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這幾天,為了一款電子産品,海關總署和商務部鬧得不可開交。先是海關規定,對海外攜帶進關的iPad平板電腦徵收1000元關稅,並認為這是便於通關,節省時間。但隨後商務部卻認為,對一款售價不足5000元人民幣的電子産品徵收1000元關稅,明顯過高,甚至搬出WTO規則來與之辯論。
在我印象中,這大概是首次國內主管部門之間用WTO規則當做“辯論賽”的辯題。在過去的貿易戰中,大都是中國和其它國家爭論,現在好了,為一款“走私”進來的iPad産品,商務部卻變得如此激動。
事實上,在這次的爭論中,在iPad背後,還有一堆需要通關的奢侈品,比如皮包、手錶、衣服等。
從海外攜帶奢侈品(包括化粧品)回國,一直是中國人出國的任務之一。從早期的電視機、冰箱,到後來的筆記本電腦,以及奢侈品,購物清單從未低調過。只因為這些東西便宜——相比國內價格,國外由於是産地且少了關稅,奢侈品也顯得便宜。國外奢侈品牌廠商也與時俱進,專賣店裏大都配備了中文導購。
我並不反對賺這點差價帶來的便宜心態。但讓我很困惑的是,為何在購買了這麼多年之後,中國本土的類似産品卻一直未有進展。當初國外的奢侈品店也配備日本導購,如今日本自己早已發展起來。
中國企業一向是善於學習的,但他們一直是模倣外在,而沒有找到根本。以iPad為例,這個給蘋果公司帶來巨大收益的産品,表面看起來是平板電腦,實際上,蘋果銷售的是娛樂平臺,以及平臺上包容進來的各種蘋果應用軟體——每個人都可以提供軟體到蘋果商店,銷售與蘋果分成。
我的一個買了iPad的朋友玩了幾天后説,他不得不持續地採購新的蘋果應用軟體或遊戲,不然這個設備就失去意義。平板電腦鍵盤是隱性的,別指望它能辦公,頂多是收信上網。説白了,這更是一款打發時間的高級玩具。
我想了一下,似乎中國人出國購買的大都是這類華而不實的東西,比如LV的包,巴寶莉的風衣,以及各種香水、護膚品。我們一直用文化的積累時間來作為品牌競爭處於劣勢的理由,其實品牌本身是沒有文化的,關鍵是我們是否將企業的創意不停地灌輸到品牌之中。
中國的消費者需要差異化,但國內企業無法提供差異化的産品供應,結果就變得如此不倫不類。中國人有點錢,就跑出去買一堆國外名牌回來,把自己武裝到與眾不同。
另一個趨勢是,中國正在成為一些二線品牌樹立國際形象的新陣地,比如CK,比如Coach.這些品牌以較低的價格(相比一線品牌)和較好的設計以及材質,贏得更為廣泛的消費群。在倫敦,旅遊巴士的司機可以買CK,但在中國,CK成了白領的高端消費。
這種品牌的錯位本來應該是中國企業的機會所在,他們可以通過提高更好性價比來實現品牌的提升並佔領市場。從這個意義上,我倒覺得,加強關稅管理沒什麼錯,壓制更多的海外品牌的流入,會增加中國企業的機會。眼下的消費群正在逐漸成熟,這也是中國品牌借機發展的良機。如果管理不善,也許這一輪我們又給別人做了嫁衣。
不過,對於那些依然熱衷海外品牌的人們,我也有個折中的建議。你們可以到秀水街採購一身假名牌,再到中關村採購山寨蘋果,出國時認真申報。然後在國外放開購買,統統換掉,等回來時,恭喜,你現在是“全真教”了。
(中工網—《工人日報》 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