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北京“漂白蘑菇”事件追蹤:小實驗為何引發大爭議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5日 12: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未經漂白的口蘑。

漂白蘑菇(資料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華網北京12月5日電(“新華視點”記者陳黎明、劉浦泉、李舒)近日,北京市小學生張皓調查發現“蘑菇被漂白”事件,已發酵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繼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發佈“食用菌合格率為97.73%”的市場抽檢結果後,中國食用菌協會4日又在媒體上表示“不相信小學生的實驗結果”。

  相反,在一家網站發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選擇“相信小學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等專家指出,“蘑菇檢測”折射的深層問題發人深省。

  小學生實驗引發全社會關注

  “報紙上刊登我的報告,我很高興。大家都知道蘑菇可能被漂白,就會增加防範意識,我的目的就達到了。”3日下午,11歲的張皓在北京市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接受“新華視點”記者採訪時表示。

  愛吃烤蘑菇的張皓是科技館“科學探究班”的學員。今年2月,媽媽突然禁止他吃蘑菇,因為媒體披露部分蘑菇含熒光增白劑。張皓決定自己探尋真相。科技館的劉建華老師幫助他制定了方案。在做了查閱資料、發放調查問卷等準備工作後,張皓的家人又請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高瑞芳來指導他。

  7月19日,張皓和媽媽在市區超市、郊區菜市場、農産品批發市場等地購買了16種食用菌。

  張皓説,他的實驗是按四川省的地方標準,這是他查到的唯一關於熒光增白劑的公開標準。實驗分4個步驟。第一步,買了便攜式驗鈔機照射蘑菇,沒發現熒光增白劑。第二步,7月20日、7月21日在高瑞芳指導下,他在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研究室暗室365納米紫外光的照射下,發現12個樣本表面有熒光增白劑形成的光點。第三步,配置了4種熒光增白劑,對未污染的蘑菇進行浸泡、對比。第四步,對含熒光增白劑的蘑菇,從視覺、觸覺、嗅覺方面總結評價。

  11月底,有媒體從北京西城區科技館得到張皓撰寫的實驗報告,“小學生調查蘑菇九成被漂白”等報道見報,並引起公眾及政府部門關注。

  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通報對北京市場銷售食用菌熒光增白物質專項監測情況,稱在東城、朝陽、海淀、豐臺等區縣13家超市、市場共抽取132個樣本,其中有3個樣本檢出熒光增白物質,合格率為97.73%。

  一個是“小學生調查蘑菇九成被漂白”,一個是“政府部門監測九成多合格”,巨大的反差迅速引起公眾關注。有媒體報道:工商局工作人員稱“小學生的檢測不科學”。

  而網民的選擇卻相反。一家網站推出“信小學生還是信工商局”的投票,至4日晚,3119票中,選擇“相信小學生”的有1122票,佔第一位。選擇“國家專業機構還不如一個小學生,悲哀”的有656票,居第二。還有616票選擇“工商局説人家‘不科學’,你倒是出一個‘科學’的呀”。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