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葉檀:穩定物價必須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3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快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以食品價格上漲為標誌的通脹與資産泡沫不同,後者影響的是貨幣供應量與投資者,而前者影響的是食品支出佔據收入一半的40%左右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威脅社會安定。

  11月20日,國務院發佈《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從十六個方面著手穩定物價。決策層試圖從四個方面穩定物價:一是增加生産,二是降低成本,三是將中低收入者的最低工資、補貼與物價挂鉤,四是實行首長負責制。

  穩定物價的決心必須輔之以有效的手段。此次物價普遍上漲是貨幣超發與體制性痼結相互激蕩的結果。我們認為,在目前階段,增加生産不是最好的降低物價的手段,建立長期的可預期的貨幣發行體制才是釜底抽薪之術。

  此次物價上升的背景是,包括今年在內,我國連續七年糧食豐收。很明顯,此次糧價上漲不是因為糧食歉收,而是在成本上升、物價上升的預期下,農民與中間商被迫抬價、競相惜售的結果。一個月不到蘋果收購價每公斤上漲五毛,大蒜價格兩年上升十倍以上,不惜售才是咄咄怪事。在成本壓力與貨幣超發壓力之下穩定物價的關鍵舉措,是在穩定生産的同時穩定貨幣與成本預期,嚴格抑制貨幣的惡性超發,以避免物價在成本壓力之下輪番上升。

  物價輪番上升也是我國市場分割的必然結果。市場化三十年,我國形成的是各自佔山為王的小市場。

  《通知》提出綠色通道制度:從今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費公路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産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事實上,我國農産品流通的中間環節成本十分驚人。各類産品物價的20%-40%屬於物流成本,而美國物流成本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在20世紀90年代大體保持在11.4%-11.7%。進入本世紀後十年,尤其在本世紀頭兩年,更下降到10%左右,甚至在2002年降為8.7%。

  為什麼中國企業熱衷於出口?除了我國出口導向型的貨幣、稅收等政策外,不可忽視的是,國內分割的市場、高昂的中間成本與扭曲的定價機制,與國外高效的定價機制、低廉的物流成本相比,體制性劣勢過於明顯,這成為企業眼光向外的重要誘因,最終反映到價格受控制的農産品領域。

  農産品價格上升,是我們反思制度雙軌制、摧毀山頭林立的地方小市場的重要契機。

  此次十六項措施中最亮眼的一條是,回應了各方呼籲已久的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我們應該為這一著眼于“短期應急措施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的辦法鼓掌。

  (作者係資深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