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紅名單”倒逼78家央企 或加速尋找退地接盤者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09: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最近,有關監管機構向商業銀行下發的一份房地産央企“紅名單”,引發了巨大漩渦。“‘紅名單’其實也是在支持國資委的清退政策,引導78家非主業地産央企有序退出。”12月6日,一位接近國資委的權威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記者了解,監管機構要求分支行只對名單中的16家房地産央企提供授信額度。而針對除了16家之外的房地産央企,存量貸款要採取保全措施,儘早回收。此外,存量到期收回的,項目貸款無法續貸。

  清退關鍵在於“項目退出難”

  監管機構直接向商業銀行下發房地産央企停貸 “紅名單”,尚屬首次。市場人士認為,這跟央企退出房地産的進展滯後有關。

  今年3月18日,國資委針對下屬78家央企發佈“清退令”,至今已有8個多月,僅有中遠集團、中國航天、中石化、中石油等7家央企掛牌轉讓不足20家地産子公司的股權。餘下71家非地産主業央企下屬200多家地産子公司至今未見退出跡象。

  《每日經濟新聞》從産權交易所查閱公告發現,上述7家央企掛牌轉讓地産子公司,接盤者寥寥。成功轉讓的僅有航天科工集團的北京金中都置業公司項目、中石油北京都市聖景地産等2個項目。

  對此現象,上述接近國資委的權威人士指出,缺乏市場資金接盤,也是導致央企清退進展緩慢的關鍵因素之一。

  該人士指出,目前78家央企的地産清退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股權退出,另一部分是地産項目。“清退難點在於地産項目如何退出,目前很多地産項目正在開發建設之中,退出難度很大。”

  對於股權項目退出,相對則較易操作,即資産清算之後打包,然後在産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若有社會資本購買,該部分地産股權則順利成交。

  “目前比較頭痛的是正在開發的地産項目。如果強行退出,部分項目將面臨暫停的風險。”某退出地産的央企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清退央企”面臨資金鏈風險

  日前,上述房地産央企“紅名單”正在銀行系統內部傳閱。

  據有關人士透露,監管部門在通知中明確要求,嚴禁非房地産主業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參與商業性土地開發和房地産經營業務。同時,國有資産和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大查處力度,商業銀行要加強對房地産企業開發貸款的貸前審查和貸後管理。

  對於上述通知,業界認為是在進一步推動78家央企加速清退。“監管部門下發的‘紅名單’,其實也是在支持國資委的清退政策,引導78家非主業地産央企有序退出。”上述接近國資委的權威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該人士認為,既然國資委已經發佈清退令,並詳細列出了16家地産主業央企與78家央企的退出名單,表明監管政策已經明朗。目前的問題是在執行層面。

  據記者了解,監管機構是把上述“紅名單”直接下發給商業銀行,再由商業銀行與78家央企逐一溝通,目的在於,給商業銀行下放停貸權,嚴格針對78家央企的地産項目進行停貸。

  “至於停貸,這是銀行與央企之間的事情。一旦停貸,78家央企的地産項目將面臨很大的資金問題,這也將迫使央企想辦法尋找接盤者。”上述接近國資委的權威人士説。

  市場人士認為,銀行停貸將引發資金鏈緊張,從而率先危及78家央企中的資金薄弱者。這將帶來多方面影響。其一,資金薄弱者將加速轉讓地産資産套現;其二,房企現金回籠壓力越來越大,部分在建項目很可能暫停;其三,將引發部分非地産主業央企的“退房潮”;其四,加速房地産業並購重組潮的到來。

  由銀行停貸引發的 “多米諾效應”,將給16家以地産為主業的大型房企集團打開並購之門。問題在於,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這16家地産為主業的央企是否願意接盤呢?“16家地産主業央企是否接盤78家的退出資産,在政策監管上這是允許的,國資委的政策並沒有對此限制。”上述權威人士説。

  另據記者了解,78家央企即將退出的地産資産中,不乏盈利能力強、土地儲備豐富的企業。現在商業銀行通過停貸的方式,“倒逼”央企清理這些優質房地産業務,或將從根本上扭轉無人接盤的局面。

  同步播報

  銀監會證實“紅名單”名單外央企仍有規避辦法

  每經記者 許婧 發自北京

  日前有消息稱,監管機構發佈了一份“紅名單”,目前多家銀行已經要求分支行只能對名單中列示的包括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中國房地産開發集團公司在內的16家主業為房地産的央企提供新增房地産開發貸款,而對名單之外的非房地産主業央企不得提供新增房地産開發貸款,此前下發的存量貸款也要及時回收,做好資産保全工作。

  針對這則消息,銀監會迅速作出了反應。昨日(12月6日)晚間,銀監會負責人表態稱,9月份已經下發主業含房地産的中央企業名單,並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貸前審查和貸後管理。

  開發貸審慎

  “銀監會確實在幾個月前發佈過一個提示,但是該提示只是説明哪些央企主業非房地産,並沒有限制銀行對相關企業的放貸。”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貸部總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指出,現在銀行對於房地産開發貸的風險意識正在逐步加強,貸款審查標準也越來越審慎。“即使監管層讓銀行貸,銀行也不會輕易貸。”

  在國家出臺多輪房地産調控、信貸政策緊縮成定局的情況下,開發貸的風險逐漸被各家銀行所重視。某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信貸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該行在幾個月之前就一直著重提示開發貸風險,房地産行業已被納入信貸資金輕易不進入的行業。

  上述股份制銀行高層表示,房地産項目的開發週期一般是一年半至兩年,而銀行在放貸時要考慮一年半以後該項目能否回款,而從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看,政策緊縮可能性非常大,不確定性因素在增加。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開發貸風險不必多慮。日信證券研究員謝愛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家的房地産調控政策並沒有起到明顯效果,房地産企業銷售狀況依然良好。

  華遠地産總裁任志強的觀點頗有代表性,他在央視《對手》節目直截了當地指出,“現在的房價國家壓著都不跌,不壓又會怎樣?”

  名單外央企仍可規避

  據國資委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清退名單上的78家央企旗下共有房地産子公司227家,約佔央企全部三級以上房地産公司數量的60%,資産總額佔比15%,銷售收入和利潤佔比為15%和7%。

  上述股份制銀行高層對記者表示,在銀行不給非房地産為主業的央企貸款的前提下,他們也有規避的辦法。具體來説,可以先用自有資金啟動項目,然後再向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來彌補資金缺口。“比如項目啟動資金需要5億元,企業可以先用自有資金投5億元,然後再申請流動資金貸款,這些企業是多种經營,規避就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