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2日 07: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李澤民發自北京
坎昆氣候會議(COP16)進行到第二天,作為締約國之一的日本,表明反對《京都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的存續。這給本就前景並不明朗的談判進程增添了陰影。
也正因此,昨日(12月1日),日本“斬獲”了當日的“化石獎”——該獎專為阻礙氣候談判的國家所設。
與此同時,根據第三世界網絡(TWN)發佈的消息稱,以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為代表的部分“傘形國家”,大多不願參與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
歐盟的態度也有所搖擺,儘管上周在首腦會議上説會“考慮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意願”,但前提是“所有經濟體都要納入一個全面的國際氣候協議”。
據了解,在“傘形國家”中,只有挪威明確表態支持議定書二期減排承諾,並已給出了減排30%的目標。
日方表態引發抗議
日本此次反對議定書的理由是:該協議只覆蓋了佔27%的全球排放量的國家,而世界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和美國都沒有在這個協議下承諾減排目標。
事實上,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和合作中,中國始終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京都議定書》、八里路線圖,始終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始終堅持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定位。
中國氣候變化談判代表、發改委氣候司司長蘇偉指出,議定書是“共同但有區別原則”的具體體現,也是巴厘路線圖的根本內容,不容拋棄。
記者了解到,在COP16之前,日本國內的九大産業聯盟就對日本政府聯合施壓,要求其反對在2012年之後延續議定書。
對此,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楊愛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日本的國際談判立場是被其國內短視的産業集團所綁架,這些日本企業沒能看到全球減排趨勢對於日本先進、高效的節能技術帶來的商機。”她稱,作為議定書的誕生國,日本如今卻堅決反對議定書的延續,這種具有破壞性的談判立場,為坎昆大會蒙上了陰影。
國際NGO組織對日本的這種態度表達抗議。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的SivanKartha教授認為,“儘管議定書有不足之處,但它是能維持談判的基石。如果放棄,我們再無減排的保證。”
雙軌機制陷入危情
作為UNFCCC下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全面協議,議定書規定了發達國家在2012年前的減排指標,即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此為第一承諾期。
如今2012年臨近,議定書的“過期論”甚囂塵上,簽署了議定書的一些國家,也開始質疑目前雙軌談判機制的合理性。
2007年末,180多個國家簽署的巴厘路線圖確定了雙軌談判機制。簽署議定書的發達國家要履行議定書的規定,承諾2012年以後的大幅度量化減排指標。
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和未簽署議定書的發達國家(主要指美國)則要在UNFCCC下採取進一步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針對目前陷入“危情”的議定書。第三世界網絡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現在很多國家對議定書表示出來明確的“棄船”態度,他們欲搭載新交通工具的方法,顯得低級。
這種所謂的“新方法”,即美國一直呼籲的“自願而非約束性減排模式”,這樣,發達國家可按自己目標自願解決減排數量。
上述負責人説:“這樣做無疑是倒退,因為沒有根據科學要求制定集體減排指標,沒有機制來檢查目標完成情況,也不能讓締約國們來修正這些指標以保證減排水平足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