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3日 07: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2010年,中國內地企業赴美IPO的公司中,無一例外為民營企業。但中國公司美國上市之肇端卻始於大型國企。其中第一家在美上市的是遲至2006年底才與A股投資者見面的廣深鐵路。
1996年,廣深鐵路在H股掛牌,一個月後,其ADR(美國存托憑證)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其時,此後廣為投資者所知的新浪、搜狐、網易等海外創富神話的互聯網公司尚在“襁褓”之中。
互聯網時代
門戶網站“三劍客”引領赴美上市熱潮,網絡股泡沫破滅後,中國赴美上市互聯網企業演變為全新模式。
在廣深鐵路之後,大型國企的港股+美股ADR的上市路徑就如同如今的“A+H”一樣流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人壽等在香港上市的同時,也悉數在美國發行ADR上市,至今共有14家採取類似方式上市的中國公司,而這些“港股+ADR”的公司,也無一例外是大國企,也無一例外均選在紐交所上市。
1999年中國內地第一家民營企業僑興環球在納斯達克IPO,雖然其名氣不顯,但卻拉開了中國內地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序幕。
及至2000年,互聯網門戶“三劍客”成為當年最火的赴美上市企業。新浪上市的同時,也創造了一種不同於紅籌公司上市的模式,即利用境外公司與境內公司的合同約束來實現,而不是反向資産收購來實現上市。
新浪率先上市成功之後,隨後上市的不少互聯網企業也採取了類似的方式上市,一時間,納斯達克取代紐約證券交易所,互聯網企業成為赴美上市中的明星。
2001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對於美國的投資人影響深遠。科技網絡股泡沫的破裂讓納斯達克遭受重創,而中國內地網絡股再次出現在納斯達克已經是2003年,但這一次帶來的是全新的互聯網模式。
攜程成為其中的佼佼者,隨後網絡股爆發第二次赴美上市浪潮,攜程、如家等新商業模式,盛大等遊戲類公司紛紛上市。
而網絡股赴美上市已成為主流模式,中國互聯網的領頭企業幾乎全部在美國上市,除上述公司外,搜索領域的百度,CDN領域的藍汛、房地産垂直門戶的搜房以及目前已遞交申請的視頻網站優酷與土豆等。
新能源神話
“首富”施正榮的無錫尚德太陽能動態估值曾超過百倍,在其引領下,中國新能源領域在美上市的公司超過15家。
2006年,在無錫創業的施正榮成為全國矚目的新聞人物。他被評選為當年的中國內地首富。此前幾次的內地首富,都是那些在美國上市的網絡新貴們。
施正榮之所以能獲得首富桂冠,原因亦類似。2005年底,無錫尚德太陽能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不過,他不是網絡新貴,他做的是太陽能。投資者給他的待遇超過網絡新貴。那一年,投資者給這家公司的動態估值超過百倍,可以説後無來者。
在無錫尚德和“首富”施正榮的光環下,中國內地的大小企業,各級政府部門,都開始看好並進入光伏産業。
最終國內A股的上市公司亦開始進入這一領域,如天威保變等企業亦涉足這一領域。在眾多企業的進入,以及各級政府的推動下,光伏産業從受制於人到全面過剩,用了不到5年時間。
尚德成功之後,光伏産業企業赴美上市絡繹不絕,資質好的企業IPO,而資質不好的企業只好借殼進入OTC市場,等待轉板進入納斯達克。
後來者中,為人所熟知的有天合能源、中國英利等,這一行業大大小小的在美上市的公司超過15家。
但迅速的産能過剩也造成了投資者不再看好這一行業,百倍市盈率的時光也一去不返,後來上市的新能源企業,發行市盈率在10倍以下的也有出現。
以光伏産業為代表的新能源迅速繁榮,但卻沒有互聯網持久。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上,中國互聯網企業至今仍受到美國投資人的青睞。
教育股發力
俞敏洪的新東方一上市就受到熱捧,截至今年10月底,赴美上市的教育培訓以及相關公司已達11家。
2006年,俞敏洪所處的位置與施正榮類似。五個月完成上市的教育培訓機構新東方成為第二家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民營企業。
在路演的過程中,俞敏洪曾反復強調新東方並不是與百度一樣的高增長公司,但投資者的熱情讓他意識到,一開始11-13美元的定價區間是不是太低了?最終新東方定價在15美元,而上市首日以22.1美元開盤。
中國投資者也許很難理解美國投資人對於這類培訓機構的熱情。不過,這並不是唯一的盛宴。
與施正榮的光環刺激一個行業略有不同的是,教育培訓這個市場本來就算是一個成熟行業,只不過新東方刺激了他們的上市衝動。
4年後,教育培訓機構的上市再次爆發。學大教育、安博教育、學而思三家機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繼新東方之後,中國各種類型的培訓機構代表齊集紐交所。
這類教育機構在美推介自己的方式十分切合美國投資人的胃口:一個異域國度的奇特國情將推動行業發展。安博教育在招股書中提到:大量的獨生子女促成了眾所週知的‘小皇帝’現象,推動了對兒童教育的強勁需求。這意味著,中國家庭將把很大一部分可支配收入用於投資獨生子女的未來,讓他們在競爭中獲得成功。
基於這種原因,海外投資者雖然看到了中國學生數量下降的趨勢,但他們認為這一市場的消費支出仍將上升。
而到2010年10月底,赴美上市的教育培訓以及相關公司的數量已達11家,但其餘公司不論在市值上,還是在估值上,都不如4家在紐交所IPO的企業來得成功。
本報記者 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