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改善資負結構 險企醞釀佈局保障房建設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8日 07: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就差錢”,即缺少融資渠道,尤其是在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設方面。對於保險企業來説,如何合理地配置及運用險資投資進而改善資産負債錯配則是各個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的當務之急。

  一邊是資金等待合理的配置,一邊是保障性住房的 “就差錢”,二者結合則能夠産生互補效應。住建部人士近期就曾表示,目前資金緊缺的保障房建設正考慮引入保險資金。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一些地方官員和保險公司高層的回應,但保監會對此仍相當謹慎。

  醞釀保障房建設佈局

  中國保監會在今年9月份發佈了《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産暫行辦法》(下簡稱《辦法》),對投資不動産進行了詳細規定。《辦法》規定,保險公司投資不動産(不含自用性不動産)的賬面餘額,不高於本公司上季度末總資産的10%。

  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份,全國險資用於投資的規模約為32265億元,總資産約為48940.23億元,如此估算,能夠投資不動産的險資數額約為4500億元。另外,據估計,2011年全國保障性住房將高達1000萬套,投資額度達1.4萬億元,佔全國房地産規模的20%。

  自從《辦法》頒布以來,各大保險公司都顯示出十分積極的姿態。無論是保險資金、還是社保和養老基金,目前普遍存在資産負債錯配的情況。尤其是處在投資安全和收益率“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

  數據顯示,2009年險資投資收益2141.7億元,收益率6.41%,同比提高4.5個百分點,共有22家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收益率超過8%。而目前社保基金的可運用資金將近2萬億元,收益率還不到2%。面對節節攀高的CPI,無論是險資還是社保都在考慮如何進一步優化資産配置,在“魚和熊掌”中尋找平衡。

  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不久前就曾表示,保障性住房對險資而言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保險資金更傾向於中長期運作,允許投資不動産有利於擺脫險資對於資本市場的過度依賴,降低資本市場波動過大帶來的風險。

  目前包括中國人壽、泰康、平安、中國人保等多家大型保險公司已經試水不動産。比如,中國人壽已在河北廊坊建立養老社區項目,總面積過萬畝,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同時還在海南建立類似的社區。泰康也成立了弘泰老齡産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養老社區的建設。平安集團則以其擁有平安信託的便利,早已大規模地涉足房地産投資領域,並培養了一個成熟的不動産投資團隊。中國人保也已經搭建了人保投控和人保資本兩個專業化投資平臺,形成了相應的市場化團隊,並已經儲備了一定規模的項目資源。

  但是,對於不動産投資中的保障性住房,通過記者的調查,目前還沒有哪家保險企業的資産管理公司發佈明確具體的細節,大部分保險企業表示處在研究當中或者等待政策的明確。儘管如此,險資對於保障性住房普遍呈現迎合的姿態。

  南開大學保險係教授朱銘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險資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資具有三種優勢,其一是為保障性住房提供融資渠道,符合政府政策的導向性;其二是與險資長期性的投資特點相匹配,利於資産負債錯配的修正;三是,相比商業性住房,保障性住房風險較低,如果政府提供相應穩定的政策,收益方面也不會過於悲觀,符合險資投資原則。

  中信證券某保險行業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道:“保障性住房投資符合險資的合理配置,平衡了安全性和收益率之間的矛盾。更為主要的是考慮到目前的利差因素和險資的規模,這個方向是值得險企考慮的。”

  改善資負結構新途徑

  保障性住房是與商品性住房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它對對於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相比較商品性住房而言,前者更帶有一些公益性質。承建保障性住房是以國計民生為前提的,盈利目的則是次要考慮的因素。因此,保障性住房往往是微盈利或者非贏利的項目。

  保險企業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雖然險資一再強調安全第一,但同時也需要博取相應的收益率。因此,險資投資的特點註定了保障性住房只是險資配置的一個渠道,用來優化其資産負債的結構。

  朱銘來對記者表示:“從政府角度來講,作為關係到國計民生的保障性住房的投資應以政府財政支出為主,險資可以適當地涉足,但前提是政府應當有相應的政策出臺來保證其收益率。從險企的角度來講,投資保障性住房僅僅是一個優化資産結構、建立封閉的産業鏈的渠道而已,不會成為險企投資的主要渠道。”

  某住建部的官員稱,從海外的經驗看,住房金融通常有兩條線: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要成立切合中國實際的住房保障制度,沒有政策性融資佈置是不可能的。

  百年人壽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姜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保障房大多是非贏利項目,應當以財政投入和政策導向為主。”

  保障性住房涉及的環節較多,情況十分複雜。例如在供給上就存在投入資金不足、投入土地不足或者是有土地沒有資金等情況。在政府方面,則有例如綜合土地劃撥、稅收優惠、政策貼息等一套週全的體系。在融資方面,除了險資以外,商業銀行貸款、信託基金、政府債券等都可以成為其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