舵人沈南鵬的一次成功的投資。紅杉進入麥考林的短短兩年內,麥考林的發展速度迅猛,財報也是節節攀升。而麥考林成功上市,沈南鵬也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麥考林的招股書顯示,在麥考林董事會成員中,主要持股人有以沈南鵬為代表的紅杉資本、John J. Ying和顧備春三人。其中,沈南鵬是董事長,代表紅杉資本持股約2.53億普通股,佔總股本的75.9%;顧備春持有13.8%股份,約合4972萬股。在成功上市後,沈南鵬團隊股份額將降低到62.8%,顧備春降至11.6%。

  分析師方盈芝認為,麥考林在發展的各個階段都獲得了PE的投資,資本的作用是實現前期規模化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在其成功上市後,公司獲得寬廣的資本市場融資途徑,這將加快其發展節奏,但同時也將面對更嚴格的公司規範化治理要求。(李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