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神秘“房托族”現身溫州炒作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9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神秘“房托族”現身溫州炒作“溫州炒房團東山再起”

  在溫州調研發現,隨著“炒房團”勃興,當地滋生出一條專業的項目推介、組團看房、購房産業鏈。一些組織推介會的機構,甚至給內部員工發放補貼,並通知員工把家人帶去,形成人數眾多的“房托族”。

  此間更隱秘的傳聞是,某些房産商和投資客簽訂類似期貨投資合同的購房協議,如約定在一年時間內,投資客只要給了小部分定金,就可以對某套房屋有轉售權,房産商也可以將其作為新房出售,如果到期房子還沒賣出去,再由投資客真正買下。

  據新華社杭州11月28日電 當前,市場圍繞貨幣流動性過剩、如何管理通脹預期的爭論達到白熱化。樓市作為吸納天量資金的“蓄水池”,廣受市場矚目。作為樓市的另類風向標,“溫州炒房團”曾在樓市中呼風喚雨,如今是偃旗息鼓還是枕戈待旦?

  “職業房托”手法揭秘

  早幾年紅火的樓市使“溫州炒房團”名震天下,如今,在樓市調控政策巨壓之下,“溫州炒房團”蹤跡難覓。

  其中一個證據是,在有著號稱“浙江樓市風向標”的浙江省第十七屆房地産博覽會上,有一個號稱百人規模的“溫州炒房團”齊刷刷開專車趕赴杭州,臨走卻“不帶走一片雲彩”。這屆房博會,也被稱為“史上最冷房博會”。

  但是,新華社記者在溫州調研發現,隨著“炒房團”勃興,當地滋生出一條專業的項目推介、組團看房、購房産業鏈,似乎並不甘心就此退出這曾經奢華的暴利舞臺。

  “至少到現在為止,市場傳聞溫州炒房團東山再起的消息,大部分是‘房托’的炒作。”資深的溫州投資者王明(化名)説。從現象來看,每個週末,溫州市都有一場接一場的房地産項目推介會,有溫州本地的房産商,也有外地的,不少酒店為此應接不暇。

  一位在溫州當地從事房産報道的媒體人士則剖析説,溫州最早由媒體組織的“看房團”,後來逐漸演變成“炒房團”,也有人專門從事炒房仲介事務,成為“專業房托”:如有的人專門與房産商接洽,承接舉辦推介會的項目並找好場地,有的人則專門負責邀請有實力的溫州老闆來看項目。“一個推介會的行情價是3萬到5萬元,只要我願意,天天都有房産商找我組織推介會。”這位媒體人士稱。

  這位媒體人士還稱,這種推介會是用錢砸出來的:如果推介會需要溫州當地媒體報道,開發商就必須投放廣告,這使得當地一些平面媒體成為獲益者。

  “某報整版彩色封底廣告的價格已經高達15萬元以上,而且不打折、必須先付款。地産廣告成了報紙的主要創收源。”一些組織推介會的機構,甚至給內部員工發放補貼,並通知員工把家人帶去,形成人數眾多的“房托族”,營造一種項目火熱的假象。但這位人士稱,縱然推介會開得紅火,成交量卻並不高。

  “好多樓盤就是利用溫州人打廣告,似乎溫州人買了,這個樓盤就一定會升值。”王明説,在樓市調控政策干預下,溫州現在許多的“房地産項目推介會”説穿了就如同一場場“假面舞會”,真心買的人並不多。有心的人多走幾個推介會,甚至會發現大部分所謂的“看房人”就是那幾張熟面孔,他們是拿工資的“職業房托”。

  而此間更隱秘的傳聞是,某些房産商和投資客簽訂類似期貨投資合同的購房協議,如約定在一年時間內,投資客只要給了小部分定金,就可以對某套房屋有轉售權,房産商也可以作為新房出售,如果到期房子還沒賣出去,再由投資客真正買下。

  知情者坦承,類似“炒期貨房”的手法,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樓市虛火。

  “溫州炒房團演戲就成”

  無疑,有沒有房産,在很多時候已成為不同輿論陣營的分水嶺,有房的人並不希望房價大跌。王明説,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開發商、“房托族”還是普通的有房戶,都在利益陣線的同一邊。所以即使明知是炒作,許多知情的溫州投資客並不去揭穿它,為的就是通過輿論抬高房價。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在更宏觀的“溫州人經濟”層面,溫州人的投資與房地産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溫州投資者已經從最初的“炒房者”變成深度介入房地産開發的“從業者”,也使得他們需要一支專業的“房托”隊伍穩定市場情緒。

  知情者稱,首先,溫州市當地前百強企業有較大部分都涉獵了房地産投資;其次,從全國各地溫州商會層面看,光是會長、副會長級別的商人中,從事房地産業的人也為數眾多;再次,還有成千上萬的海外溫州商人,也把不少資産用於投資內地房産。“在全軍殺入的情況下,沒有人願意看到這片天倒塌,所有人都是這個鏈條上的成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位分析者説。

  但如果全部的推介會都是沒有成交量的“假面舞會”,也很難支撐那麼多房産商前仆後繼、樂此不疲。

  “實際上,只要樓盤肯打折,也有人願意下單。”溫州投資者陳女士稱,外地樓盤到溫州打折都在六七折。而只要有成交量,“房托族”和開發商就開始借題發揮,炒作“溫州炒房團東山再起”之類的話題,煽熱樓市。

  此外,溫州各類民間組織中一些人打著“炒房團”的旗號招搖撞騙。而許多開發商實際上是知道“房托”現象並認可的。王明説,房産商有時甚至只需要有從溫州出發的“炒房團”到所在地售樓現場演戲就成,“他們就想讓當地人知道‘狼來了’,刺激本地人趕快下單,達到銷售目的”。

  民間資本疏導之道

  儘管政府針對樓市飛漲接連出臺調控政策,但在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下,“住房是最佳投資品”的論調,仍是一種主流的市場共識。

  許多受訪者稱,以溫州而言,當地投資者歷史傳統上就重視“實在”的東西,如房産、煤礦或者農産品,而股票、期貨之類的投資品種,在他們看來比較“虛”,因此不會投入太多。

  長期在杭州定居的溫州人金先生就説,自己有1億多元的資産,寧可閒在銀行裏等待機會買房,也不會拿去炒股,“只有20多萬元在股市裏玩玩”。

  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汪煒建議,政府在管理流動性時,除了在房地産、農産品和大宗商品價格管理上採取調控的方法之外,還必須加快建設新的渠道,引導民間資本合理流動。

  汪煒認為主要應該大力構建新型的金融業態,如PE、VE等基金和信託産品,將目前非專業的、短期的“炒作遊資”逐步引導到專業的投資工具上,穩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記者了解到,在“十二五”期間,浙江將建立中小企業金融中心和民間投資管理中心,著重于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推進地方融資平臺的試點建設,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有序的投資渠道。

  “對民間資本的疏導最終應當在資本市場當中完成。”汪煒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