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金磚四國物價上漲均超預期 美日歐擔憂通縮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8日 0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金磚四國等新興市場的CPI漲幅均超預期 而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卻在為通縮發愁

  新興市場鬧通脹 發達國家鬧通縮

  在中國近期的一項網絡調查中,“漲”字遙遙領先成為網民心目中的年度漢字。而“蒜你狠”、“豆你玩”、“蘋什麼”也迅速成為網絡流行新詞彙。其實面臨通脹的威脅遠不僅中國,其他新興經濟體如印度、巴西等國的反通脹之戰已在很多國家開場。

  與之相反,美國、日本、西歐卻在為通縮發愁。全球經濟通脹與通縮並存,一場通脹與通縮之間的拉鋸戰正在進行。

  專家認為,這是由兩大經濟體系的經濟增長模式和結構的不同,以及復蘇步伐不同造成的。美國等發達國家以信貸和金融産品來拉動消費,而新興市場主要是以投資拉動增長。隨著復蘇步伐的不一致,發達經濟體缺乏經濟增長動力,而新興市場的快速復蘇又吸引發達市場投資者向其投入大量資金,加劇資産價格通脹。

  專題文字:蔣林

  火 新興市場在“發燒”

  印度食品價格漲幅連續52周超10%

  本報訊 今年10月份,“金磚四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CPI漲幅分別達到了4.4%、5.2%、7.5%和9.8%大大超了各預設通脹目標,其中印度食品價格漲幅連續52周超10%,引發了民眾恐慌。

  阿根廷:

  通脹或達40%

  此外,韓國、越南、伊朗、阿根廷等國家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通脹,其中阿根廷今年的通貨膨脹率可能將達到40%,伊朗的通脹仍維持在9.9%的高位,通脹無疑已成全球性的通病。

  印度:

  長期兩位數通脹

  印度經濟近年保持快速增長,但高達兩位數的通脹卻長時間侵蝕普通人的生活。

  由於2009年農業受乾旱影響歉收,導致了2009年下半年開始持續到現在的大通脹,通脹的主要壓力來源於食品價格。

  數據顯示,9月,印度通貨膨脹率為8.62%。10月第二周的食品價格上漲幅度達到13.75%。

  印度通脹率長期處於兩位數,其中食品價格連續52周保持超過10%的增長。11月的民意調查顯示,食品價格上漲是印度人對未來半年的最大擔憂。

  俄羅斯:

  物價一天一漲

  與印度遭遇相似的還有俄羅斯。據俄新社11月15日消息,全俄羅斯社會輿論研究中心的民調結果顯示,俄羅斯人最關心的問題是通貨膨脹和酗酒,有56%的民眾擔心本國物價上漲過快。

  據俄聯邦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11月8日,俄羅斯通貨膨脹率按年計算已達到7.6%。俄財長庫德林10月中旬稱,俄羅斯全年通脹可能比8%的官方預測值高出0.1~0.2個百分點。

  一位俄羅斯朋友抱怨説:“如果説我們的水費、電費、天然氣費、公交車費等是一年漲一次的話,那麼我們的物價則是一天一漲。”

  巴西:

  糧食漲了6%

  據巴西媒體報道,受到國際糧價上漲的壓力,巴西市場上主要糧食産品的價格今年以來上漲了6.59%,巴西豆價格更是翻了一番。糧食産品價格上漲,對巴西政府力圖將今年通貨膨脹率控制在4.5%的努力造成了很大壓力。

  不過巴西央行行長梅雷萊斯近日表示,目前通脹符合目標區間。

  冰 發達經濟體消費遇冷

  美國物價指數節節走低

  本報訊 相比于上述新興市場國家,在地球的另一邊,有些國家卻有著不一樣的景象。

  美國:

  感覺物價在降

  紐約皇后區74街一家連鎖超市的店員布萊爾説,“就我在超市工作5年期間的感覺,物價變動並不明顯,有些商品在這幾年間甚至還有些下降,大家會發現像全麥麵包、奶酪這樣的商品價格變動在幾十美分上下。”

  數據顯示,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率從2010年起開始持續回落,年率已經從2009年12月的2.72%下降至2010年6月的1.05%。

  美國經濟前景不佳,GDP增速下降,而物價指數也節節走低,未來的趨勢會是通貨緊縮。

  歐洲:

  財政緊縮打擊消費

  巴黎同樣食品價格平穩。主食(大米、麵粉等)、奶製品、肉類(尤其是豬肉、牛肉)、保存時間長的蔬菜(土豆、洋蔥、胡蘿蔔等)價格相對穩定,價格變動較活躍、較大的只有時鮮蔬菜。不過,這些蔬菜也是有漲有降。

  2010年,歐元區的GDP增長緩慢,最近三個季度的GDP增長季率為0.4%、0.1%、0.2%,而且物價指數一直落在歐洲央行的2%界限以下,最近三個月的數據是1.5%、1.6%、1.4%。

  由於經濟傾向於下行,加上財政緊縮等政策,歐洲經濟可能在2011年後進入通貨緊縮。

  日本:

  食品競相降價

  最近,由於氣候異常,日本的部分蔬菜價格出現了上漲。但日本國民用於吃飯的錢佔到收入的1/6至1/10,大多數日本人對蔬菜價格的上漲並不是太在意。

  而由於日本長期面臨通貨緊縮,老百姓不捨得花錢,很多食品都在競相降價出售:日本吉野家快餐店以前一碗牛肉飯400日元左右,現在推出了290日元的牛肉飯;一碗拉麵以前一般都在500日元左右,現在不少餐館推出390日元一碗的拉麵。店主認為,雖然拉麵不賺甚至賠錢,但顧客多了,可以從菜上多賺。

  日本總務省11月2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10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率下降0.6%,連續第20個月下降。

  專家解析

  兩大經濟體系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同,以及復蘇步伐不同造成一冷一熱的現象

  美國用全球通脹拉動增長

  本報訊 (記者 蔣林)對於目前全球經濟體通縮與通脹並存的局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認為,這是由兩大經濟體系的經濟增長模式和結構的不同,以及復蘇步伐不同造成的。而美國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的推出,更助推了熱錢向新興市場的涌入,從而加重了新興市場的通脹壓力。

  新興市場:熱錢涌入

  對新興經濟體而言,業界普遍認為,食品、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是推高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據悉,農産品價格上漲幾乎是全球同步的。

  除了以上客觀因素外,通貨膨脹還來自宏觀調控層面。陳鳳英解釋説,首先刺激政策的後果開始顯現。其次,美聯儲正在推行的量化寬鬆政策,令新興經濟體國家控制價格上漲的形勢變得更加複雜。第三,對於那些選擇通過加息來預防和抑制通脹的經濟體而言,由此而來的負面效應也顯而易見,比如,在韓國加息當天,韓元對美元匯價不跌反升,並帶動其他亞洲貨幣普遍走強。換句話説,更高的利率進一步鼓勵了熱錢進入這些市場的熱情。

  發達經濟體:流動性陷阱

  對於發達國家來説,這場金融危機是美國和發達國家在去杠桿化的過程,經濟開始出現衰退,國家財政更趨脆弱,居民消費開始下降,難免出現通貨緊縮的狀況。

  陳鳳英具體解釋説,這場由次貸危機引起的經濟危機,讓如今的許多美國人忙於還債,或者存錢,在目前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老百姓不敢花錢,自然會出現通貨緊縮的局面。

  美元佔主導地位

  “事實證明,于美國缺乏實體經濟增長動力,銀行不願意向中小企業貸款,美國的貨幣寬鬆政策中的6000億美元沒有流到實體經濟中去,而是流到新興市場中去了,經濟出現了流動性陷阱。而掌握國際貨幣體系主導權的美國,正希望以向世界輸出通脹的方式拉動自身經濟增長。”

  “美元誕生100多年來,美分作為最基本的貨幣單位仍然在市場上流通,美國物價的穩定可見一斑。”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博士後李巍認為,多年來,在美國的日用商品市場上,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感受到物價的上漲,政府的貨幣政策也並不會影響美國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

  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因此,他説:“全球所有的美元持有者共同分擔了美聯儲增發貨幣所帶來的成本,而增發美元所帶來的鑄幣稅卻只有美國獨自享受。”

  也正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大量的美元在國際市場上流通,因此全球所有的美元持有者都共同分擔了美聯儲增發貨幣所帶來的成本。“美元三分之二是在國際市場流通,他們實際上在用全球的通脹來解決自己國內的通縮。”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