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鬆(QE2)的貨幣政策給中國帶來了多方面風險。
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的説法,一個風險就在於QE2很可能會帶來美國國內物價上漲,讓中國在美國國債市場的投資縮水,這是“政策制定者非常擔心的”。
因此,李稻葵在上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説,在美聯儲購買美國國債的過程中,中國可以賣出一部分。
但賣完之後,拿回來“燙手”的美元現金怎麼辦?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副總裁黃傑夫近日在紐約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説,外匯儲備投資賺錢並不是中央銀行的本質工作,外匯儲備的規模應該縮小,並且應該“藏匯於民”,讓民間部門去投資。而中國的出路之一就是發行熊貓債券。
因為目前中國金融工具産品欠缺,民間無法對匯率敞口風險進行避險,這一市場很難發展起來。黃傑夫認為,中國應儘快推出人民幣匯率指數期貨産品,打造人民幣債券市場來實現真正的藏匯於民。
外資銀行實際上也看到了其中的機會。11月29日,渣打銀行表示未來三年將擴大旗下的全球交易及承銷業務,增聘約1800名員工,將該部門現有職工總數增加一倍,其首要目的就是要發展人民幣債券業務。
黃傑夫在美國有17年跨國並購和期貨市場的經驗,並曾擔任中國證監會顧問,為中國期貨市場建設出謀劃策。黃傑夫專注的一個主要領域是碳交易市場,我們很自然就從打造中國碳交易市場談起。
碳市場試點:為企業做好準備
《21世紀》:發展碳市場方面中國與美國相比有什麼差距?
黃傑夫:中國比美國走得還要靠前。美國國會現在還沒有通過氣候變化法案,但是美國的州政府在做,地區性的碳市場在發展。中國由於頒布了40%-45%的碳強度指標,事實上已經産生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稀缺性,有了稀缺性從金融經濟的角度就可以去交易了。中央政府已經創造了稀缺性,接下來就看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能不能在中央政府已經頒布的既定政策基礎上,創建交易、監管、登記、結算系統,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交易不是為了交易,是為了讓企業到了年底,或者五年計劃達標時實現更低的成本。
《21世紀》:中國目前創建碳市場有哪些挑戰?
黃傑夫:建立任何一個金融市場、商品市場面臨的挑戰都是共同的。中國建立碳市場首先要通過試點,前段時間廣東省説要設計一個廣東企業排放的指標,多排放的企業可以買指標,少排放的企業可以把多餘的指標賣出去,這個交易雛形就出來了。所以中央政府在考慮碳交易試點,要考慮地方的具體特點和積極性。
中國的試點建設不能搞太大,試點設計太大容易出問題,因為中國資本市場還很年輕,要把握好度。到底是從電力行業開始,還是電力加上航空。電力當然是排放大戶,但再過一年,中國的航空公司飛到歐盟都要強制碳指標。這樣我們為什麼不讓航空業也參與試點,産生一個人民幣定價的碳交易體系。中國的航空公司用這一套交易體系來應對歐盟的歐元定價體系和他們的遊戲規則,這樣就不用被動地去購買歐洲的指標。
還有廣東為什麼那麼積極,廣東作為GDP大省有很多出口企業,假如歐洲以後收我們的碳關稅,我們這些大的出口企業能否也參與碳交易的試點之中,鍛鍊一下能力,對未來做好準備。我們的試點就是為企業做好準備。
應儘快先推出利率期貨
《21世紀》:中國還準備發展信用違約掉期(CDS)和資産證券化市場。比如CDS,大家聽了好像就比較恐懼。
黃傑夫:CDS在中國叫風險緩釋,和美國還不太一樣。中國現在控制風險有一個做法,把杠桿控制在5倍。從美國的經驗來看,這恐怕還不是根本的招,根本的招還是要把CDS這種雙邊協商的合同,放在一個中央對手方的平臺上,就像ICE一樣。現在整個西方CDS交易量名義價值大概是21萬億美元,其中12萬億-13萬億都是拿到第三方清算所結算的,是放在ICE平臺上結算的,風險是ICE的清算機構來背的,而不是交易雙方。
做CDS的同時,中國還應該推出利率期貨,利率對整個經濟的影響遠遠大於股指。在美國利率期貨先於股指期貨推出是有道理的,中國應該儘快先把利率期貨推出來。中國現在具備推出或者説重新推出利率産品的條件。場外交易叫利率互換,場內交易叫利率期貨。場內場外陰陽互動,共同參與價格發現。
《21世紀》:羅奇説中國發展CDS是發展有毒市場,你怎麼看?
黃傑夫:我非常尊敬羅奇先生,他經驗豐富。談利率、CDS、碳,經濟學家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實際參與金融市場的第一線的從業人員,他們拿真金白銀在這個市場上博弈,最有直接的感覺。談CDS最好找那些參與CDS博弈交易,做CDS後臺清算這些人,他們天天參與價格發現,知道什麼地方會出現風險。他們不是僅僅説它有沒有毒,還把毒去掉。
另外,説到匯率,中國今年在談,人民幣匯率不再去盯美元,而去盯一個貨幣籃子。在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元的貨幣籃子怎麼做的。他們是怎麼交易的,怎麼幫助美元發現價格,怎麼幫助市場參與者來避險。美元的貨幣籃子,即美元匯率指數USDX,其期貨和期權合約至今在ICE交易所交易了26年。
我看了路透社一個專欄作家説,中國應趕緊利用QE2的機會,大的買家來了,趕緊賣出美國國債。平時賣了6000億一下子利率就上去了,到時候他們還會指責你。現在伯南克説我要買,這多好賣出的機會啊。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觀點。我的問題是:賣了之後拿回來現金如何處理?一個出路是發行熊貓債券。中國社科院的余永定老師15年前就在講熊貓債券。但你要人家在紐約、倫敦、香港的基金經理買你的熊貓債券,你不推出一系列場內交易的人民幣匯率的金融工具,他們就沒法避險。沒法避險就沒法去買你的人民幣債券,這樣熊貓債券市場沒有流動性就做不起來,做不大。
定價權就是要
依靠豐富的金融工具
《21世紀》:您怎麼看QE2對中國的影響?
黃傑夫:市場經常給人們意外,我覺得QE2很可能讓很多人想不到。他們所認定的QE2的結果,很可能不會這麼發展。比如QE2原本打算壓低長期利率上升,但現在卻有上升趨勢。
大家都在做預測。但更重要的是,無論任何預測的結果發生了,中國的對匯率利率敏感的部門要有充足的金融工具來保護自己,這比爭論預測QE2如何走向還要重要。
看看同樣是發展中國家的印度是如何做的。印度在2008年9月雷曼倒閉後兩個月,開始推出了印度盧比和美元的貨幣對的交易,也就是説用金融市場來管理印度盧比對美元的匯率變動,而不僅僅是用行政手段。兩年下來,印度盧比對美元波動範圍25%,雖然升值了這麼多,但印度企業、金融機構沒有大規模倒閉破産,印度股市運行沒有受到影響。而且印度盧比對美元的期貨合約,是2009年全球所有期貨合約交易量最大的。為什麼一個發展中國家似乎在金融風暴最嚴重的時候,敢推出這樣的衍生品工具。印度央行説了三點,第一透明度,這個時候需要更透明的工具;第二是效率,市場來形成匯率比中央銀行更加有效;第三是市場參與者要多、要雜,市場的價格信號才能真正透明。這是印度央行的理念,他們認為這個時候推出衍生品工具,恰好是穩定器,而不是麻煩製造者。
到今年10月,金磚四國有三國推出了用市場手段。我們要發展金融業,拿到定價權,定價權就是要依靠豐富的金融工具,就是金融市場體系的建設,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拿到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