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應對熱錢流竄:新興市場啟動“七種武器”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09: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12月5日,伯南克在媒體上透露,鋻於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必要時不排除推行第三輪定量寬鬆政策(QE3),進一步擴大購債規模。

  此言無疑是為深受熱錢困擾的新興市場火上澆油。

  不過,和十多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時不同的是,新興市場早已陸續啟動各類方案,應對美國劑量不斷加大的量化寬鬆政策。

  花旗集團中國區投資研究與分析部主管、董事總經理沈明高向本報記者表示,本次捲入熱錢大潮的新興經濟體明顯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很早就啟動了應對方案,推出措施都很及時。

  熱錢又開始流竄

  美聯儲出臺QE2之前,短期資本早已因巨大的利差誘惑而涌向新興市場。

  今年第三季度,流向印度、印尼、韓國、菲律賓、中國台灣、泰國和越南等地股市的資本共計115億美元,推動當地股市上漲了8%-23%。同期,韓元、菲律賓比索、泰銖兌美元匯率均出現5%以上的升值,印度、印尼等國貨幣也呈升值趨勢。

  國內的通脹壓力使新興市場各國不斷加息,而在發達經濟體維持幾乎零利率的現實情況下,不斷加息使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的利差不斷擴大。這使新興市場對熱錢的吸引力更大,造成惡性循環。於是,新興市場開始擔憂,十多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是否會重演?

  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和日本實施定量寬鬆政策,大量出籠的貨幣涌入東南亞新興市場。到1990年代中期,美國國內因通脹壓力而開始加息,大量資本回流,導致東南亞國家經濟泡沫破滅,爆發金融危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駐新加坡代表Ravi Balakrishnan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儘管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資本流入迅速膨脹,但目前仍然沒有達到2007年的流量高位,這意味著接下來將面臨更加強大的熱錢壓力。

  “和1990年代相比,此輪熱錢規模較大,但新興市場的規模也大,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大型經濟體也捲入其中。”沈明高説。

  10月,泰國和韓國率先對流動性氾濫表示嚴重擔憂。泰國財長表示,過去一個月外資購買泰國國債“不正常地”增長;韓國央行行長認為,韓國必須控制“羊群效應”下流動性異常增長。

  其後,各大新興經濟體紛紛出臺措施,打壓熱錢。

  招數:匯率浮動與資本管制

  渣打銀行的報告顯示,各大新興經濟體陸續出臺了若干措施應對全球資本流動的不平衡,包括堵截外部資本、設定“托賓稅”等。

  應對措施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增加外匯儲備和升值本幣的“常規手段”,另一類是強調資本管制的“非常規手段”。

  沈明高解釋:“任何應對流動性氾濫的措施,都是匯率變動和資本管制的政策組合,各方依據不同經濟條件來決定不同的組合。”

  採取“常規手段”的典型經濟體是新加坡,其金融管理局10月決定今年第二次擴大新加坡元的波幅範圍和斜度,由2%-2.5%擴大至3.5%左右,以溫和升值來應對通脹。

  從“非常規手段”看,控制流量和平衡國際收支、區別對待中長期投資與投機資本、徵收資本所得稅是常用方法。

  印尼和菲律賓等國主要採取了控制流量和平衡國際收支的做法。印尼央行考慮延長現行最少1個月的國債持有期,並把銀行定期存款從最少2個月延長到1年。而菲律賓央行表示,要放寬外匯流出條例,鼓勵資本流出。

  泰國的“組合拳”較典型:此前也採取過放寬外匯流出政策,10月起對境外投資者投資泰國債券市場徵收15%利息和資本所得稅。12月1日,泰國更宣佈加息以抵制通脹,對政策進行微調。

  韓國11月中旬也宣佈,將支持關於對外國投資者的國債收益利得徵收14%預扣稅的相關立法,並準備採取額外舉措應對資本流動變化。

  政策選擇取決於經濟結構

  從各國出臺的管制措施來看,鮮有單一採用匯率浮動或單一資本管制的。

  沈明高表示,一個經濟體採用怎樣的政策組合,取決於其經濟結構本身。

  他表示,內生型經濟可以通過匯率浮動釋放部分熱錢壓力,因而採取相對溫和的資本管制措施;而出口導向型經濟,對匯率穩定尤其在意,因此在資本管制上選擇更加嚴厲的手段。

  花旗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後QE2環境下,印度、印尼和菲律賓因其內生型經濟的特點,能承受部分本幣上漲壓力,因而採用相對溫和的資本管制;而馬來西亞、中國台灣和泰國等出口導向型經濟,將會為穩定匯率而採取更加直接的資本管制。

  印尼、菲律賓等國採取了控制資本流量或平衡國際收支的做法,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看來,這是比較溫和的做法。

  希望通過區別對待熱錢來保障國內正常投資不受影響,孫立堅認為,這在操作上難度較大。

  孫立堅指出,各國採取不同管制方案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阻礙正常的投資性流動,防止對實體經濟産生副作用。近日印度降低對銀行持有債券水平的強制性要求,增加流動性就是一例。

  未來2-3年是關鍵

  沈明高表示,明後年是判斷新興經濟體能否依賴內生型消費自我成長的關鍵,新興市場與發達國家的貨幣能否脫鉤,是這一輪資本管制措施是否最終有效的一大決定因素。

  據美銀美林的預測,隨著通脹指數提升,2013年歐美發達國家將啟動加息,屆時熱錢將會從新興市場掉頭。

  美銀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新興經濟體能夠在此前頂住熱錢壓力,抓住中長期投資流入,那麼産生大規模資産泡沫的可能性就會降到最低。

  沈明高也指出,新興經濟體不能忽視此輪流動性中的真正投資力量,“近來客戶的投資重點轉向表明,此輪流動性不完全是熱錢的權宜之計,全球性資源配置的結構轉向已經到來。”

  台灣瑞升國際資産管理公司總經理胡世芳告認為,“兩極化的投資會成為2011年的主流趨勢”。一方面,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目前仍然是熱錢的理想市場;另一方面,很多客戶還是希望尋找長期戰略聯盟的機會,為下一波更大的投資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