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伏筆2011地方融資平臺過年關:信貸與城投債雙重奏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1日 08: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時至年關,貫穿2010年銀行業監管主線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清查仍在緊鑼密鼓進行,未有鬆動跡象。

  11月30日,某國有銀行信貸管理部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銀監會已于近期向十個省份派駐工作組,針對政府平臺貸款進行又一輪摸底和檢查。據其透露,此次檢查重點有二:一,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抵押和現金流落實細節以及目前正在推進的分類處置情況;二,2010年6月30日以來,融資平臺貸款增量有多大。

  “每次都是風風火火,雷厲風行。”某大型銀行江蘇分行人士向記者坦言,這已是他年內所經歷的第四次銀監會抽查了;而對於他所在的銀行而言,相比存量貸款清查,該銀行下半年投放的大量新增貸款更懼怕監管層的高壓檢查。

  上述人士坦言,新增貸款不好過關。“即便下半年總行政策有所收緊,我們還是突擊發放了不少平臺貸款。”

  不過,站在2010年的尾巴上,眺望宏觀經濟形勢更加陰晴不定的2011年,地方融資平臺的融資環境正在發生微妙變化。無論銀行間接融資還是通過發行城投債的方式直接融資,目前緊繃的政府融資平臺融資鏈有望在明年得到改善。

  最大利好,來自於城投債有望大規模重啟發行。11月30日,本報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已于本月20日下發《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發行債券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將“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投融資平臺公司通過債券市場直接融資”。

  六成平臺貸或解套

  按照銀監會此前制定的有關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清查“六步走”時間表,2010年下半年以來,平臺貸款分解數據、四方對賬、風險分類、匯總報表、統一會談工作業已相繼完成,現場檢查正當其時。

  對於被抽中檢查的地方分行而言,銀監會此舉,顯然是對於此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認定工作還不放心;而一輪又一輪監管風暴過後,越來越充實的平臺貸款四方對賬數據似乎仍逃不脫被質疑的命運。

  11月30日,接近雲南銀監局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該局已對全省平臺公司進行通報,數據顯示,目前該省不少銀行平臺貸款滿足現金流“全覆蓋”或“基本覆蓋”的比例已高達六成,數據相當樂觀。

  某大型銀行信貸管理部人士也向記者表示,上述數據具有一定代表性,“大型商業銀行可能主要以地市級以上的融資平臺為主,整體情況比較良好”。

  不過,樂觀的數據背後,監管層的擔憂和懷疑並未消減。上述大型銀行江蘇分行人士亦表示,“此次銀監會檢查仍然是針對平臺認定標準不一、分類情況不統一而來的。”

  事實上,經過銀監局、地方政府、銀行、平臺公司四方對賬之後,商業銀行仍然在一些標準界定上不統一。以中信銀行為例,按照該行自身口徑,截至2010年6月末,該行融資平臺貸款餘額1682億元,佔比15%;不過,按照四方對賬的結果,該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餘額合計2237億元。

  中信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兩個口徑背後差額的80%是公路等現金流較好的項目,風險不大;且銀行對平臺貸款資産質量相當有把握,仍以中信為例,該行正常類平臺貸款佔比99.62%,關注類佔比0.38%,無不良。且按照現金流覆蓋程度分類,覆蓋不太充足的後兩類(即半覆蓋和無覆蓋)的佔比約15%左右。

  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六成平臺貸款屬於“全覆蓋”和“基本覆蓋”,意義非同尋常。按照銀監會最新要求,對於現金流可全覆蓋的平臺貸款,可整體劃轉為一般公司類管理的貸款,這意味著這六成以上的平臺貸款可以成功“解套”。

  此次銀監會再度出動檢查組,可謂年內最後一輪監管風暴。上述大行南方分行人士透露,此次檢查銀監會對普遍存在的土地抵押頗為嚴厲,“之前沒有土地權證的也可能被算作有土地抵押,現在必須是有土地權證才能算有效資産和有效覆蓋”。

  接近銀監會的人士此前就曾透露,截至8月末,平臺貸款抵押估值佔全部平臺貸款餘額的49.4%。“抵押品大部分為土地抵押,未來抵押品變現價值受土地價格波動影響極大,而且部分土地抵押貸款尚未取得規劃許可證、土地使用權證等相關權證,存在重大合規風險。”

  銀監會要求11月30日之前,由各地銀監局組織,以地級市為單位進行現場檢查;12月15日前須將相關報告報送銀監會。

  平臺貸鬆緊假象

  對於此次檢查的另一大重點任務,摸底6月30日增量平臺貸,各家銀行心態各異。

  事實上,面對密集的監管風暴,相當多的銀行已經將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審批權收歸總行,除此之外,嚴禁對地方政府債務情況不佳的縣級以下平臺發放貸款。

  不過,並非所有的銀行都拒絕融資平臺這一塊美食。在銀行人士看來,監管層針對地方融資平臺一輪又一輪的清查工作,總行承受的壓力更大,“整改”無非是總行壓縮一下地方融資平臺的規模,“銀監會也不可能單獨處理一個分行”。

  商業銀行的衝動,來自於自身的逐利動機,也來自於地方政府的壓力。

  “相對來講,政府平臺貸款整體資質、還款能力比較樂觀,即便貸款收不回來,也不容易犯錯誤,導致銀行放款衝動比較大。”一位股份制銀行高層認為,銀行很難真正割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這是一個內在制度決定的。

  與此同時,2011年,地方融資平臺龐大的資金缺口仍需要銀行貸款源源不斷地支持。

  上述大行南方分行人士表示,城投公司融資需求量特別大,在信貸收縮背景下,商業銀行溢價能力也在提升,與2007-2008年平臺公司貸款利率動輒按照基準利率下浮10%相比,目前,平臺公司貸款利率基本是按照基準利率上浮5-10個基點。

  在商業銀行人士看來,2011年信貸緊縮已成必然,商業銀行仍然會保持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溢價能力,“這種狀況起碼會延續到明後年,一是,信貸收縮是肯定的;二,在通貨膨脹、實際負利率之下,商業銀行從收益率的角度考慮,也需要上浮貸款利率。”某股份制銀行計劃財務部人士分析。

  對於形形色色的政府平臺公司而言,未來融資壓力不言而喻。

  2011年,大量貸款會面臨到期壓力,政治因素是不得不考量的一個因素。地方政府平臺公司的領導,一般均有地方政府建設、財政部門或者金融辦背景,甚至一些地方很多平臺公司負責人既是縣政府金融辦主任又是城投公司總經理。如此背景之下,面對地方政府壓力,商業銀行也不得不做出信貸支持的承諾。

  同樣,針對近期銀監會開展的“四方會談和四方對賬”,在商業銀行人士看來,一旦涉及到政府,很多事情就開始變得複雜。

  一位地方銀監局人士表示,此前對於地方融資平臺的界定上尚且存有一些模糊地段,為地方政府提供了很大的解釋空間和鑽漏洞的空間。“很多我個人認為是屬於融資平臺貸款的,最後都解釋成公司類貸款了,結果統計的數據出來反而很小。”

  同時,針對目前已經完成的風險分類,上述銀監局人士也質疑一些被劃為全覆蓋類貸款的真實抵押情況,很多貸款都是地方政府用土地抵押進行充實,“若以拿地時的價格來衡量現在它的債務的話,肯定百分之百覆蓋。”

  城投債新希望

  在上述股份制銀行高層看來,針對地方政府融資平颱風險,監管層越管越細並非為最佳選擇,在他看來,政府平臺的核心不在於現金流,而是財政收付體系的改革,包括允許地方政府發債、中央和地方的轉移支付改革等。

  在上述眾多財政收付體系改革中,由發改委主導的城投債發行最為直接。

  事實上,2010年8月份,一則由發改委辦公廳下發的文件──《國家發改委辦公廳關於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發行債券有關問題的通知》,為今年以來一度陷入停滯的城投債打開重啟之路。

  11月20日,發改委下發《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發行債券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為2011年城投債徹底打開道路。

  中誠信國際公司高級分析師郭承來分析,《通知》從大方向上鼓勵投融資平臺公司通過債券市場直接融資,而在強化資金用途監管方面,明確提出“投融資平臺公司發行企業債券所募集資金,應主要用於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所具備的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事業”。

  “這意味著城投債將被廣泛用於類似西方市政債領域,而且在發行上提供了法律支撐。”一位債券承銷商分析。

  事實上,此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曾明確撰文指出,地方投融資平臺為市政項目建設發行的“城投債券”,實際上就是中國的市政債券,並應將城投債券進一步規範發展為市政債券。

  事實上,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此次《通知》,在很多方面作了更為寬鬆的規定,諸如,此前規定,經營收入主要來自承擔政府公益性或準公益性項目建設,且佔企業收入比重超過70%的投融資平臺公司發行企業債券,除滿足現行法律規定的企業債券發行條件外,還必須向債券發行核準機構提供本級政府債務餘額和綜合財力的完整信息;最終70%已被調整為30%。

  同時,《通知》刪除了前期徵求意見稿中,有關投融資平臺公司經營收入70%以上來自地方政府收入的,不得對其他企業發債進行擔保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