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公司調查頻道 >

iPad能成為數字出版的救星嗎?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7日 13: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根據一項調查,41%的iPad擁有者首先將其作為圖書閱讀器使用。“現在我們一本書,在蘋果iBookstore裏售價兩美金多。”新星出版社社長謝剛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傳統出版社,新星的上百本書,眼下正通過第三方委託進入iPad軟體店裏銷售。

  “數字出版這塊已經佔了我們社三分之一人員和資金。”謝剛説,“儘管目前數字出版盈利模式還在探討中。但遲早這塊會分化較大,所以要趁早做。”他們眼下最主要的事就是進行—內容儲備。

  未來的圖書可不只是一行行文字,它可以玩音樂和聲效。“現在我們做聲音網站,請藝術家專門到我們的錄音棚製作。每年大概4000個小時,已累加4年,大概有1.6萬多小時,其中英語的也有600多個小時。”

  這個存量在國內出版社中是最多的。在亞馬遜、蘋果、谷歌們似乎要決定出版業未來之時,各家出版社思考著各自的應對措施和手段。

  來勢洶湧的出版電子化潮流,很有可能令一些出版社不是成為推土機,就是成為推土機壓過的路。

  轉型之錮

  商務印書館數字出版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把數字出版的發展重點瞄準在了工具書,“我們目前可提供總計1000多種工具書,數字用戶如果能實現在線查找功能,以一年收取50元計算,按照中國網民、手機用戶和其它數字終端的用戶,加起來有6億多人,即便只有1%的人消費我們的産品,一年我們也能實現3000萬元的收入。”

  除了國內市場,商務印書館還瞄準了海外市場。前不久北京書博會上,商務印書館和荷蘭威科集團旗下的數字出版平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使其成為商務印書館法律法規方面內容在海外的數字出版、分銷渠道。

  商務印書館這家中國出版業的百年老店看起來信心滿滿,但是數字出版界專家黃華卻對行業整體形勢並不樂觀。他認為,內容版權是盈利關鍵,在當前互聯網“免費時代”格局下,數字出版究竟能帶來多少商業價值還很難説。

  老闆侯開的“悅讀紀”主打年輕女性圖書市場,他抱怨説,電子出版潮流給他帶來了20%的銷量下降。他採取的應對措施是和中國電信天翼書城、中國聯通書城、盛大“錦書”等建立合作,“包括和漢王也有50部小説的電子版權合作,但至今收益都不明顯。”在記者刨根問底下,侯老闆終於説,“每本版稅僅為2000塊。”

  這種向數字出版的轉型與相關合作帶來很多新問題,涉及收費、定價、版權、利益重新劃分等方方面面。

  比如,與渠道合作模式的要點是由誰來定價?蘭登書屋首席執行官馬庫斯多爾預測,明年電子書銷售就將達到蘭登書屋銷售收入的10%,但他們不會通過iBookstore銷售其電子書産品。多爾的解釋是,蘭登書屋還沒有喜歡上蘋果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上做出如此巨大的改變,我們要仔細掂量掂量。必須慎重選擇商業模式,才能使其具有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