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7日 0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也許美聯儲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的最初意圖是對內的,是落實國會授予的權力,針對美國國內的經濟萎靡和物價疲軟來下一劑猛藥,避免美國經濟陷入第二次衰退。但在實際效果上,該政策卻在全世界範圍製造動蕩,侵蝕資産,輸出危機。
QE2的推出基於美聯儲QE1以及零利率政策未見成效的基礎上。短期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為零的政策已執行有兩年,沒有再下調的餘地。QE1從2008年開始,主要是向銀行注資,換取銀行持有的不良資産債券,減輕它們平衡表的負擔,借此推動它們的投資和貸款。但現在,美國銀行業坐擁1萬億美元的儲備卻不積極投資貸款,理由是沒有需求及政策經濟監管前景不明。消費是美國經濟的引擎,佔GDP70%之強,但據近來紐約聯儲公佈的一項調研,美國老百姓的消費儲蓄行為發生質變:負債下降,儲蓄升高,關閉信用卡賬戶。言下之意,消費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現在開始省吃儉用,量入為出,急於清賬還債去杠桿。所以,只要這些實質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一時半載不改變,美國經濟低通脹高失業房價下降的低迷景象就還將持續。
QE2也並非妙手回春,並沒有改變實質性的問題。它的目標是靠印製6000億美元來購買中期2-10年的國債,以期降低該時間段的實際利率,刺激消費和投資。但“換湯不換藥”,QE2沿襲了前幾輪貨幣政策的特色,並不直接作用於經濟實體,而需要通過金融仲介來對經濟實體産生影響。在美國現在投資消費環境並不樂觀的情況下,“美聯儲製造”的大量的資金遊蕩在金融市場上,不僅沒有在美國著陸,反而在尋利的驅使下,在全世界各地流竄,看好經濟發展勢頭不錯的新興市場,蜂擁而入,哄抬物價。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雖然對美國本身實體經濟成效式微,卻讓全世界為美國埋單。
全世界為量化寬鬆埋單的根源在於美元氾濫所導致的物價上漲,資産稀釋和貨幣貶值。
首先,過多的美元氾濫,造成全球性股市上漲,油價上漲,黃金、農副産品等商品價格上漲;對新興經濟體來説還有房地産價格上漲。
通貨膨脹對債權人是噩兆,原先擁有的名義資産儲蓄遭遇實際貶值縮水,物非所值,相當於財富被變相蠶食侵吞了。而對債務人則是福音,可以隱性銷賬,擺脫負債,神不知鬼不覺地“金蟬脫殼”。美元是世界上獨佔鰲頭的國際儲備貨幣,全世界60%的儲備貨幣是美元,美國國債的1/3是由外國政府和機構擁有。所以,一旦物價上漲,美元貶值,這些美元資産便今非昔比,損失慘重。換言之,美聯儲用不費吹灰之力製造出來的美元來登出自己的負債,侵吞債權人的資産,堪比強盜掠奪行為。
其次,房地産和股市等資産價格的大幅增長有泡沫形成之嫌。投資者並不著眼于這些資産的內含價值,而只是瞄準短期價格繼續上升的趨勢,等待價格上漲便抽身而出。泡沫的危害性已是眾所週知。美國經濟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房地産市場泡沫也是信貸寬鬆的結果。現在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是全世界範圍運作。一旦資産泡沫破裂,將對全世界的金融經濟體系形成災難性的打擊。
另外,濫發鈔票就等於變相操縱匯率。量化寬鬆造成美元貶值匯率下跌,給美國帶來單方面的出口競爭力,卻給其它國家造成出口的壓力和困難。在全世界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出口變得彌足珍貴,是各國競相爭奪的領地。那些本幣同美元匯率緊密挂鉤的經濟體面臨兩難的境地:如果依然固定匯率,不接受美元已經貶值的事實,那就給美元廉價購買本土資産提供可乘之機;如果本土貨幣升值的話,則有降低産品國際市場競爭力,減少出口之虞。量化寬鬆造成的美元貶值不愧為一重磅金融炸彈,引得全世界“競折腰”。
二十世紀70年代的美國政府曾有句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是你們的問題”。這也是現時量化寬鬆美元危機的真實寫照。