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亞洲版IMF浮出東亞外匯儲備庫將成立執行機構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7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在東亞“10+3”機制(東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上成立的外匯儲備庫,近期將在新加坡成立一個執行機構。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10月底召開的新一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明確了加快推進這一機構設立的進程。這意味著,一個更具有區域色彩的“亞洲貨幣基金”(AMF,Asian Monetary Fund)即將起航。

  這個機構的名字被稱為“東盟+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SEAN+3 Macroeconomic Research Office,AMRO)。該機構的職能,一是研究評估區域經濟,二是明確東亞儲備庫資金的使用機制。

  目前,這個機構的領導人由哪個國家推薦的候選人出任仍未決。據了解,10+3近期的副財長會議將專門就此進行討論,並最終確定執掌該機構的具體人選。

  出資份額博弈

  在東亞金融整合的過程中,中國、日本都有意主導這一進程。關於東亞儲備庫的建設,就經歷過一輪主導權之爭。

  2008年舉行的亞洲開發銀行(ADB)年會確定了成立規模達8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庫。在最初的設計中,800億美元是按《清邁協議》雙邊協議規模出資,出資方主要是日本、韓國、中國和東盟的新加坡。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四個國家之中,新加坡的金額很小,因此主要是中日韓三國出資。剛開始時的方案是日本、韓國、中國三方的比例大致為3:2:1,中國位居出資方第三位。

  這個比例顯然並不符合中方意願。之後的2009年2月,各方決定將儲備庫規模擴大到1200億美元,同時還確立了東盟10國出資20%,中日韓三國出資80%的原則。

  但之後就80%的份額如何在三國之間分配展開了博弈。為了能夠掌握基金主導權,中國和日本都想承擔更多的份額。

  2009年5月3日,中日韓三國財長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就三方對籌建中的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出資份額最終達成共識。中國、日本各出資384億美元,韓國出資192億美元,分別佔儲備庫總額的32%、32%和16%,總計80%。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在這一格局中,中國與日本實現了並列出資第一。但實際上,背後日本主導的色彩依然濃厚。

  “中方出資的384億美元或32%的比例,是包含中國香港的42億美元;另外,東盟出資的240億美元,有200億美元實際上是日本提供的貸款,渠道是官方開發援助ODA。這樣列起來,日本依然佔據該機構出資份額的主導位置。”這位人士説。

  誰來擔任領導人

  鋻於AMRO的作用,該機構的最高領導職位自然成為中國和日本,以及其他國家之間爭奪的目標。在出資份額博弈之後,實體機構AMRO的領導權成為一個新的博弈焦點。

  “不僅是中國、日本有意領導這一機構,其他國家也加入了進來。目前的情況是,中、日、韓各推薦1位候選人選,東盟推薦3位候選人選,最後敲定領導人。”前述人士告訴記者,日本方面推出的可能是一位專注亞洲和外匯事務的財務省高級官員,此外泰國央行副行長班迪德尼加薩溫(Bandid Nijathaworn)也成為推薦人選。記者未能獲知中國的推薦人選。

  “綜合來看,AMRO機構領導人從日本或中國推薦的候選人中勝出的幾率較大,因為兩國是並列的最大出資人。但也會有一種方式,就是中日兩方達成妥協,雙方輪流領導AMRO,但這也有一個誰先來擔任領導人的問題。”前述人士告訴記者。

  在之前的討論中,該機構被確定設立在新加坡。

  亞洲版IMF而非BIS

  雖然在出資份額和領導權上有博弈,但對於AMRO機構的定位,各方則接近達成共識,即該機構是一個實體機構。這就決定了該機構是往亞洲版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展,成為一個AMF(亞洲貨幣基金)的雛形。

  一位參與決策諮詢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於要成立的AMRO,或者整個東亞外匯儲備庫的方向,有過一種辯論:是成為亞洲版的IMF,還是亞洲版的BIS(國際清算銀行)?前者的實務性更強,後者則更具有諮詢意義,沒有約束力。

  這位人士告訴記者,在東盟和中日韓三國的討論中,最後傾向於建立一種類似IMF的操作機制。這意味著AMRO將是一個實權機構,將在目前1200億美元地區儲備庫資金的使用上發揮很大的作用,不僅負責執行標準的執行,還將負有評估、監測等職能。

  “這就類似于目前IMF的相關職能,是一種對AMF(亞洲貨幣基金)的真實探索。”他説,“AMRO成立以後,要做兩件事情,第一是對東盟加中日韓13國進行經濟運行監測,和IMF的運作一樣,研究區域性地區經濟;第二是要研究,一旦個別國家發生困難,需要動用儲備庫的資金,是應該參照什麼樣的貸款政策,要確立整套機制。”

  據介紹,AMRO初期將先設立兩個小組,每個小組各找一個領導人,下面帶兩位經濟學家,運轉一段時間以後到第二階段,機構人員再擴大,人員規模從十多人翻倍到二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